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燕
分析近年来黑龙江省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实验探究题占有重要地位,并呈现多样、灵活、开放的特点。实验探究题多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生产生活、科学研究、时事热点(如环保、能源、安全等)等实际应用设计考题。侧重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提出问题,探究并明确问题的本质,查阅并收集资料、证据,调查研究等;探究的能力,如制订计划,建立假设、模型,设计实验,比较差异,分类概括,分析评价等;表达交流的能力,如提问、讨论、解释数据、制作图表及描述等。
一、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这类题在黑龙江省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最高,难点基本都在这类题上。要想解答这类题,关键是抓住解题的方法和要点。
例1:(2015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你的猜想:溶质为 。
(3)[讨论]你认为 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4)[实验]若你的猜想正确,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 你的猜想正确
解析:镁与盐酸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一种过量。如果盐酸过量,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氢。由于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要验证是否有盐酸的存在,可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因其可以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呈酸性的盐酸。根据盐酸的性质,也可以选择活泼金属单质或碳酸盐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答案:(1)2HCl+Mg=MgCl2+H2;(2)氯化镁和氯化氢;(3)小红,由于铜的活动性在氢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4)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点拨:从完全反应和不完全反应两个方面去考虑,生成物一定会含有,反应物可能有剩余。这样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物质只有生成物;另一种是有过量的反应物,则反应后的物质有两种:生成物和其中一种剩余的反应物。
注意:两种反应物不可能都含有,因为他们不能共存。这类问题通常还涉及验证产物,验证的要点是:一般情况下,生成物不需要验证,只须验证过量的那一种反应物就行了。
二、物质变质的探究
物质在空气中变质一般是与空气中的O2、H2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乃至三种同时作用而产生的。
碱类物质如氢氧化钠等一般与CO2作用形成碳酸盐,生石灰则既可以与H2O,也可以与 H2O和CO2同时作用;金属中活泼金属与O2或者与O2和H2O同时作用而变质,例如铁;不活泼金属一般与H2O、O2、CO2同时作用而变质,例如铜。
例2:化学学习小组做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验证实验,他们用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配制成NaOH溶液,当把盐酸滴入到NaOH溶液中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什么会和预设的实验现象不同了呢?于是小组对这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成分开始了探究之旅:
[猜想1]全部变质,是Na2CO3固体。
[猜想2]部分变质,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NaOH固体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方案]小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填写实验报告: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小刚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小红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报告:
[提出质疑]小军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在操作上有问题,在步骤(1)之后(2)之前应进行过滤操作,你认为过滤操作有无必要? 。理由是 。
解析:设计方案时,根据检验氢氧化钠常用酚酞,但是碳酸钠在溶液中也能使酚酞变色,所以需要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但是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提出质疑中碳酸钙是沉淀,氯化钙在溶液中显中性,不会影响酚酞的变色,所以过滤操作没有必要。
答案:NaOH固体变质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
H2O;
小红认为小刚的结论不正确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 CaCO3↓+2NaCl。
实验现象: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没有必要;理由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是碳酸钙沉淀,对无色酚酞的变色不产生影响。
点拨:中考中变质问题考查较多的是氢氧化钠变质和铁生锈等问题,常将其放在某一情境中考查。其中对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最为常见,因为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是碱性的,所以在检验其是否完全变质时,要将碳酸钠完全除去,以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注意:除去碳酸钠所选用的试剂不能引入对氢氧化钠鉴别产生干扰的离子,只能选用CaCl2、Ba(NO3)2等盐类物质,不能选用碱类物质。
三、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1. 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
这类题目涉及的内容有:残缺标签物质的猜想、一些特殊颜色物质的猜想、常见气体的猜想、溶液酸碱性的猜想等。
例3:(2015年 黑龙江省大庆市)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
解析:根据操作1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根据无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了气体,说明了含有碳酸氢铵;根据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盐酸,说明了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据此分析判断白色固体中的物质。
答案:CuSO4;BaCl2、Na2SO4、Na2CO3、NH4HCO3。
点拨:通过被探究的物质符合题目涉及的性质,如物理性质:色、态、味、可溶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等,以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如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进行探究,还应注意被探究的物质还应符合客观存在的条件。
四、微粒的探究
目前中考题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离子问题是与高中知识衔接最为紧密的一类型题,常见的类型题有:1. 探究离子共存问题;2. 某种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性质,探究是由哪一种离子决定的;3. 各种离子(H+,OH-,SO42-,NH4+,Cl- )的鉴定。
例4:(2015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 。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OH-、Cl-、CO32-;
B同学:含有OH-、Cl-、Ba2+
C同学:含有(2) (填离子符号)。
[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B同学的结论:(3)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另一种试剂(4)
(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渡中的离子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5) ,验证(6) 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
解析:第(3)问中加入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钡离子,但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若离子成分是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滴加硫酸钠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因此B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
答案:(1)U形玻璃管左、右两端均产生白色沉淀(或U形玻璃管左端产生白色沉淀,右端也产生白色沉淀);(2)OH-、Cl-;(3)B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4)H2SO4;(5)适当的、适量的试剂;(6)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
点拨:1. 离子共存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即各离子相互反应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等难电离的物质。因此,要想使溶液中的各离子能共存,各离子相互之间就不发生反应,即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注意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时,我们只需分别加上H+或OH-,再综合考虑就可以了。
常见离子中Ba2+、Ca2+、Ag+与CO32-、SO42-,Ag+与Cl-,Mg2+、Zn2+、Cu2+、Fe3+与OH-,它们反应均生成沉淀;H+与CO32-、HCO3-,OH-与NH4+均生成水和气体;H+与OH-生成水,所以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 探究溶液显示的性质由哪一种离子决定的问题主要由两方面入手,一是看某些离子在溶液中呈现特定的颜色,如Cu2+ (蓝色)、Fe2+ (浅绿色)、Fe3+ (黄色)、MnO4- (紫红色),因而,只要溶液中有这些离子存在,就不可能为无色透明了。二是紧扣反应时的实验现象,根据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共存的实质,层层剖析,推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