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飞
提到“江湖”一词,少年心驰神往,壮年哂然一笑,老年喟然长叹。
古往今来,先有李太白的“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卓绝的武艺举世惊艳;后有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沧浪侠客的风流尽显无疑;今有金庸的“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舍我其谁的气势一览无遗。
我们对江湖的了解恐怕大多都是武侠小说中看来的,小时候不曾读过武侠小说的恐怕也很少吧!提起武侠,就不得不提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因为小时候就是读着他们的武侠故事长大的。有人说,文由心生,我想大师们提笔写出放荡不羁的令狐冲、情义为先的李寻欢、风流倜傥的张丹枫这些人物时,他们心中必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侠骨柔情、肝胆相照的江湖。在那里人们杯酒论英雄,谈谁又做了多少桩除暴安良的好事。位无尊卑,仅凭义气会友。让人想来就觉得荡气回肠。
江湖在某些人眼中或许就如那桃花源,神秘莫测,出尘世外。桃花源人人安居乐业,少有所养,老有所终,人皆向往,却不得一见。殊不知看开一点,处处桃花,江湖亦是如此,出门在外,或许一杯酒便得一知己,一句话得一恩师,一招半式揽得美人归。
哪个少年不想做那青衫仗剑走天涯的游侠儿?哪个少年不想被人称一声少侠?哪个少年不想当一回那万千少女心中的英雄?
儿时读武侠小说,独爱英雄的成名绝技,诸如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小李飞刀、灵犀指……种种武学不胜枚举,眼花缭乱。犹记儿时各种古诗定理拼了命往脑袋里塞,却似衣兜盛水,这边看完,那边也漏的差不多了。反而大部头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过目不忘。书本里几页的知识学不进,却能抱着几十万字的厚书痴痴地看整个下午。小时候,拣一根树枝便能当做宝剑,与同伴乐此不彼地打闹,口中各种武侠招式层出不穷。那时,心中各有各的江湖梦,各个却是实打实的纯真。这也就是孩提时期的最大乐趣了。
如今长大了,想起儿时的种种行为,枝丫当剑,木板为盾,时常笑开了怀。回想起儿时的行为,有时觉得幼稚,有时觉得那是一份纯真。长大了,没了那种初出茅庐不怕虎的锐气,反而变得畏畏缩缩了。所以现在好多大人对小孩子的行为嗤之以鼻,开始有些不解,后来懂了。这就好比成名的江湖人物,不论你是正是邪,你都得顾及自己的名声,凡事都有规矩。大人守规矩守的好,是因为见多识广,见的多了,不再盲目相信,认识多了,不再推心置腹。
我一直认为混社会就同于混江湖,无论什么时候,唯一个“诚”字才能交到朋友。记得偶尔读到的一句话,“沙场难活,江湖难死”,這句话说的可谓一针见血。江湖上活着的都是有朋友的,没朋友的估计活的也不开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那种可以当兄弟的人,而不是今日有求于人,恨不得同床共枕,明日路上相逢,形同路人。
“我朋友不多,但兄弟不少。”这大抵也是我为数不多自豪的事了。
有江湖情结的人,不说活的如何,但肯定活的快乐。他们有兄弟,苦的时候有处哭诉,喜的时候有人分享。江湖中有人一见钟情,有人行侠仗义,有人虽未曾见面,却如同知己。有人说,江湖离现实太远。殊不然,我认识一人,他拜了一位师父。他说,他从来没见过他师父长什么样,也不晓得师父喜爱什么。就是这样,他碰到什么问题也是第一时间想到师父,他的师父也都是倾力相助。他曾向师父提出,他想见个面。他师父却拒绝了,原因是既然相识何必非得见面。这就是江湖,或许我们未曾见面,却神交已久,这就是情分。
假如有一首歌曲最能唤起人的江湖豪气,莫过于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了。那一句“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衣襟晚照”恐怕谁听了都会豪气顿生。听了这首歌,想必就是七八十的老翁也会豁然开怀,忆起曾经的情谊,思念许久不见的故友。
江湖情最为坚韧,也是最令人向往的。记得有个段子,人到了老年,最美好的生活不是儿孙绕膝,而是你一个电话,昔日的故友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过来和你打斗地主。时常在想,老了不需要锦衣玉食,能有《老炮儿》里六爷的那一帮兄弟,不论荣辱富贵,地位如何,有人遇着难事了,有一帮兄弟过来帮你,想必是不错的。
行侠仗义是心中的一股正义,它表明你是在做正确的事。或许江湖里的行侠仗义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但是我们的心中的正义不应随着年龄渐长而磨灭。为什么屡有孩子一语道破一件件皇帝并未穿新装这种滑稽可笑的事情?我们却视若茫然。难道真的是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吗?
江湖中不乏真性情的人,骨子里天生的侠情傲骨。如若遇上这样的友人,当浮一大白,此生足矣。如若遇上数位,此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江湖情与其说是期望,倒不如说是我们人生的需求。谁想平淡如水地度此一生?哪个不愿挚友随行老此一生?
江湖情,江湖情,有情者念情,念情者钟情,钟情者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