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继承与发展

2016-05-30 16:45梁黎露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水袖继承

梁黎露

【摘要】:水袖是戏曲舞蹈中最有表现力的技艺,其在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进程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傳统的戏曲“水袖”训练对中国古典舞的教材补充、人才培养有着极大帮助;另一方面,“古为今用”的水袖艺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作者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在水袖教学与剧目排练上的体会与经验,对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水袖;继承;发展

0引言

“中国古典舞”一词从诞生之际,就与戏曲舞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其汲取了戏曲身段中最为基础的训练要素后,又将戏曲中舞“道具”的技术吸收进来,以此丰富了舞蹈本体的表演性、技术性和审美性。水袖作为戏曲舞蹈中最具表现力的技艺,既是舞者身体修饰的服饰,又是古典意境表现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中国古典舞以崭新的姿态向全世界蹁跹起舞时,水袖便与之进行了相互探索。

1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继承

水袖作为表达情感、渲染情境、烘托情节的表现手段,是戏曲舞蹈中“大青衣”常用的表现方式之一。在中国古典舞教材中,水袖是女班高年级训练课程之一,其秉承了传统水袖的技法教学,在教授女生掌握基本水袖技法之后,又按照“程式化”的方法分类,将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技能在变化后可能产生的不同人物性格和情绪分类,编排成组合,以此来提高古典舞演员的水袖表演技能和综合表演能力。

1.1传统技法的继承

首先,水袖的核心技法遵循的是“六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通过身体根节、中节、稍节的运用程序与意、气、力的内部因素,将内势与外姿、水袖与身体运动的韵律结合起来,以身带袖、以袖练身,强调意、气、力三者的关系是与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训练的要领完全一致的。在“徒手”身韵中,身先行实际就是气息的带动在先,而后手随动。同样在舞水袖时,从出袖时的预动到动作形成后的延伸,都是靠“气”的带动,只有气稳且流畅才能表现出水袖的流动美感。

其次,水袖的训练从袖技开始,要想达到“长袖善舞,袖身合一”,将水袖舞出千姿百态,就必须从单一的袖技练起。所谓单字是指舞蹈中常用的出、收、扬、冲、搭、绕、撇,这与戏曲舞蹈中“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单一技法相呼应,在达到熟练程度后,运用身与袖的配合,由线与点、快与慢、高与低、动与静、柔与刚和轻、重、缓、疾的动态所构成的水袖韵律,又可幻化出异彩纷呈的空间流动感,使水袖的表演更具有规范性与专业性。

再次,“以情带袖,以袖带情”是水袖训练的传统表现规律。“羞、怒、悲、急、惊”等,每种状态的发展分别有不一样的层次和表现方式,如“羞”,以袖的静态和头眼来表现,袖意在强调由害羞低头的过程,即“轻度害羞”是以袖遮面,然后身体加入冲靠,以加大“羞”的反应,一直到加入脚的进退。以形体幅度、变化节奏的增加来加强“羞”的深度。以情带袖,以情体现袖技,又以袖技的优美形态和意味来表现人的情绪。运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加以完整的音乐来体现表演性组合的表演性特点。组合中的“表演”与舞台的“表演”不同。总体来说一个演员的水袖训练要从课堂训练开始,这也是从课堂到舞台最好的过渡方式。

最后,水袖的发力遵循的是“反衬劲”。“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开必合、欲上先下”的基本规律,无论是在戏曲舞蹈还是在中国古典舞中都是亘古不变的美学原理。“反衬劲”在古典舞身韵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之美,在水袖中更是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表演之根本,带给观众一种出其不意的特殊效果。正是借着“反衬劲”的动律使水袖的修长增加了艺术表现的张力,才可以得以长存于古典舞的训练教材宝库中。

1.2“程式化”表演的继承

这样的训练方法是参照了戏曲舞蹈中的“程式化”身段训练法。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配合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方法,如戏曲中《三击掌》中唱“不能不能万不能”时,演员双手绕袖,绕如拧麻花状;接着云手袖,圆而不乱,时正时反;然后旋袖,以肘带动腕子旋转水袖,两掌中如同各托一圆盘转动非常绝妙;最后刀袖,两袖抡动如大刀花,表现出人物十分不愿、十分不甘的悲伤心理。再如秦腔《打神告庙》是水袖运用较多的一折戏,当敫桂英怀着一腔悲愤跌跌撞撞地跑到海神庙,大喊“海神爷”时,演员运用了“双直抛袖”快速“双抓袖”的技巧,表示见到海神爷时压抑不住的悲愤情感。

2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发展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的水袖表演共同点在于,不但舞蹈性强,而且都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观赏时受到特殊的震撼。这是戏曲魅力的流传,也是纯舞化的新发展的结果。

舞水袖是一种艺术手段,艺术又是生活的加工、夸张与美化。在舞台上,当表现人物情感时,有重点地舞动水袖,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加强表现力,使人印象深刻。表演者要明确此境、此时、此地用此水袖动作的目地,绝不是为了炫耀水袖功,而是要服从于剧中人物的需要,用来表达思想感情而打动观众的。一些艺术家借助水袖动作来表现人物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对今后舞台上人物的刻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昭君出塞》是1985年的古典舞作品,由刘敏表演。在作品的后半段,主要是运用水袖来表现昭君在去往异乡的途中对家园的思恋之情。编导主要运用直线出袖与收袖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回不去家乡,与家乡遥遥相望的悲痛心理。通过人物脚下不断流动的圆场步伐走出丰满的舞台调度,表现出昭君已身处千里之外的异乡,袖在身体上是情感的夸张延伸,舞出圆形与直线形的路线是对人物情绪的再次夸张和强调。在剧目的高潮部分,昭君悲伤至极时,背对舞台,身下后腰,向舞台前方抛袖,再次点出了“这条和平之路是一个女子的伤心之路”的主题。长长的水袖一方面抽象性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投射;另一方面象征着一条漫漫之路。在这里,水袖的运用可为一物二用,起到了营造氛围和烘托情感的作用。

《黄河母亲》是2001年刘敏用水袖表现的舞蹈作品。而今,水袖的运用在表现当代主题时已不是那么的偏重传统技艺。“黄河母亲”这个主题词给予我们的提示是:黄河孕育了华夏子孙,就如一位伟大的母亲那样养育了子子孙孙。水袖在这里既象征着滚滚黄河水,又象征着一位母亲的乳汁,结合古典元素,行云流转间,划圆的线条在二度空间的舞动,表达母亲的伟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审美性和表现性。同时,也为中国古典舞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在中国古典舞发展进程中,水袖艺术的发展可谓尝试颇多,既有传统的再造,也有传统的改造,还有弱化传统的新造。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主张以“传统剧目教学为主,创新剧目教学为辅”的原则。只有让学生知道传统的根何在,那么今后的万变才不会离根。水袖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应当把其作为无形的知识来传承和发扬,并与时俱进,在当下社会中展现出其应有的新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睿.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审美价值[D].吉林艺术学院,2012.

[2]张莹.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3,12:102-103.

[3]孟妍.“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与衬托[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07:74-76.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水袖继承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水袖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