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书江
2016年7月12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7月18日,为了表明智库的相关观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主办的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在总结南海仲裁案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的一句“拿了大钱,办了脏事,吃相难看,非法无效”,立即成为国内外媒体引用率最高的话语。谈到中菲双边关系时,赵启正院长的“不怕慢,就怕停”也立即成为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和菲律宾的《菲律宾商报》的标题。而在此之前,我国相关具有智库性质的学术团体也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在华盛顿举行。在对话演讲中,原国务委员戴秉国的“一张废纸”①定论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理解中国立场的主要观点。经过智库公共外交,一些美国专家开始认识到:“这一仲裁游戏是为了让菲律宾逃避与中国进行双边磋商的义务。不管仲裁结果如何,都是为了向中国施压,让中国从主权声索的立场上后退。”②
一、南海争端中的外交困局
2015年以来,国际舆论场中有关南海问题的讨论十分频繁。从修建灯塔、岛礁建设、香格里拉会议到美国军舰巡航、东盟会议南海议题,以及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每一个议题都促使南海议题朝着国际化和军事化方向发展,也使我国涉及南海问题的外交政策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摇摆不定。
现实主义使南海外交陷入战争冲突的边缘。为了配合菲律宾提出的南海仲裁案,美国一直增强在南海的军事实力。2015年8月,美国国防部首次发布《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报告》,指责中国的岛礁建设。9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举行南海问题听证会,为介入南海提供政策支持。10月,美国“拉森”号军舰进入南海群岛渚碧礁12海里航行。 2016年1月,“柯蒂斯·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未经通报,强行闯过西沙群岛中建岛12海里区域。除此之外,美军还派B-52轰炸机和航母等战略力量在南海执行任务,以展示美国的强大存在。2016年6月以来,美国海军更是向南海派出三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斯普鲁恩斯级”、“迪凯特号”及“莫姆森号”。据统计,在仲裁结果出来前后,南海水面竟然有美军六艘驱逐舰、三艘巡洋舰、一艘潜艇和一艘航母。从军事规模上看,这是自美国1996年在台海危机中派出两艘航母震慑中国后,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规模的军事展示。
面对这种威胁,中国军方也不得不采取反击。自2016年7月5日至7月11日,我国海军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实兵实弹对抗军事演习。虽然是年度例行性训练活动,但是,演习的规格非常高,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南部战区领导和海军全体党委常委参加并现场指导,同时,海军南海、东海、北海三大舰队,包括航空兵、潜艇、水面舰艇和岸防部队全部参加。7月18日,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北京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森会面时,直接用“五个绝不”来阐明中国立场,这也被外界标注为“强硬”的表态。③
如果菲律宾执意坚持国际仲裁并采取行动,美国坚持以公海航行自由和保护盟友为名派遣海军进驻南海,而中国由于核心利益所在,坚持南海寸土不丢的话,在三方国内民意逐渐膨胀的背景下,中美两军对峙就成为大概率的事情,三方的外交关系也会陷入僵局。
二、南海争端中的智库公共外交
南海争端是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六国七方”围绕南中国海的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等提出不同主张和依据,从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面对类似南海争端这样的棘手问题,以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确实能够在维护国家安全、地区稳定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但是,以智库为代表的软实力也能够在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家形象等方面起到说服作用。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并对国家制定公共政策有影响力、引导社会形成共识的专业组织。智库的成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在国际关系中,思想和智力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智库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此次相关智库的组织、传播和交流活动,为我国在南海争端中阐明立场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研究者重视。
自2014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后,我国相关单位和智库就举办了多起有关南海历史、文化、政治、地缘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有代表性的见下表:
由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南海智库公共外交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属性上看,这些智库活动的主导者大部分都是事业单位。无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还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他们都隶属于我国某个大学或事业单位,这种属性决定了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同时,他们又不是纯粹的政府机关,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能够真诚地与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
其次,参会的专家具有国际背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宋元时期的海洋交通和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这样的主题内容,出席的专家也具有国际背景。这样既有利于多元观点的表达,也有利于跨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从而让国内的专家了解国外意见领袖的担忧,也让国外的专家学者知晓我国舆论的关注点。
再次,主题多元专业。自2014年以来,有关南海的研讨会,既讨论了南海的边疆文化,又讨论了华侨的公共外交作用,还讨论了南海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南海区域合作等多元性议题。同时,由于出席讨论的专家几乎都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使得整个讨论多元而专业。
最后,格局略小,较为缺乏前瞻性。自从2013年菲律宾照会我国南海仲裁案以来,我国智库虽然举办了多起研讨会,但这些研讨会具有“急就章”性质,缺少系统性、战略性思考。同时,在格局层面上,这些智库还欠缺从全球政治格局、地缘政治大格局上看待南海问题。因此,除了个别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力外,大多数研讨会仅仅局限在学术圈而未能起到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
三、智库在国际争端中的逻辑基础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肯尼思·华尔兹认为,对于国家间的关系,无论是外交目标的制定还是外交手段运用,都必须遵从国家硬实力,国际关系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军事强国占据各种优势地位,实力小国只能受到强国的支配,他们在国际关系中处于食物链的低端,弱国无外交。
因此,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智库等非政府组织几乎无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诸如艾滋病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南方国家的贫困等问题,现实主义这种弱肉强食的观点,不但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在加剧它们。与此同时,国际关系进入到“复合相互依赖”④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开始分享国家权力。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机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式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正式组织以及国际机制。1989年,美国学者史蒂芬·洛克在其著作《和平何以降临》一书中提到,如果敌对大国间想建立一种和睦的国际关系,那么它们就必须构建共同的文化认同。这是早期学者关于冲突化解理论的开始。以亚历山大·温特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建构主义,即认为国家之间的共有观念能够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共有观念构建国际关系中行为体的利益和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生产观念的机构——智库,当然也能够在国际关系中扮演重要作用。这也是智库在国际关系中的生存逻辑。
在南海争端中,迫于国内舆论压力,国家具有行使现实主义政策的倾向。但是,正如前面分析的,无论是挑起事端的菲律宾,还是其背后的支持者美国、日本等国家,都不具备发动战争的意愿,中国也是如此,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南海争端既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也是一种观念之战。在观念之战中,智库的舆论领袖和说服者角色就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新加坡举办的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的一句“拿了大钱,办了脏事,吃相难看,非法无效”,立即成为国内外媒体应用率最高的话语。这句话既表明了我国智库精英人物对该仲裁案的看法,也对仲裁案的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不满意,同时,简单、朴素和通俗的话语也很容易被国际媒体理解。
四、南海争端议题的智库建设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申,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就为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明确目标和方向。
首先,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南海议题智库。为了保持前瞻性,在涉及南海问题时,我国智库需要由阐释性智库转变为创新性智库。目前我国阐释性智库过多,而创新性智库缺乏。在此次南海争端中,我国智库公共外交存在阐释和被动应付的状态。南海仲裁案2013年就已经提出,但是,直到仲裁案公布,我国智库并没有针对该仲裁案进行国际法方面的研讨,也鲜有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甚至外交学方面进行国际研讨。成为创新性智库,需要把研究的关口前移,创新研究领域和范围,及时跟踪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新趋势、新问题。同时,站在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立场上,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证据为基础,结合形势的研判,提出客观、科学的政策建议,以影响和说服决策层,跳出靠经验、靠少数人智慧随意建言的非规范状态。
其次,构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南海议题智库。从我国涉及南海的智库影响力上看,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话语权的国际性影响力的智库。从国际智库建设的经验看,具有话语权的智库一般都会重视自身的影响力,有些还设置有公关部以推广智库产品。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一般会拥有影响政府决策的人际沟通网络,搭建知识与权力的旋转门。但是,在我国,很多智库都归属于体制内,不过距离权力决策部门较远,甚至很少与决策部门发生紧密的沟通,故而智库非但不能在国内形成影响力,在国际上几乎也难有话语权。
最后,构建具有全球格局的南海议题智库。从这几年的南海议题的智库公共外交活动看,我国智库还需要具有全球格局。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智库如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巴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每年都会与各国政府机关合作,每年都会有上千个国际订单,甚至有些智库还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如人们熟悉的野村研究所,就在纽约、伦敦、香港和巴西设置了分支机构。英国的简氏情报集团也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新加坡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智库的国际化、全球化不但是智库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也是履行公共外交职能的基础。为了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构建全球格局的南海议题智库,有必要采取开放政策,坚持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研究和国际化交流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
(本文系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并计划资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戴秉国同志在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world. people.com.cn/n1/2016/0705/c1002-28527288.html。
②《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在华盛顿举行》,《人民日报》2016年7月6日,第3版。
③《吴胜利会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就南海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人民网,http:// sn.people.com.cn/n2/2016/0719/c358036-28694059.html。
④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