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隆
江苏省辖江临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江苏因其地跨南北,在比较其经济发展现状时,也往往被分为苏南、苏北两个区域。虽然苏南发达、苏北后进,但这是省内比较的差异,若将苏北各城市、县域放到全国去排名,不一定落后。
江苏的发达,除去地理区位的优势,离不开历史的因素,当然这两大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吴楚之地,人杰地灵,从春秋时期就开始累积社会财富,无论是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还是苏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等,每一个地方的下辖县市,其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都具有上千年的积淀。
然而,还是有特例,地处苏北的灌云县就没有这样的家底和运气。
历史上曾经的辉煌
“淮南王,好长生,服食炼气读仙经。琉璃作碗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彩女弄明珰,鸾歌凤舞断君肠。朱门九重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这是南北朝诗人鲍照为拜见临川王刘义庆而写的《代淮南王》,他将刘义庆比作西汉淮南王刘安,赞扬他好道重情,因此深得刘义庆的喜爱,由此鲍照走上仕途。这位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的鲍参军,正是东海郡人,也就是如今的灌云人。
灌云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剧目工作室主任殷武用灌云当地的方言朗诵了《代淮南王》。果然,与普通话相比,用淮语朗诵才听出它清晰的韵律,鲍照无疑是使用当时的淮语方言而创作诗歌的。殷武告诉记者,“如今灌云的方言仍然保留了古汉语四声中的‘入音,因此在朗诵古文时会有明显的抑扬顿挫之感。”
这种抑扬顿挫,正和灌云人的生活节奏暗合。灌云县中心有一处水街,晚上这里是全县最热闹的地方,各式的大排档坐满了食客,各种小吃摊也生意兴隆。此外,这里还有各种游艺活动,打靶、套圈,在人工湖上还能划船,忙碌一天后的灌云人都喜欢来到这里,约上三五好友吃点夜宵,放松放松。“县里的生活不像大城市的节奏那么快,所以人们的幸福感很强。”殷武对记者说,“生活节奏是一方面,灌云人的幸福还来自对于自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确,这个全国旅游百强县有着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实,灌云县的历史并不长。1912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多个议员提议以灌河、云台山各取一字命名建县。灌云县在建县之初的面积是非常大的,殷武介绍说,灌云曾经囊括了今天的灌南县、沭阳县、响水县、涟水县等连云港市区的许多乡镇,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辖区不断被分割,只剩下了如今的1538平方公里。
灌云虽建县时间短,但地区历史悠久。
早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灌云就有人类居住,1981年—1986年间经考古发现62座大伊山石棺墓,并陆续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西周后,整个灌云和灌南地区都属于古海州,因与山东毗邻,隶属我国北方,因此在隋唐以前,整个海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高的。
至宋代,灌云成为最早的淮盐产地,这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短暂的推动。食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运达全国各地,对于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对于保证国家财税收入,所起的作用、所作的贡献都是巨大的。而盐商与盐官因为奢华生活的需要,也促进了灌云的商业发展,餐饮、服装、贸易等行业繁华一时,“穿海州,吃板浦”的民间俗谚应运而生。就在灌云县博物馆内,存有大量名家字画,不乏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吴昌硕等人的名作,这在县一级的博物馆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而这些字画古董都是巨富盐商的后人向灌云县捐赠的。
如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灌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禀赋。据灌云县委书记左军介绍,灌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三产乃至全县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来抓,提出争创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确保今年初步拉开框架、明年初见成效、后年大见成效,力争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
半个世纪的建设积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千百年来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决定在沂河下游新辟排洪河道,北起邳县,经新沂县入骆马湖,从嶂山节制闸出骆马湖,再经沭阳县城,在灌云南部地区穿越盐河,最后在燕尾港汇合灌河注入黄海。
这条全长185公里的河道是当代灌云人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经3年时间开凿的。新沂河建成后,让灌云地区解决了上千年的水患问题。50年代中期,灌云更是因此成为新兴的商品粮基地。从此,灌云人才真正踏上了幸福大道。
据灌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从华介绍,就在2015年,灌云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27元和12222元,分别增长11.5%和12.5%。
王从华说:“县里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年轻时去挖凿新沂河的景象,他们当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对于建设家园充满信心,但是可能谁也没想到灌云的发展能有这么快。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凭借着建国后打下的良好基础,灌云开始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经济腾飞。”
的确,如今灌云在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努力下,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船舶制造、装备制造、金属材料、轻工纺织、清洁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构建起县临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大工业载体。
“十二五”期间,灌云先后引进富生石化、森柏植物油、华能热电联产、恒運医药、新乐电器等一批“两基型”和“三新型”产业项目。建成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渔业园区两大省级园区,启动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全县高效农业发展到55万亩,生猪年饲养量160万头以上,禽类养殖达1300万羽,建成3万亩海淡水养殖、3万亩芦蒿、3万亩西瓜、2000亩蓝莓、1000亩食用菌、1000亩紫苏等特色产业基地。
近年来,灌云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依托农村淘宝、一亩田农业网、360500等电商平台,加快县内农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建成华润苏果、淮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源农贸市场等服务业项目。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灌云县城区面积扩展到28.8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城市化率达46%。
海滨大道、S242、S324、G228建成通车,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204国道灌云段建设都将完工投入使用,连云港新机场选址也通过了国家民航局审批。海港燕尾港区3万吨级1號码头已建成使用,2015年实现港口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左军表示:“我们把纵深推进沿海开发、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作为追赶苏南内陆发达县份、与周边兄弟县市竞争、实现后发先至的加速器。” 据悉,目前燕尾港2号码头10月份将全面开港运营,5万吨级3号码头年内将全面开工,年内还将新建10万平米新堆场,加快5万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园建设,“一关三检”架构全部搭好,燕尾港对外开放有望年内获准临时开放、明年正式对外开放。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灌云将发挥其区位的巨大优势,让经济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绿色生活的未来
灌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头衔——“名厨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灌云籍中国烹饪大师、名师有三百多位,获得省级烹饪大师、名师称号的有四百多人,获得高、中级技师资格的厨师近二十万人,获得国家、省、市厨艺技能比赛的选手约十万人,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等地从事餐饮厨师五万人。
除了名厨,当地还有一种特有的食材,就是豆丹。豆丹其实就是大豆的害虫——豆青虫。因为古时的灌云经济萎靡,人民生活实在太过贫穷,根本吃不上肉,迫不得已把豆丹抓来食用,山东一些地方也有人吃豆丹,但仅仅是把豆丹下锅油炸,而且没有形成风俗。穷,毕竟也有穷讲究,灌云人守着众多的名厨,他们将豆丹用擀面杖擀压,使它的皮肉分离开来,只吃肉浆,皮则用来入药。除了炸,蒸、炒、炖、烧,制作豆丹的方法多种多样,菜式也是不断推陈出新。
自2010年起,灌云县政府为了促进旅游发展,连续六年举办“豆丹美食文化节”,包括文艺表演、厨艺大赛等多姿多彩的环节,不断打响灌云豆丹在全国的知名度。如今,提起灌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豆丹,这个小小的豆青虫每年引来全国大量的饕客,直接促进了灌云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来自旅游业的直接贡献。
灌云人的祖先吃豆丹是因为穷,如今的灌云人生活富足、大鱼大肉,而他们将食用豆丹,上升为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据研究显示,豆丹含有非常高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必需脂肪酸,以及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而且豆丹是绝对无毒无害的,它非常娇贵,作为大豆的害虫,只要少许的农药就会让其致死,因此豆丹是绝对绿色的食品。
从灌云人对豆丹这一健康饮食文化的推崇,不难看出,如今生活富足的灌云人,对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绿色环保。县委县政府深知,灌云的未来绝不能是高楼大厦和环境污染,而是要让人民实实在在、健康幸福地生活。
“十二五”期间,灌云县累计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60万平方米,完成1130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四级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区域供水及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解决5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化工园区整顿提升工程,园区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空气质量明显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2天,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基本达标,叮当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06%,林木覆盖率达29.3%,6个乡镇获批省级以上生态乡镇。
对于灌云县委书记左军而言,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难题。他向记者直言:“我觉得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并不矛盾,而且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真正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对此,左军有着清晰的思路。一是发展生态经济。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二是发展绿色产业。立足灌云县“十三五”产业规划布局,重点扶持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环境影响较小的特色产业;全力提升临海化工、轻工纺织两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具备一定基础的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三是打造生态园区。深入推进生态园区创建,全面推进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区内胜科水务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华能热电联产、光大固废填埋场、光大固废焚烧中心推进步伐,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水平。
2016年,灌云县筹划建设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灌云)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将消耗生活垃圾18.25万吨/年,秸秆等生物质消耗量26.13万吨/年,实现供热量约21.4吨/小时,年发电量20745万千瓦时。在绿色生活方面,灌云没有因为追逐GDP增长而盲目或观望,它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鲍照在写《代淮南王》为求见刘义庆时,曾有人看不起他,劝说道:你人微言轻,临川王会理你吗?鲍照听后,气不打一处来,说:“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北朝时期,门阀等级森严,鲍照出身寒微,纵有满腹才学,也无处发力,能向刘义庆毛遂自荐,足可见其志气与自信。
或许这就是灌云人的性格,历史、出身非自己所能改变,但是命运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党的领导下,灌云人虽未继承什么实实在在的财富遗产,却用自己的双手,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家致富,建设出了一个美丽富饶的灌云,坚持不懈为子孙创下了闪闪发光的金山银山和亮丽壮美的绿水青山,真正描绘出了一幅“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震撼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