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于硕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受到世界欢迎。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从而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旨趣。文章通过古典园林营造,论述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及意境的营造要素。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
1.1古典园林的含义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自为囿。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词海上古典园林的定义:流传下来的种植花草,树木等通过营造,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
1.2古典园林的产生
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包含:①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②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③藉以抒发人类自身的思想感受。通过筑山,理池,植物表现自然景致,营造园林艺术的基本方式。
1.3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环境,用建筑、山石、水、绿化、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综合体。
2.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含义
2.1意境的含义
通过对艺术空间的感受,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升华。
2.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建筑、绿化、山石、水、诗、画、楹联、雕塑等元素的艺术处理,营造的休闲空间,给人以美的感受,引起游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产生共鸣和感情上的激动,使形象思维得到升华的一种艺术境界。
3.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征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1)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的演替变化,这种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人以情意方面的多种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4.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的具体体现
对于意境之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具有内涵的幽美境界。
(一)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升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它重在意境,讲究因借布局,因地制宜,掘池造山,不大拘泥于细节,富于自然风光。所以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造园是既得“江南志胜”,又发“胸中所蕴夺”。可见,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并未只停留在可居可游的这样一个物质层面上,而且又是造园者回归自然与寄托情感的场所。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同中国文化和艺术密切相关,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有人称中国园林为“文人园”,是一门饶有书卷气的艺术。从唐宋以来,就出现不少文人画家自建园林或参预造园工作的局面。园林与诗、画几乎不可分割。如同文人对诗画的要求一样,园林在艺术处理上力求意境美。园林不大,但却是一副立体的山水画卷:小桥流水、荷塘月色、寒江独钓、曲径通幽… …饱含着诗情画意。
意境首先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贴切的诗意品题——匾额、对联、题咏等,不仅是一种能烘托园景主体,形成古朴、典雅气氛的装饰;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学运用于意境鉴赏指引,记述典故、命名点题、抒情喻志,对园林景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经营空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追求源于禅宗思想
园林意境中“淡“的表现,一是景观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二是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人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
园林是一门经营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显寓隐,以实写虚,以有限见无限,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因此其时空观必然与之相对应,具有独特的时空意识,以有限的空间来表现无限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空间的关系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由于园景和诗境、画境一样,在美学上共同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因而这三者都具有以有限空间表现无限空间的艺术创作原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艺术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现实自然界的砂、石、水、土、植物、動物等为材料,创造出变幻无穷的自然风景的艺术景象。它在“城市山林,壶中天地,人世之外别开幻境”中“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中国园林艺术尽管与诗画的表现手段、塑造形象有很大区别,但它们追求的都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带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由心造的理念构成了我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而创造意境以及对意境艺术美的欣赏,则铸成了中华民族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国园林对艺术意境的刻意追求,决定了它的创造是重于艺术“表现”。与艺术中的再现相比,表现是以人的内心各种难以言传的情感为对象的,它与对外在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各种事物的形象描绘迥异,而是深藏于事物内部,难为人们所欣赏。因此,艺术家在于如何运用高超、巧妙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传递给观者。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其他优秀的艺术门类一样,是颇为成功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幽美的躯壳成功地表现了它的“美丽的灵魂”。
(三)写意、比拟和联想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尚
深邃的意境美之反映热爱自然山水,不仅是人与宇宙天地亲和一致的表现,也是造园者高尚道德情操的完善,为造园者的艺术修养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对自然美的審美观念中,有了比自然山水更博大的内容,因而对意境的追求成为园林的灵魂,被造园者固定下来。所谓“境生于象外”也是在于说明自然物的作用,主要是诱发人的意境美感,于是在园林中自然景色大多不过是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即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道德美、理想美和情感美)的寄托。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因物喻志、托物寄兴、感物兴怀的比兴传统。因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木主要起“比”、“兴”作用,无须强求模山范水,而可以满足于象征性的点缀。“一拳石则苍山千仞,一勺水则碧波万顷;层峦叠嶂,长河巨泊”,都是在想象中形成。于是产生了物我相融无间的境界;因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中就有了强烈的思想情感寄托和抒情色彩,人与自然物在感情的亲和,形成了清净虚明无思无虑的心境,这种心境渗透到园林中去,必然使园林具有了鲜明的写意性。
5.结束语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具体可感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比起直观的园林景象则更为深刻、更为高级。其意境的意蕴是深层的,它不停留于个别审美意象的局部、浅显、感性的层面,具有深邃的艺术底蕴;它的意境的意蕴是大容量的,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古典园林蕴涵了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人生态度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引发了人们高度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疏友斌.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J].工程与建设,2006,20(2):111- 114.
[3]周忠武.寻求伊甸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植.园治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