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团队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研究

2016-05-30 10:24刘焕淋陈勇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创新能力

刘焕淋 陈勇

摘 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成为高校顺应社会需求的重要教育环节。随着企业对创新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普遍实行的单一导师指导模式弊端日渐显现。针对该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为主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研究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导师团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57-02

1.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为了满足企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开始开展对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的培养[1]。然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由于过多注重学术方面的研究,已不足以满足社会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了对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作为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以为社会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重点学科。然而,目前高校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单一导师指导的传统培养方式,一个导师甚至可以同时培养多个研究生,这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研究面过于狭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自己导师的研究领域中,很难全面的学习与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5]。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而高校也未能圆满完成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因此,以单一导师为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亟须改进与完善。

导师团队培养方式,即为每一个研究生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以相近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为主要的组织原则,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导师团队,同时负责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6,7]。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特殊的学科背景,使得导师团队中不同导师的研究领域可以优势互补、研究资源易于共享、研究方法便于相互借鉴,这有助于更好的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8]。

2.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现状

2.1 学校培养方式方面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以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设定的,过多的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高校通常采用单一导师指导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在特定的研究领域对较单一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然而,在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进行培养时,简单的套用对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不符合国家对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应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单一导师培养方式很难培养出符合现代工业化进程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2.2 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目前高校在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仅以为数不多的理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途径,并未结合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所具有较高专业知识需求的特点,设立涵盖面广、专业知识新颖的理论课程,导致学生在进行科研创新时专业知识的储备量不足。

同时,在单一导师培养模式下,学生创新的驱动力不足,学术视野受限,不能广泛的了解各领域的先进知识和科研成果。而且,一个导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范围毕竟有限,学生在遇到专业性难题时不易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学生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动向及最新技术需求也很难及时获得,使得目前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2.3 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特殊的学科背景,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当具备更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校内实训基地组建较为落后,很难同高速发展的电子通信领域先进技术同步,这导致学生在校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同时,单一导师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的人脉资源有限,很难为每个硕士研究生提供的高质量的企业实习机会,导致培养出的研究生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达不到社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期望。

3.导师团队培养模式

3.1导师团队模式介绍

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中,以多名不同研究方向、相关研究领域的导师组成团队,对研究生进行多对一的指导。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团队内部任命团队负责人,结合各导师的专业特长,对研究项目进行合理分工,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分工部分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导师指导。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属于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需要硕士研究生掌握的知识面更广,因此,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完全适用于目前高校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3.2 导师团队模式的优势

导师团队模式能够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传授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专业技能指导。导师团队中,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学科背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过程中,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导师团队模式能够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更好的实践能力。导师团队培养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人脉资源,促发更多的校企研合作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动手实践平台和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便于研究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催生科研创新成果。导师团队在指导研究生完成科研项目时,经常性的学术讨论、技术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前提下,研究生能够更快的把握科研任务中的技术难点,寻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继而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3.3 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下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下,结合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提高对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传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导师团队内部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培养制度,确保每位研究生均可获得各位导师的专业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在进行科研时具备一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导师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导师间的优势互补,完成更多的校企研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论

结合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独特的学科背景,分析了目前高校在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简单套用单一导师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基础,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导师团队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培养有助于提高导师学术领域及学科背景间的优势互补,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并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利于催发学生的科研成果。同时,合理的导师团队制度能够更好的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提供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洋.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邮电高校本科通信类人才培养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2.

[2]桂志国,赵冬娥,王晨光.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4): 7-9.

[3]王建美.跨学科团队科研中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陈超.博士研究生教育施行“导师团队”培养制度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32(3):89-92.

[5]龙春莉,谢永祥,史伟.关于导师团队培养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 237-239.

[6]向诚,张云怀,王东红,等.基于导师团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体培养模式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67-70.

[7]沈远彤,李宏伟,肖海军,等.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 (1) : 100-102.

[8]侯金才,王滨,张翠香.组建导师团队 培养创新型研究生[J].高教研究,2010,28(5): 5-6.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