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宝芬 陈春燕
摘 要:美国现代品格教育是一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它通过构建道德社群,帮助学生达成道德价值观的共识,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现代品格教育启示我国德育建设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力量、重视传统道德价值、把品格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等。
关键词:美国;现代品格教育;德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180-02
一、美国现代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品格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德,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传统。它突破了传统德育的模式,被19世纪末的美国公立学校逐步被采纳后来命名为“品格教育”[1]。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在美国、北美地区乃至西方世界受到广泛支持,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被称为新品格教育或现代品格教育。美国“品格测量联盟”曾经确立了以核心道德价值观为基础的六种品格要素分别为:责任、尊重、诚信、公正、关爱以及公民意识。“蓝带学校”提出的有关品格特质的课程包括:爱国主义、诚实、民主、关心他人、勇气、不同种族的认同和宗教相容。品格教育学院中的品格教育包括端庄、诚实、公平、自由、非暴力、尊重、运动员精神等。虽然关于新品格教育的内容都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内容主要包括:尊重(respect)、责任(responsibility)、宽容(tolerance)、诚实(honesty)、合作(cooperation)、公民意识(civicawareness)。
二、美国现代品格教育的特点
(一)确立核心价值观,追求道德价值观的共识。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追求道德价值观的共识是新品格教育的重要目标。公认的价值观念能够约束人的行为,所以里克纳教授主张学校应该传授给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他认为,普遍的价值观念能超越国家、民族,超越宗教的差异得到世界各国公民的认可[2]。哈特伍德课程认为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是:勇气、公正、希望、爱心、忠诚、尊重和诚实等。杰斐逊品格教育课程中心的价值观包括关爱、合作、体谅、谦恭、公正、爱国主义、纪律、尊重等。虽然每个学校或学区所认定的价值观念不同,但本质上都体现出了人类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美好品质,具有一定意义上的道德共识[3]。
(二)搭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
美国现代品格教育在学校、家庭、社区之间搭建合作桥梁,通过“社群化”的本质特征,使得道德教育发挥最大功能,最有效地解决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和社会危机,以达到社会整合。学校把家长们邀请到学校生活中,如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帮助老师协调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家长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等等。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必然会受到社区文化特征的影响。社区作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地方,对青少年良好品格的培养也至关重要[4]。社区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德育发展的文化氛围,成为品格教育的后备力量,形成一个社区的道德社群。如此,学校、家庭、社区构建成为道德道德教育网络,必然能全方面地促进学生道德品格和道德的发展[5]。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性的道德教育理念
品格教育只有在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功能。现代品格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品格教育必须是主体性的教育,即教师不会强制灌输和命令学生,相反,教师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领悟到良好品格的真谛,做出合乎道德标准的判断和行为。坚持现代品格教育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会以学生为根本,采用分层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的道德教育。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如俄亥俄州的圣琼西斐谟特塞瑞学校就坚持主体性的道德教育理念,把学校变成学生的工作场所,坚持让学生把学习、作业看作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全方位渗透的方式和方法
现代品格教育贯穿于教材、教学、管理工作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传递方法和方式上,表现为全方位的渗透,其渗透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品格教育存在教学之中。华盛顿斯普瑞恩格勒小学采用合作式学习法,通过合作式学习,能够发展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的品质。佐治亚州的伯瑞斯小学用“整体语言指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类的斗争、成功、优点、弱点、美德和罪恶等各个方面,“整体语言指导”计划,发展了学生道德推理能力。
第二,现代品格教育存在管理之中。采用现代品格教育的学校都坚持一整套基于普遍原则下的特定道德作为治校方针。如“蓝带学校”就营造了适合良好品格发展的气氛和环境,在坚持品格教育的课程思想下制定了相关的课程计划[6]。教师作为主要教育者,学校更注重对教师进行品格教育的培训,对其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校长在营造学校品格发展氛围方面作为道德模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贯强化校长的道德示范作用。
三、美国现代品格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美国现代品格教育一波三折,最后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主流形式,说明现代品格教育符合学生德育的发展规律,是通过实践检验、被认可的道德教育模式。现代品格教育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启示有以下三点。
(一)道德教育应重视传统道德价值
美国现代品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责任、尊重、包容、合作等人类基本的价值原则,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其任务就是把这些价值传递给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对人们的生存发展和精神风貌具有重大影响。传统美德做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底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发展和创新。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存在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在当前全球化深入的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发挥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传统道德教育占德育教育的比重;丰富发展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优化传统道德教育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教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品格教育应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1.注重培养人的素质,德育与智育协调发展
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国际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素质化。美国一位品格教育项目的主席曾说过;“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如果从我们学校毕业出来的年轻人有才气而不诚实,智力过人而不关心他人,高创造性但缺乏责任心,那么美国就不能强大。[7]”美国现代品格教育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教育的观念、目标要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来考虑。除了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学校还要为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品格,包括智能、品德、价值、态度、情感、社会参与等方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我们的教育方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德育建设紧密相连
道德的形成都伴随着心理过程,品格就包括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8]。美国现代品格教育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坚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这在美国中小学道德品格的养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美国,几乎所有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除了发挥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活动之外,还十分注重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交朋友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心理治疗法等。目前,虽然我国的学校也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我国的学生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辅导的作用,不敢正视心理问题,不敢主动接受心理援助。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设立心理咨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心理困惑主动接受心理援助。如何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仍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
(三)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力量,进行全方位教育
品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一个人全部经历与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善于调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通过成立“家长教师协会”或“联谊会”,定期交流学生德育发展情况。社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作用:由社区居民代表提出青少年道德品质不足的地方,用来充实调整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社区工作者,定期为本社区的青少年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社区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并为其提供设施和场所等,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得到进步。美国现代品格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家庭和社区在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当今我国社会中,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学校,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没有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认为学校承担德育教育的任务,然而学校还迫于学生升学的业绩考察,为了节约时间,所以造成很多德育教育都流于形式。社区也还没有正式参与到影响学生德育建设的工作中来。所以,应当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分担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此外,通过社区为学生德育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活动影响学生德育发展,能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全方位渗透。总之,整合好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的力量,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同时坚持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必定会更加推动我国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胡玲.美国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及其借鉴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美]墨菲著,周玲,张学文译.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Lickona.T.ElevenPrinciples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996 (25).
[8]杨韶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