脱榫率 商则清
【摘要】河道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施工过程中,板桩脱隼不可避免,在发现脱隼后常采取补救措施,但是工程总体质量、美观尚会受到影响。文章列举了几种控制方法,使板桩脱榫率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值。
【关键词】板桩脱隼;板桩脱隼率;板桩间隙;跟踪系统;过程控制;导向架;垂直度;平面定位
按照规范板桩间隙超过20mm即为脱榫。所以板桩间隙必须控制在规范范围内。近年上海地区河道工程桩基础工程板桩施工,脱榫率主要维持在百分之零点五(千分之五左右)左右,对工程总体质量来说是一个瑕疵,但是板桩施工无法达到理想化零脱隼率,如何加强板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在遇到板桩脱隼情况下通常采取补救措施来弥补质量上的缺陷,但是或多或少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降低河道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施工脱榫率,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尽量控制脱隼,使脱榫率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1、工程介绍
大泖港上游河道防洪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加高加固堤防工程58.10km,新建防汛道路48.82km,新建支河口桥梁18座,种植绿化22.43万m2,工程被列入上海市水务局重大工程。本文撰写依据为为9标段,岸线长度7207.33m,工程桩基为3种形式:方桩、板桩、树根桩。
2、确认导致脱隼的主要原因
综合通过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等方面分析,确定导致脱榫的主要原因:施工人員思想松懈;打桩机器原因;桩锤配置不当;辅助设备欠缺;预制桩质量不达标;施工顺序不合理;软硬地基未区别对待;夜间、雨雪天施工影响;垂直度控制不佳;平面定位不佳。
3、导致脱隼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3.1 施工人员思想松懈。原因分析:项目在开工之初,业已选调入熟练的施工人员,并对所有操作人员都进行了培训及技术交底,所有操作人员已经能满足施工需要,通过连续7天的现场排查,板桩施工队伍都具有类似施工经验,但长时间施工,工人多少有点懈怠心里。应对措施:考虑工程特殊性,进行每天进行一次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每天早上定时在工地现场集合,脱榫预防知识宣讲。施工过程加强规范管理。重点检查施工顺序及操作是否得当。检查导向架尺寸、固定、磨损、松动或缺件。作业前检查缓冲胶垫、提锤落锤高度是否合理。吊桩喂桩是否合理。
3.1.1 强化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员工作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大大提高了全员的法律意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增强了全体职工工作的自觉性,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人员思想松懈问题。
3.1.2 建立健全奖罚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健全奖罚机制是调动工人工作积极性有效途径,为营造“比、学、赶、帮、超”良好竞争氛围,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核。
3.2 打桩机器原因。对于现场使用的机械,因赶工需要,有的机器达不到标准,就进行施工。应对措施:开打前,检查所有证书齐全。经进场前检测机构专门进行了检测,检测为合格方可施工。加桩垫,垫平桩头,低锤慢击或垂直度纠正等处理;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桩的制作;桩帽变形进行纠正。
3.3 桩锤配置不当。原因分析:打桩设备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有的桩机配备的锤重大小会直接影响,沉桩下沉速度。问题如下:重量轻的桩选用桩锤过重,重量重的桩选用桩锤过轻。应对措施:根据板桩长度、厚度、宽度、重量不同,选用合适的桩锤,一般情况下6-9m,宜选用1.2-2.5t桩锤,10m-15m板桩宜采用1.8-2.5t桩锤,超过15m-22m长的板桩宜选用2.5-3.2tt的桩锤。
3.4 辅助设备欠缺。原因分析:对现场检查,现场桩机除了导向架、测量仪器,无其他辅助设备,特别是桩机施工过程中,单机自吊自打施工,这样导致桩机孤立施工,质量难保障。应对措施:改进导向架、制作辅助纠偏设备、配备专门的吊装、喂桩吊机。
3.4.1 改进导向架:原来定位的导向架前部是铁质嵌套,以前面桩为固定,后头是槽钢插入地下固定。改进后的导向架为前部配钢丝绳来系栓,方便取出导向架,导向架前部两侧分别用1根2m长槽钢焊于导向架底部,施工时候插入地下,后部用一根2m长定位槽钢插入地下。优点是:原来导向架,后面桩施工时极容易将前面已经打好的板桩带移位,那么后续桩施工会跟着错位。改进后的导向架对前面桩影响很小,固定下根桩的位置效果极好。
3.4.2 制作辅助纠偏设备:根据预制混凝土厚度不同,制作略宽于混凝土厚度5cm的辅助纠偏设备。如图3(示意),混凝土板桩为25cm,那么制作纠偏设备,槽宽取30cm。此设备的用法是,在桩机喂桩后,定位完毕后,施打前,将桩扭扳至轴线上,才能施打。优点是:以往工人用手直接转,费力,再者工人施工过程中,时常桩扳转不动的情况,习惯性就不扳转到位直接打。此辅助纠偏设备可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即节省了时间,又省了工人力气。还能保障质量。
3.4.3 配备专门吊装、喂桩吊机:现场施工,吊装喂桩不规范,调入履带吊,配合吊装,喂桩,确保预制桩在施工中精确到达指定位置、不拖拉损坏现象。
3.5 预制桩质量不达标。原因分析:预制桩强度未打到即开始施工,导致桩开裂现象,间接导致榫槽错位。桩顶面倾斜、横截面相对两边之差、凸榫(或凹榫)高度、榫槽中心与桩轴线偏移榫槽表面错牙、桩长、表面平整度、桩身弯曲矢高、桩尖与桩纵轴线偏移、预埋件位置等基本要素不符合要求。应对措施:将进场的板桩按30%比例的根数进行检测,分别看检测报告,及实地回弹检测,混凝土强度。外观检测:桩顶面倾斜、横截面相对两边之差、凸榫(或凹榫)高度、榫槽中心与桩轴线偏移榫槽表面错牙、桩长、表面平整度、桩身弯曲矢高、桩尖与桩纵轴线偏移、预埋件位置。这些项目必须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3.6 施工顺序不合理。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因工人原因考虑方便自行安排施工顺序。应对措施:施工及质检人员严格检查施工顺序并按下列顺序实施:桩位放样、复核—桩机安装就位—吊桩就位—沉桩并观测—打桩—移桩机。
3.7 软硬地基未区别对待。原因分析:施工过程,没有制定不同地基处理方案,软土地基、硬地基采用同一施工参数。针对措施:落实特殊地基段处理措施,采取持续跟踪,收集数据,制定最佳施工强度。地勘报告描述,一个区段的地质情况,一般不能详细到某点或线上,这样施工时候,不能明确具体详细位置,再者不能明确施工强度,还需采集数据,得出代表依据,指导施工,确保特殊地段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初始落锤高度及标准强度锤击数。优点:软基地段,减少冲击频率,避免受力不均,预制桩滑移;硬基地段,增大冲击频率,更好穿刺,避免受障碍影响,预制桩偏轨。通过小组试验统计得到初始最佳落锤高度2m时,其最佳锤击数、贯入度见下图附图,方能保障板桩施工不脱榫。
针对本工程板桩施工控制在上图最佳锤击数及最佳贯入度时,能保障软基地段、硬基地段板桩脱榫率极大降低。
其他类似工程可分别获取最佳锤击数、最佳贯入度,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3.8 夜间、雨雪天施工影响
3.8.1 夜间施工影响。原因分析:夜间施工,光照不足,导致工人操作不当。针对措施:夜间施工影响。采用无影灯,提供充足的室外照明,做到光照无死角。
3.8.2 雨雪天施工影响。原因分析:雨雪天施工,导致桩机刹车打滑,间接导致桩锤脱钩现象,使得锤击不受人為控制,不该落锤时机,自动落锤,碰撞预制桩。针对措施:备足防滑粉,在特殊天气开工前及施工中每间隔半小时时间,分别在刹车位置,及卷扬机部位涂抹。
3.9 垂直度控制不佳
3.9.1 施工前影响。原因分析:施工前桩的垂直度定位不佳。针对措施:调整好板桩架的水平度和滑道的垂直度,通过吊车送桩至板桩架。现场桩机调平装置粗平后,必须用两台经纬仪器调平、细平。
3.9.2 施工中桩垂直度无法很好保障。原因分析:施工过程当中桩扭曲,导致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针对措施:按“重锤轻打”的规律操作。打桩开始至入土2m期间,发现偏斜应及时停机调整,如有可能应把桩拔除,清障回填后重新沉桩。在桩机不停移动或施打过程中,产生略微倾斜,导致打桩倾斜。每台桩机配备两台经纬仪控制垂直度同时,增加吊绳,在过程中能保障指挥员、打桩人员都能参考吊绳,桩机垂直度、桩垂直度,发现异常,立即调整。
3.10 平面定位不佳
3.10.1 初始平面定位不佳。原因分析:初始定位不准,施工过程施工控制基线走位。针对措施:每台桩机配备1台GPS,1台全站仪,复核初始放的桩位,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10.2 施工中平面定位不佳。原因分析:施工中桩标走位,在施打前一根桩后,导向架产生错位,间接导致下根桩位置走偏,而且放的桩位在桩机正下方,工人根本看不到,全凭感觉,导向架还会把放的标志压住,或挤倒掉。针对措施:将施工位置,尽量加宽开槽,增大作业面,减少工人怀有侥幸心理间接偏位。目前现场定位的方式插标,但此方法有个缺点是,施工过程极容易受机器移动及土体挤胀损坏,所以在插标的基础上,撒设一条石灰线,即使插标损坏移动,石灰线还能帮助工人明确线型。
4、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在本工程的应用,使得板桩脱榫率从千分之五降低至千分之二以下,对其他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以降低河道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施工脱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