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性,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作为其作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時对内部外部的决策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就当代会计诚信缺失并陷入摇摆不定的状态对会计诚信的概念进行分析,寻找使得会计失信原因所在,深入对会计诚信的思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行业氛围,促进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会计诚信;原因分析;构建诚信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那么诚信便是对会计师的基本要求。朱镕基总理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财务人员失信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的安然公司在面临危机时选择利用财务漏洞隐蔽债务,营造持续高增长的假象,但是当他的审计漏洞丑闻被曝出,全球能源业巨头宣布破产,后果是整个华尔街股市创造新低严重影响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并引起了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无独有偶,中国的银广夏会计造假事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当今的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利益与道德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便是当代会计诚信陷入危机,摇摆不定。
一、对会计诚信的理解
诚信,指诚实守信。随着商业信用的普遍应用,诚信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用经济。不论是对于一般会计师还是注册会计师,诚信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没有诚信,会计信息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这个岗位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财政部相关发展规划中都强调,应该培育会计人才诚实守信,客观公众,坚持准则。
会计诚信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中做到公事公办,实事求是,诚实正直,对内提供符合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对外向社会公众提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财务报表数据要真实公允,与信息使用者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不存在利益人事上的关联,不能刻意过度推介某种立场或建议。《职业道德守则》中也提出,会计师应当识别事件的不利影响,评估其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当事件的不利影响波及范围较广,后果严重至可接受水平以下时,会计人员应不受利益的左右态度坚决拒绝相关业务委托。
但是现在的会计行业执业遵循的规则却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整个行业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面对外界各种诱逼会计人员做出的选择大多是相同的,是在不同程度上违背职业道德的。在他们心里,存在着伦理与现实的冲突,伦理规范是执业的道德底线,而现实状况又是有利可图甚至诱人,正是这些利益又不需要付出太大成本的问题让会计师们在伦理与现实中面临两难的选择。
二、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探究
(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管理漏洞
委托代理制度指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产根据预先达成的条件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权仍归出资者所有,出资人按出资额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当今大多数企业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行委托代理制,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管理层经营管理企业,而所有者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在这种经营关系下,会计信息便成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重要的联系之一,所有者通过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数据的研究,做出公司相关决策。此时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监督对于经营者来说可能是形同虚设。而作为信息供给方的经营者,他们对企业的债务情况,现金流量等都有更清晰的了解,知道漏洞所在,他们相对于企业所有者、外部信息需求者来说,是信息的垄断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个事实的客观存在,让经营者在利益与伦理之间选择时,为谋求一己私利不对委托人负责,跨越道德的界限。
在委托代理关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全权交给管理层,管理层就有利用公司的制度漏洞甚至法律漏洞来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机会,为了达到上级派发的任务命令会计人员调节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增加利润使得报表数据看起来更加完善。这可以看做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并不是会计人员内心愿意的但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成是会计人员的道德沦亡。
(二)追求利益的驱动力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利己性”是“经济人”本性。“利己性”指的是每个个体生来就是想要追求利益,追求利益是所有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的根本目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得话。”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所以对利益的追求确实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催化剂。会计行业也是如此,会计师通过自己特有的专业素养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以及内在约束不健全,让有些人有漏洞可钻,做出一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来,他们深知此行为的后果但还是执意为之,一是因为专业人员深谙行业内的各种“潜规则”,各职能部门对此类行为置之不理且心照不宣;二是出于对利益的追逐,此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是高于应付出的成本,比如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舆论的攻击以及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但往往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双眼会被蒙蔽,他们认为这样的回报是值得尝试,是风险的追求者。
(三)监管成本高助长会计失信
会计信息频繁造假得不到抑制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監督。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各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理顺,各行业间存在着不对称的利益关系,在执法过程中受到政治干涉较多,一旦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纠正其付出成本是巨大的。所以执法不严,违法不纠这个被捅破的“窗户纸”无人来补,使得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随着造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对造假技术需求愈发高超,甚至形成了一条龙式连贯的产业链。从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开始到某些会计师为虚假信息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逐渐形成“法不责众”的局面,要想彻底取缔类似产业链的存在并消除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发现虚假会计信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监管部门本身会先获得容易获得的信息,随着搜寻的不断进行,获得单位信息的成本在不断加大,而且本身信息的获取难度也在同时增加,监管活动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再继续下去。
三、对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会计诚信体系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吸取传统诚信经营之精髓,逐步把会计诚信引向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方向。而面对不断出新不断发展愈来愈复杂的资本市场,法律的约束力总存在着滞后性,只有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快更新的速度并加重对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让法律这只无形的手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来取代仅靠内心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舆论软弱无力的制约,杀鸡儆猴阻止后续会计人员因各种原因重蹈覆辙。在制定具体条例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弹性区间减少会计人员可以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可能性,使得会计人员无法利用会计政策操纵会计信息,把虚假信息产生的机会扼杀在摇篮里。
(二)强化企业建设,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提高委托人和信息需求者的监管力度,加强委托方对管理层的约束力。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独立性,只有独立公司管理层的的外部审计,才能更客观公正的给出财务报告意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工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增加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让负责人承担会计造假的责任,无形之中也就避免了领导强行要求会计人员造假操纵对外财务报告,减轻会计人员内心的压力。
(三)会计人员作为会计诚信的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是会计诚信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会计诚信教育从潜在会计人才培养开始,在提高在读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先入为主的灌输诚信思想。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实践为根本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节,保证会计教育的可行性。
(四)仅仅做好上述几个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首先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减轻人力监督成本且保密性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作为行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先进的网络技术是帮助政府宣传会计诚信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扩大诚信理念的传播范围,提高社会公信力。
三、结语
通过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思考我们知道,建立会计诚信体系的任务将是漫长而艰巨的,要由表及里发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制定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说服广大市场经济参与者,加强教育和治理;扩大法律法规的约束面积,通过条例将会计诚信逐步纳入到法律中去,提高会计行业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建立科学完备的会计诚信体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大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坐而论之不如起而行之,我们期待中国经济的奇迹出现。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贾彦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山西財经大学学报,2012(5)
作者简介:房佳璇,1996年10月,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4级本科生,专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