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6-05-30 10:48:04左小琼贾建平张荣吴红霞
时代汽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本科中国制造2025应用型人才

左小琼 贾建平 张荣 吴红霞

摘要:中国制造2025时代下,由于智能工厂的出现,端到端的数字化网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能够管理复杂的事物,进而更高效地制造产品。在“工业4.0”时代,人与技术的持续互动成为可能,人将更多地作为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常量参与到生产过程当中,每个生产者都有可能为个性化产品的最终形态提供创造性贡献,而不再只是机械地将少数创新者的设计变成产品。因此,探寻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真正适应高智能发展要求的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应用型人才;本科;人才培养

1引言

中国制造2025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工业4.0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技术水平决定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水平。

2工业4.0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构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新需求。

2.1对工业自动化装备设计人才的需求

智能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执行载体,自动检测装备、自动装配设备、工业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数据采集和存储装备等自主研发和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此类装备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工厂”转型。

2.2对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过程中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给制造技术增添了智能的翅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

2.3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智能化制造要求从产品开发到设计、外包、生产及交付等,生产制造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各阶段的信息高度集成是必然趋势。软件将成为构建智能化工厂的重要基础,人性化操作接口、高功效运算平台连接、跨网络的云端运算、信息集成分析与统计都将成为关键要素。

2.4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互联网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驱使下,未来的制造业必将成为一项综合应用各学科门类的前沿领域。传统条块分割式的人才专业结构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专多精、多专多精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方向,系统设计、调试、维护等人才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之上,按照行业的职业规范制定人才标准,特别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性要求,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胜任人才培养为原则构建“双师”结构、多元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所有这些要素的达成必须坚持产学研相融,走校企合作(行业合作)教育的道路。

3.1推动智能制造的思维模式转变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智能制造企业参与”的培养计划,增加智能制造专业通识课教育,推动在校学生工业4.0背景下智能制造思维模式转变。

3.2多学科多学院共建智能制造专业模式

以射频识别、物联网、实时定位、信息物理融合、网络安全等项目课程为先导进行建设,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技术力量共建智能制造专业。

3.3智能制造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模式

建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大型制造企业”、“专业+智能制造企业联盟”和“专业+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等几种典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3.4“内培外引”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

当前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应当采用“内培外引”加快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内培”就是将那些没有工作经历,从就读学校到任教学校,理论性惯性思维明显,工程实践能力较弱,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锻炼研修。“外引”是指引进具有应用型人才教学资质的理论性、实践性双高水平的师资,或者邀请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

3.5通过实习实训等多种非正式学习形式推动高校智能制造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

实习实训过程中,一方面能力或者技能易于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获得,另一方面,非正式学习减少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问题和麻烦,因为学习和应用的背景一致,同时,非正式学习效率高,不仅限于工作之外的学习,而更多的是工作时间同时学习。因此,非正式学习可以激发更大的潜力。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各种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各种专业协会活动等各种非正式学习形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所必需的能力和技能。

3.6人才培养质量以市场检验为标准。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在行业,用人单位是最具发言权的评价主体,市场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考场。市场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检验,应融合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完成标准等一系列与培养质量相关的指标体系,都应该是学校和行业企业在充分互动、多元参与、彼此协商基础上共同完成。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更应当成为这类学校获得社会声誉,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结论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谋求理性发展的必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提升课程可雇佣性,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改变教育目标模糊不清、学生就业面向不够明确、片面强调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现状,努力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猜你喜欢
本科中国制造2025应用型人才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09:21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16:20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8:32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8:51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29:27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57:22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