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产能过剩企业经济转型路径分析

2016-05-30 04:34乔健
中国经贸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改革

乔健

【摘 要】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各生产要素,从而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能过剩企业的影响,以及产能过剩企业经济转型的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企业;经济转型;路径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从提高各供给产品的质量出发,主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并及时矫正产能过剩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合理,从而扩大产能过剩企业的有效供给,进而提高企业供给结构对社会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提高企业各要素生产率,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群众对各企业所生产产品的需求,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1.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产能过剩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科学技术进步成本上升等。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上升方面,2000年之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还颁布了各种自然资源保护法规条例,采取各种政治手段整治自然环境,并大幅度提高了整治环境的力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除污成本,导致企业安全成本增加,尤其是高污染和高消耗的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问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大,到2014年,仅这一年的时间我国老龄化率就高达16%,高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从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在科学技术进步成本上升方面,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水平高速发展,企业为适应其发展,不断增加对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研发和投资,采用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但这种方式成效期太长,而企业缺乏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

2.企业产品供需错配

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盲目追求扩大产能,却缺乏相应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导致我国居民的中高端消费需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购买国外产品来满足,而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这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促进有效供给、拉动消费需求。

3.杠杆率较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不断上升。虽然我国的总体债务还处在国家可控阶段,但我国的整体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幅度同2008年相比明显增高。从行业分布上看,越是产能过剩,比如机械、造船、地产、钢铁等行业,其资产负债率越高,因此迫切需要推进改革以释放企业活力,将企业从债务压力下解放出来。杠杆不降下来,企业就难以进行并购重组和消化产能过剩。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产能过剩企业的影响

1.加快产能过剩企业的重组和转型,消化过剩产能

(1)从金融和税收的国家政策方面,激励和引导产能过剩企业重组和转型。政府可以采取扩大税收抵扣、减免税收比例、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福利,建立跨区域和兼并重组、转型的利益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从而使得各区域之间的横向税收分配比例趋于合理化,还可一定程度的降低政府对产能过剩企业所造成的阻力效应。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贷结构,从而激励金融资本市场多渠道、多业态参与产能过剩企业的重组和转型,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在去产能过程中的“杠杆作用”,从而推动产能过剩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优化。

(2)强化产能过剩企业在重组和转型过程当中的扩散效应。要想消化产能过剩、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产能过剩企业的重组和转型,应当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依靠市场之手实施兼并重组、清除过剩产能。政府可采取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鼓励企业创新等措施,推动产能过剩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稳定工商关系、优化产产业结构、消除企业间恶性竞争,从而为产能过剩企业的重组和转型创造良好条件,进而实现对过剩产能的消化和抑制。

(3)建立加快产能过剩企业重组和转型的政策配套体系,如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金融、财税、价格等领域改革,由短期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长期的依法治理,从而提高生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消化过剩产能。

2.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产能的国际转移

(1)首先,利用“一带一路”的建设契机,加快产能过剩企业的产能输出;其次,利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融投资、商品贸易、基层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下,创建大量产能输出、产业合作的战略契机;同时应主动创造外需,鼓励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的供需矛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能加快产能过剩企业的国际转移。

(2)实施一定的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将过剩产能转系到国际市场当中,从而解决我国的产能供需不平衡问题。与此同时,以我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将生产成本较高的产能过剩企业、以及进一步发展可能性较低的产能过剩企业,采用国际合作和海外援助的形式,将过剩产能转移到海外市场。

三、产能过剩企业经济转型路径

1.以边际转换率引导资源配置

企业在将生产资源从原生产活动当中转移到转型活动过程中的边际转换率在不断递增。所以,企业应当按照生产资源在上述两种经济活动当中的边际转换率从低到高合理安排各资源投入的先后顺序和优先级别。例如,对短时用不着的资金、仓库、厂房和利用效率不高的非技术人力资源等配置较低的边际转换率的生产要素;对于技术性较高,专业性较高的生产活动,优先安排专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力资源等具有较高的边际转换率的生产要素。

2.以渐进转型控制企业风险

渐进转型主要表现为企业各种资源的试验性投入,其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转型的“容错性”,为企业转型提供安全保障,避免企业因转型失误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各种隐患的产生。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分以结构转型为首要目的,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资源,市场的需求量、以及自身的生产能力来确定转型过程当中各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如果产能过剩企业还留在原企业生产活动当中,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生产实力选择进入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产业链环节。

3.避免两种活动对资源的争夺导致的转型困难

产能过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当选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且不可想着一蹴而就,从而避免转型困难问题的出现。如果企业的产品生产进入衰退期,或者有被相同行业产品所取代的危险,企业应当加大对原有产品功能的完善和改进,如果此法行不通,企业应当及时进行产能结构转型,从而适应产品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若企业能够依靠技术和资源,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则应当完全投入到结构转型活动当中,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同时,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不断改进产品的技术,并向相同产业链或者相似产业链迁移。

总而言之,供给性侧结构改革有利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从而有助于推动产能过剩企业的生产结构转型。与此同时,产能过剩企业应当以边际转换率引导资源配置,以渐进转型控制企业风险,避免两种活动对资源的争夺导致的转型困难,从而加快企业结构转型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元地,杨雪,胡园园,李艳佳.“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48-59.

[2]文建东,宋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20-27.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