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

2016-05-30 18:26郑弦
水能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防治分类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进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提升了社会电能的供给水平。弃渣场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土体处理区域,在土体开挖、回填等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弃渣场改变了原有区域的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部分弃渣场也存在着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以此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的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弃渣场;分类;防治

1、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主要类型与特点分析

1.1 沟道型弃渣场

水利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主要包括截洪式、滞洪式和填沟式等类型。此类型弃渣场通常选址于沟谷地区,工程弃渣堆放在沟道内,渣体填满沟道。沟道型弃渣场的主要拦挡工程为挡渣墙,挡渣墙与拦洪、排水措施共同构成完整的弃渣体系。

1.2 坡地型弃渣场

水利水电工程坡地型弃渣场通常选址于坡度较缓的坡地、河岸地区,堆渣底部高程超出弃渣场防洪水位。此类型弃渣场选择坡度通常小于25°,渣体拦挡工程为挡渣墙。是一种在山区丘陵地带应用较为普遍的弃渣场类型。

1.3 平地型弃渣场

水利水电工程平地型弃渣场主要应用于施工区域地形较为开阔,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多的施工地区。此类型弃渣场渣体高程低于或高于防洪水位,渣脚全部受洪水影响或不受洪水影响。拦挡工程形式与坡脚收洪水影响相关,在洪水影响坡脚的条件下拦渣工程为围渣堰,而洪水不影响坡脚的情况下则设挡渣墙,或不设挡墙而采取边坡防护措施。

1.4 库区型弃渣场

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型弃渣场选址于水域库区河道两岸台地、阶地和河滩地位置,工程建设完成后堆渣全部或部分淹没。对于山区、丘陵区无合适堆渣场地,同时未建成水库内有适合弃渣的沟道、台地、阶地和滩地,其拦渣工程主要为拦渣堤、边坡防护工程或挡渣墙。

2、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防治措施研究

2.1 早期规划

(1) 弃渣场选址原则

在水利水电工程早期规划环节中,应将弃渣场的选址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选址工作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为依据,在前期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弃渣量与区域地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在实际选址环节,应优先选择工程建设区域附近的低洼地带集中设置弃渣场,规避河道与泄洪通道,减少耕地占用,同时综合考虑弃渣场选择对于工程建设效率与成本的影响。

(2) 防治措施体系

在早期规划环节中,同样应针对弃渣场是指相应的防治措施体系,体系覆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个流程,按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弃渣前,应该完善弃渣场周边的排水系统,布设排洪沟渠,修建挡渣墙,在弃渣场附近设置临时堆置表层腐殖土的临时堆放场,做好堆渣前的准备工作。在工程的弃渣过程中,首先可以进行渣场表层腐殖土的剥离,运送到表土临时堆放场,并注意对其进行覆盖及适当的挡护。在弃渣后,要进行渣场土地平整,适时覆盖表土,播种林草,改善渣场的生态环境。

2.2 工程措施

(1) 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

弃渣场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渣体在碾压、暴雨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危害,具体防护工作包括以下几点措施:

预留表土:料场、渣场的表层腐质土需要提前开挖,进行表土剥离,集中堆放于附近的低洼地,以备后期覆盖裸露的开挖面和渣体进行表土复原。

排水工程:为防止施工期降雨径流对开挖坡面和渣体坡面造成冲刷,在料场开挖线或渣体边缘线外侧开挖截水沟,并设临时排水沟引入下游河道。

弃渣场土地整治:工程弃渣过程中,及时按设计要求的场地标高进行场地平整,利用铲车平整,推土机推平,压实表土。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根据排洪渠、排水沟的规划设计,预先进行开挖。对于排洪渠、排水沟线路以外的场地,平整后覆盖原场地的表层土,以利于林草种植。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也应在种植穴内填入较肥沃的客土。

(2) 挡渣墙设计

挡渣墙是维护堆放渣体边坡稳定性,缩短边坡长度,控制弃渣外流的重要施工结构,通常工程弃渣场选择布设在渣体坡角位置。在弃渣场附近区域存在冲沟或水域的情况下,需要针对这一水体变化影响采取一定的强化加固设计,结合弃渣场地质水文条件与渣体特征设置浆砌石挡渣墙进行加固,防止水体侵蚀作用造成的渣体外流。

(3) 排水设计

弃渣场排水设计主要参考区域集水条件、水流速度以及季节降水特征等指标选定设计参数。排水沟通常设置在渣顶平台与原坡地交接位置,对沟道两侧坡面水流进行隔离汇集,將此部分水流汇入排洪渠,降低水体对渣体的直接侵蚀。水流进入排洪渠后,集中引入渣场下游,汇入库区。

2.3 生态治理措施

生态治理是通过植被绿化恢复弃渣场所在区域生态影响的主要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首先对生态治理区域进行水土条件勘察,以此为生态治理方案的制定获取有效的参考信息。对于存在明显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问题的弃渣场所在区域,应首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当前问题进行控制,再考虑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措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适应性,在植被种类选择上优选本地五中,综合协调多种生物治理技术应用,以提升弃渣场区域绿化面积与生态功能为治理目标。在治理过程中,应将生态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有效提升边坡稳定性,改善弃渣区的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是控制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提升施工区域水土保持效率以及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行业工作者们应对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的特殊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对于弃渣场可能对周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形成的不良影响形成准确的认知,以此为基础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弃渣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不利影响,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杜运领.水电工程复合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4,01:40-42.

[2]任金明,王永明,夏威夷,汪大为.西部水利水电工程拦沟型弃渣场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护[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6:34-38.

[3]詹锐生.广东省水利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01:57-60.

个人简介:郑弦,女,本科,重庆市黔江区,1990.04.04,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年限:4年,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防治分类
分类算一算
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农村水利水电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MD4-1000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赶工索赔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