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卓嘎
【摘要】西藏地区地域广阔,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治理难度大。西藏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长江和黄河这两个重要的水系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过程中,西藏地区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西藏地区的水土保持的相关机构,增多科技人员的数量,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加强对其保护力度。同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能力,促进植物的自然生长,保持水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改进优化;策略;西藏;生态恢复
引言
西藏地区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横跨新疆、甘肃、云南、四川四个省区。位于西藏地区的青藏高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因此,一旦西藏地区的某一项生态指标出现问题,将会对全球气候和降水以及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西藏地区从东南到西北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寒冷干旱等。有五个气候带:山地热带、山地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丰富独特的气候类型决定了整个西藏地区植被和土壤类型也复杂多样,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条件,造成水土治理的难度加大。
1、西藏地区水土保持原则
1.1 预防监督保护为主的原则。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物生长速度较慢,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重建或者修复十分困难。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控制的措施,而且要将这一原则作为首要原则长期坚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1.2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西藏地区复杂多变,不同的区域的问题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区域出现的不同问题,因地制宜的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結合,统筹规划。根据当地的需求,建立人工草场、基本农田和经济林,重点治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灾害,例如: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泥石流,滑坡,土地沙漠化等。
1.3 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开立一些水土治理的综合性试点,树立典型,根据其探索出经验,应用于更多的地区。真正实现典型引路,逐步推进,不断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到示范引路,以点到面。
1.4 加强科技开发推广的原则。开展关于水土保持的科技研讨的学术研究,提高对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技术水平。加强对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研究,加强对水土流失区造林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水土流失退化草场的改良技术研究,等等。
2、西藏不同区域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1 藏东南暖湿地区——高山深谷水蚀区。这个区域位于西藏的最南端,总面积达10.01万平方公里,占整个西藏地区的8.31%,多为高山深谷,相对高度大,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在2000mm-3000mm之间,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水土侵蚀现象不严重。对于这个区域,应该将其视为西藏地区的重点保护区,制定一些列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措施,严禁对林地进行破坏,防止出现新的人为开发利用,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惩罚。因为这个地区树木种类较多,具有发展经济林的巨大潜力,因此,应该对其实施以农促林、以林促牧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2.2 藏东暖湿半湿润地区——高山峡谷水蚀区。这个地区位于西藏的东部,面积大约为19.48万平方公里,占整个西藏地区的16%。藏东地区的地形较为复杂,高山与谷底并存,河谷宽度由自西向东逐渐变窄,属于水力侵蚀区。对于藏东地区,要大力改造坡耕地,修建成水平梯田,同时制定水土保持监督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对天然草场大力保护,严格控制牲畜的数量,采取禁牧封育的措施,再补播当地的优良牧草对草场进行保护。藏东地区水资源丰富,就决定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具有很大的林业资源开发潜力,但是,耕地资源较少,使得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因此,应该注意开发其耕地生产潜力,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2.3 藏南温暖半干旱区——高原宽谷水蚀区。这个地区位于西藏南部地区,总面积约15.89万平方公里,占整个西藏地区的15%。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两侧为高山,中间是雅鲁藏布江谷底,藏南地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耕地面积占西藏地区耕地总面积的64%。然而,山体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大量农民上山砍柴,使得树木数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一到暴雨天气,导致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毁坏农田,破坏交通,因此,对于藏南地区,要着重治理水土流失问题。首先,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调整土地结构,营造水土林,以农为主,牧业为辅,农牧相结合的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2.4 藏北寒冷半湿润半干旱区——高原水蚀风蚀区。这个地区位于西藏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5.69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38.15%,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藏北地区以青藏铁路为界,东部是高原宽谷地貌,西部是高原湖盆地貌。本地区降水较多,以水蚀侵蚀为主。因此,藏北地区的治理需要在有限的林地上建立重点开发区,封山育林,保护薪炭林。运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建立水电站,以改善生态环境。
3、结语
西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所处的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它不仅是亚洲重要的生态源,还是整个东半球的气候和生态调节器。西藏自治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人口较少,但由于受到高山自然条件的限制,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些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活生产,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西藏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凡.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J].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1).
[2]曹志翔,王政章,师学萍.西藏水土保持问题浅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2).
[3]廖纯艳,左长清,李凤.西藏水土保持考察报告[J].中国水土保持,2002,(1).
[4]李代明.西藏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难度初步分析[J].西藏科技,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