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 林歆
【摘要】:地铁是位于地下的公共交通建筑,是由一条线(隧道)和几个点(车站)组成的线性建筑空间。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空间比较来看,地铁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表达更强调他的功能性、流動性、服务性、延续性。随着国内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铁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做好运送乘客的同时,也应适当的表现出空间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地铁空间;标识系统;视觉艺术
1 地铁空间
地下空间环境不同于地面环境,当从地上转入地下空间后,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存在突变的现象,从而引发了人们感官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地下空间单调、狭隘、封闭的可视环境是容易引起人们厌倦的主要诱因,在产生负面心理因素的地下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及空间的封闭性,导致向外观景受到制约。地铁车站一般为长条形布局,如果加上物业开发区,车站长度能达到200米,而车站宽度仅有20米左右,车站高度上装修完成后高度在3米左右,在这种封闭的三维空间中,狭窄的内部空间和局促陡峭的楼梯必然会引起幽闭感,恐惧结构倒塌、担心发生火灾、雨水倒灌,把地下空间与死亡和墓地联想到一起,进一步对人的心理造成压抑。
很多人对地铁车站潜在的负面印象都与地下工程的三个基本物理性质有关,即缺乏对外界的关联性,让人们对环境缺乏清醒的认识,不知道出口在什么位置,在同一时间,使人们对地下建筑的总体布局也不容易理解,造成在地铁车站内没法准确快速定向;缺乏窗户让人们感受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缺乏刺激和之前熟知的地面环境没有直接的关联,也使得日照不足;缺乏窗户也使人们在地下空间环境中降低了定位和方向的能力,这将让人们思考一旦发生事故是否可以逃离的问题;在地下,意识往往会引起人们思考的,如避光,低温,潮湿,空气质量差,社会地位低,崩溃的恐惧,陷入类似的循环中。因此视觉艺术在地铁中的表达更强调它的流动性、服务性(功能性、导向性、识别性)和延续性。
2 地铁空间导向标识系统
导向标识系统是为地铁公共交通设计的具有引导功能并与车站环境相匹配的视觉形象设计,在站内应能给乘客必要的导向、提示和警示,以方便乘客,确保安全,利于客运组织。标识提供的信息内容应根据乘客的行为模式、行进路线和乘客需求分级给出,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量的问题。
根据导向标识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类:安全标识、导向标识、位置标识、综合信息标识、无障碍标识。
安全标识是通过颜色与几何形状的组合表达通用的安全信息,并且通过附加图形符号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的标识。
导向标识一般由图形标识和文字标识与箭头符号组合形成,用于指示通往预期目的地路线的公共信息标识。
综合信息标识多由图、表、文字构成的综合性标识,用于表达与服务有关的公共信息。
无障碍标识是由专为轮椅利用着(包含老年人、肢体残疾人、伤病人等)、视觉障碍者使用的图形符号、文字(包括盲文)和有关设备设施等构成,用于提供导向、位置、综合信息服务的标识。
3 地铁空间视觉艺术
人类通过眼睛将外界环境光,经视觉感官神经变换成传送到大脑的信号,促使人的感知,光环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国内的地铁站(除高架站)内没有自然光,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地下空间的光环境,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地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照明不足黑暗的环境中,人的眼睛不能清楚地辨别对象,但在过度明亮的光线也同样无法看清。因为过强或过弱的照明和光源的安排,选择不当会造成乘客和工作人员感到身体不适,影响人的情绪,健康,安全以及装饰效果。因此,在对光环境---照度、色温、显色、均匀性、防眩光效果和其它因素的构成要素的充分分析之后,所提出的光环境设计原则,并结合造价控制,进行照明灯具和光源选择是我们的地铁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装修对色温的要求比较高,不同的装饰风格需要搭配不同的色温灯具,以确保装修效果协调融合。如果灯具、色温选择不当,会产生变色,对乘客产生逆向刺激,并且甚至产生压抑感。色温是的照明环境颜色技术参数的体现,一般低于3000K定义为为暖光环境,高于5000K的定义为为冷光环境。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冷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因此,应根据车站建筑结构以及装修风格,选择不同色温光源以营造恰如其分的氛围。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自建成之后,就被誉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其主要以喷锚支护为主,装修简单,很有地方艺术文化特色。在99座地铁车站中,有一半以上的车站装饰着各具特色的艺术品,它们表现着主题虽然不同,但充分向世界游客展现出瑞典文化。仿佛置身在原始洞穴,朴素而诡异,相当吸引人。在地铁里面融入远古的元素,特色的图案从墙壁延展到天花板,神秘,前卫。
斯德哥尔摩地铁空间的特殊性,使得其光线较为阴暗,冷色调的光源给整个地下空间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另类感。站台墙面上的浮雕也是用的与空间环境基本相协调的石材,神秘的冷光源配合石材的效果,更加突出了其地铁空间原始的洞穴风格。
纽约地铁环境现代,但又因其年代久远,有一种残破的现代美感,其环境中的铜质幽默小雕塑,无论是金属的材质还是光源的配合上都协调的恰到好处,又给沉闷压抑的地铁空间带来了些许的趣味与幽默,身处其中,一种想要与其互动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
地铁——这个特殊的城市空间环境,给予了雕塑很大的发展空间,地铁雕塑艺术表現形式的不同于常见的展馆雕塑,展馆雕塑的表现形式可以自由表述,而且材料选用也丰富多样;而地铁雕塑是在限定的空间中寻求形式的创造,在材料上需要选用符合规范的耐火材料。现代地铁要求雕塑的形式应与车站整体环境、空间装修风格协调一致,从地铁交通的功能性、空间环境的特殊性、材料选用的规范性三个方面整体思考在地铁环境。
成熟的地铁不再是隔离于城市的封闭系统,已经作为都市不可分割的要素而存在;地铁既是将乘客从一点送到另一点的交通工具,也是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浪潮中连接人与文化的有效载体。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亦可转化为创作的源泉和激发点。地铁空间将会迎来它的新时代,充满了建筑美学和空间美学并随建筑思潮而动,终会深入人心,给市民带来新的建筑体验,在我们日渐固化的设计理念外还存在着无限变化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宁.西安城市地铁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彭菁菁.北京地铁标识系统研究[D]. 同济大学, 2007
[3]周丽霞.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研究[D]. 清华大学,2007
[4]侯宁.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及作品位置与形式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6
[5]杨裕曦.地铁空间及其影视意象的文化阐释[D]. 山东师范大学,2008
[6]胡雁.地铁车站环境设计浅论[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第05期:100-102
[7]叶頔.地铁车站动力及照明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2008,第21期:115-117
[8]王保勇侯学渊束昱.地下空间心理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建议[J]. 地下空间,2000,第04期:0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