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 杨敏 唐金晖 肖倩 黄少平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国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块短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重视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深渡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26
1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
受各种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仍以看电视和打牌为主,文化活动单一[1]。调查发现,85.51%的村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看电视。电视显著地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一方面,电视是农民获取外界信息和年轻一代学习的主要渠道,如知晓天气、了解国内外政治大事、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等;但另一方面,电视也会向观众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如暴力、恐怖和色情等,这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诱使他们走向歧途。此外,有58.7%的农村居民在闲时喜欢打牌。隨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休闲时间的增多,许多农民在闲暇时主要依靠打牌来消磨时光。目前,农村的赌博之风十分盛行,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身心健康,还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1.2 文化活动庸俗化趋向明显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电视在农村获得普及,看电视已成为主导性的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消费形式使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充满快乐。但也出现了另一种不良现象——庸俗化。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在看电视时只关注节目内容的趣味与形式的新颖,仅是为了娱乐,电视逐渐沦为娱乐大众的工具。特别是现在的电视节目被收视率“绑架”,电视台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相亲、选秀、挑战、挑逗等各种综艺节目充斥荧屏,农村居民不会去甄别电视节目本身的好坏,只会图一时开心。由此,农村居民的娱乐文化逐渐变成了充满感官刺激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2]。
1.3 文化消费总量不足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调查发现,大部分深渡村居民每年的文化消费额在家庭总消费额的10%以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家庭也由温饱渐入小康,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至43.7%。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因此,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过低,而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购买力低下,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总量更是远低于城市,农民文化需求的实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极不相称。
1.4 文化消费层次低下
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以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为主。至于文化消费,用于子女学校教育占家庭文化消费总比74.64%,而消费书籍、报纸、杂志的比例仅为2.71%,其余都是用来消费彩电、手机、电脑等物质消费品。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大部分深渡村居民只注重衣食住行等物质性的消费,用于审美性和教育性的文化消费较少,更有热衷于休闲消遣性、娱乐性、低俗、炫耀摆阔、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等的消费[3]。这些说明我国农民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文化消费严重不足,且消费层次偏低。
2 农村居民文化生活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与城市相比,农村图书馆、体育健身房,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无法适应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要。调查结果显示,有57.25%的村民回答没有文化活动中心或老年活动中心,有21.74%的村民不清楚文化活动中心或老年活动中心。调查还显示,55.07%的村民希望增添村级体育健身设备;48.55%的村民希望建设乡镇文化活动中心;38.41%的村民希望建立农村书屋;26.81%的村民希望政府给村民家庭安装广播电视;23.19%的村民希望建设基层文化资源共享中心;18.84%的村民希望赠送村级文化活动器材;还有5.80%的村民希望建立其他一些文化基础设备。从以上调查数据可见,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缺乏,农村教育事业基础设施欠缺,室内娱乐活动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缺乏与落后大大影响了农村居民文化活动的开展,导致农村居民文化活动单一且流于庸俗。
2.2 文化消费支出不足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消费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文化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农村文化消费总量严重不足。在调查的村民中,51.45%的村民文化支出占其家庭总支出的10%以下,28.26%的村民文化支出占其家庭总支出的10%~30%,15.22%的村民文化支出占其家庭总支出的31%~60%,2.17%的村民文化支出占其家庭总支出的61%~90%,2.90%的村民文化支出占其家庭总支出的90%以上,孩子的教育费用占这些文化支出的主要部分。这反映了农村的文化消费支出不仅量少,且极不平衡,直接造成农村文化消费结构层次低下。
2.3 文化產业发展滞后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文化产业的基础薄弱。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文化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且大多是私营产业,规模小,水平低,没有形成集中化、统一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4],这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极为缓慢。
二是资金投入少。由于城乡的不均衡发展,财税体制未覆盖到农村,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得不到国家的财政支持,而乡镇的财政不足,无法拿出大量资金来发展文化产业,许多切实可行的文化项目不能付诸行动。此外,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引进外资困难。
三是人才短缺。农村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因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当前很多农村文化人才严重流失,原有的文化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且文化水平较低,農村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是制约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了解了深渡村居民文化生活现状,而村民在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中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存在的问题,据此,对当前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以农村经济带动文化消费
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增加农作物产量,加快建设优质农作物产业带,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5]。二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当地政府要增大对农村水利、乡村道路、供电设施等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收入。三是开展村企合作,通过引进外部资金,以投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坚持创新、创优、创效,提升改造老企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创办工业园,推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大對第三产业的投入,利用当地独特风土风貌,发展生态旅游业,使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根据农村居民居住的集中程度,合理布局,大力修建县、乡、村相互配套、高效利用的各级文化广场、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健身场所等文化基础设施,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全方面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扶持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打造民间传统艺术等。以深渡村为例,村内可以设立以湘西苗族文化为标志的文化长廊,展示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像精美的苗族服饰、美丽繁杂的刺绣工艺、独具一色的吊脚楼建筑等,最终构建集文化、旅游、娱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农村文化消费市场。
3.3 挖掘新的文化资源
一方面,开发极具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如深渡村居民可整合苗族文化中的民歌文化、节日文化、工艺美术文化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成一套完整的苗族文化产业链,营造民俗文化产业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建立品牌意识,发展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如深渡村的苗族村民可以开发精致的苗族绣品作为自己特色的文化产品,苗族的服饰精美绝伦,享誉世界,它不但记载了苗族的历史,也传承了苗族的情感,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此外,还可生产苗族的挑花、织锦、蜡染、银饰等工艺品,最终形成独特的苗族工艺品牌,这不仅能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苗族文化得以继承与传播。
3.4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人才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农村经济水平低下,人才资源缺乏,而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极具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的产业,人才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首先,政府要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在选拔人才时可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招聘方法,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村文化组织工作,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培育本土文艺人才,
特别是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培养力度。如深渡村是苗族人民的一个聚居地,村里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她们掌握着复杂的苗族银饰和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然而这些手工艺人大多是年纪较大的妇女,传统工艺后继无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政府要保护好这些民间老艺人的传统手工技艺,积极推动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最后,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团体下乡演出,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下乡培训,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汤晓伶.浅谈新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3(9):128-129.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文学出版社,2004.05
[3]史清华,晋洪涛,晋鹏程.中国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黄俊玉.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J].江西建材,2015(16):298.
[5]刘友珍.浅议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J].南方农业,2016,10(12):120.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