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云
【摘要】:云梦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鄂滇皮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南方皮影戏的重要代表。云梦皮影戏作为一种有可能逝去而当下仍然存在着的“原生态”实体,作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当地以其獨特的演出场合和方式依然活跃在云梦县的影戏舞台中,本文从云梦皮影戏不同时期的功能分析入手来了解其功效和存在价值,并探究其日后的传承与发展趋势,让云梦皮影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岁月的冲刷下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关键词】:云梦皮影戏;功能;发展
前言
中国的影戏自形成以来,一直得到了上至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下至市民百姓的喜爱。到了80年代后期,全国众多的皮影戏班退出了舞台,仅剩的戏班也都无法再续其辉煌时期的场面,皮影戏面临着濒危的现状。影戏是诞生于农耕社会的一种艺术也是扎根在乡土民间的一种“原生态”实体。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的冲击下,在现代文化、信息网络和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影响下,皮影戏的生存和文化價值及其功能都发生着变化。因此,分析探讨皮影戏的功能变迁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以及传播的形式,为其后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为详细的依据。
有学者这样描述皮影戏,认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它更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社会信仰、节日习俗以及宗教文化。在皮影戏的千百年流传中,它缠绕在当地的民俗风情中,与之紧紧相连,从而也具备一系列的价值功能。其早期具备的巫术功能、宗教功能、教化功能以及心理调适功能。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人们的生活品质与方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这也就影响了影戏的生存环境和功能的体现。这种扎根于乡土的民间艺术,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巨变,也需要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于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一、云梦皮影戏概述
在民间艺术中,云梦皮影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云梦皮影戏起源于清中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云梦皮影戏最鼎盛的时期,全县有70多台皮影戏班活跃在农村。1992年省文化厅授予了云梦县“皮影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而如今经过皮影戏的兴衰更迭,云梦县仍有十多个皮影戏班常年演出不断,每天接待2000多皮影戏迷;年演出达7000多场次;年观众达100多万人次,且有属于各自的演出场地——影戏茶馆,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起了积极作用。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代中国皮影戏剧场形式的创新,它的出现顺应了社会生活的需求,并为其扩展了生存空间也是皮影演出形式变革的功能体现。
二、云梦皮影戏功能的擅变
云梦皮影戏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被看作是当地乡土文化的象征,其中包含着当地民众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以及文化意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靠着戏曲的娱乐方式来填补日常的休息空虚的时间,皮影戏受到来自电视、视频、电影等一系列现代化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也使得人们不再过多的关注传统艺术。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壁垒,瓦解了皮影戏扎根在乡土之间的生存土壤。这些变迁也给云梦皮影戏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功能的改变尤为明显。以下对云梦皮影戏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分析,来考察在皮影戏的传承过程中,它融入到当地社会和文化系统中,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云梦皮影在传统社会中所体现的功能
(1)巫术、宗教功能
在以往早期的农村生活中,每逢节日庙会、酬神还愿等民俗活动时,村里都会请戏班来唱戏。云梦皮影戏的宗教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演出的“请愿”、“扫台”仪式和演出开场、剧中或临末的送神。尤其体现在还愿或举行庙会时,唱神戏之中。在巫术思想的影响之下,而听闻一些老艺人说最初人们认为皮影戏的表演是一件颇为神密的,而它在表演中的一些道具被赋予了“神力”,从而具有了“神性”。
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与戏曲艺术,它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大多体现在它所表现的宗教故事、宗教人物,传播宣扬的宗教思想文化以及各种宗教的互动中,而在影戏的剧目上编排的也是有些与佛教有关的“众生平等”等一些思想,这些也是与皮影戏这一产生于农耕文化之中有关,反映了底层农民劳苦大众的期盼。
(2)仪式功能
由于我国影戏大多起源与傀儡戏,其受到巫术的影响,在开始表演皮影戏曲之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请神”仪式性的表演,用以除煞祈福、还愿酬神、驱邪避害。影戏艺人利用在表演中的“请神、酬神、送神”仪式来表现人们酬神还愿的心理,通过在表演的过程中把祭祀的表现形式形象化,将自己心中对神灵的酬谢都赋予到皮影戏中。人们在做事之前默默向神灵祷告,在达到自己的愿望后,请皮影剧班来唱皮影戏感谢神灵,也称为“还愿戏”这些仪式是通过影戏演出得以实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并且渗透到民众生活、生产劳动。现今的云梦皮影戏在乡土之间的演出场合变少了,不在是演绎那些,很多都是朝戏或历史剧。所以传统的巫术功能也早已消逝。云梦皮影娱乐审美、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教化功能已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应老百姓酬神还愿、祭主谢神之需或是参加政府公演或商业演出。
(3)教育、教化功能
皮影戏也具有教化的功能。由于中国戏曲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传承发展时也一直不忘其社会教化之职责。云梦皮影戏作为民间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表演内容也都贴合着民众的实际需要。一方面,皮影戏的内容要符合民众的审美需求和道德价值取向;反之,皮影故事所反映的思想和主题又同时评判和规范着民众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云梦皮影戏起源与乡土社会,从它的乡土民间戏曲艺术本身来说,其戏曲模式比较固定,不论是描述铲妖除魔的《西游记》等神话故事或是表现英雄人物传说这一类的朝代戏,还是来源于当地的孝文化故事《孝子黄香》。观众通过皮影戏这一媒介,在享受皮影戏带来的感官上的愉悦同时,还能吸收皮影戏剧目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由此,皮影戏可通过教化的一条途径,在其表演剧目和故事主题上来影响着受众的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
所以皮影戏艺人也不仅仅只是充当着表演者的角色,还承担着一定的匡扶正义、传播优良思想的教化责任,影戏艺人们在通过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点滴的总结,将其应用于影戏当中,潜移默化的寓理于人。
(4)娱乐功能
有学者提出:中国戏曲是在宋元文化娱乐场所瓦舍勾栏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俗文艺形式,娱乐审美功能是它的生命线。皮影戏艺人在长期的表演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和技巧,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多方面的娱乐和审美。
所以皮影戏作为活跃于瓦舍之间最受人欢迎的娱乐方式,开始从娱神走向娱人。早期,皮影戏一进村寨,往日的宁静就被打破,像过年一样热闹。过大年、庆丰年、谢神、祭庙都少不了演几天。皮影戏丰富了乡村的生活内容,增添喜气和情趣,为乡亲间沟通交往提供了媒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市民文化较为发达后,逐渐出现了影戏茶馆一类的表演场所,使民众的娱乐生活日趋丰富。人们不仅可以在闲暇之时观看皮影戏曲,也有了消遣,闲聊的场所,这也是一些皮影戏剧场的变迁,衍生出來的一些娱乐功能。
(5)心理调适功能
影戏经常出现在各种宗教仪式或具有某些宗教特性的信仰民俗活动场合,是许多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较为明显的心理调适功能就是这一方面功能的具体表现。在影戏演出中的那些带有宗教特性的仪式可以带给观众心理以巨大的抚慰作用。其次观赏影戏的演出也同样可以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益于人们宣泄心中积郁。影戏的酬神、还愿演出是民间俗信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云梦皮影戏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的功能
(1)传播功能
云梦皮影戏是扎根在民间的艺术,它紧贴着民众的生活习惯以及民俗活动而生成和发展的,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乡土气息,融入了许多与当地民俗风情相关的艺术元素。而皮影戏又在文化空间的重新组织中,传播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所以不论是表现忠奸与善恶对立的神魔故事和朝廷故事,还是表现惩恶扬善的生活故事,都表现了当地民众的天文宇宙观念和历史人文观念,一出又一出的皮影戏展演,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仁、义、礼、智、信和忠君爱国思想的教育和启发,形成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促使民众形成自己具有地方化特色的伦理价值判断标准。云梦皮影戏与云梦当地的民俗文化形影相随,不可分离,也成为了当地传播文化的媒介。在表演过程中,皮影戏负载了河湟当地的文化知识和民众的信仰,使地方文化能够一代接一代地得以传承和发展。
(2)維系功能
云梦皮影戏经过历史的变迁,其剧场形式也在不断的改变。由最初的乡野“草台”到城镇的“皮影戏馆”。它这一剧场的改变,也给其观影的群体受众带来了不同的心理维系功能。由于现代观看皮影戏的受众都是步入古稀之年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抑或是些孤寡老人,平时在家没有人陪伴,也没有精神寄托。皮影戏馆作为一个供其听戏、休闲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志趣相投的观影伴。皮影戏馆的程爹爹告诉笔者,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这里看戏的爹爹们,他也全都认识,大家在这里看了几年的戏,多的也有十多年的,从戏班开始就天天守着了。他说平时在家,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老伴也不在了,只有他一个人,而且皮影戏馆每天的价格也不贵,花个1块钱,就可以呆一整天,喝喝茶,聊聊天,听听戏,这一天天过的才觉得有寄托。所以,即使是诞生于乡土的民间皮影戏,在找到它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以后,也有了新的功能体现。
(3)审美功能
审美是与娱乐功能相辅相成的要素。审美功能在历史上更多地体现为工艺美术和戏曲的范畴。而现代化的今天有着更突出的意义,如果说皮影戏在封建社会是作为某种精神寄托和享受存在的话,如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纯感官的演剧形式而存在,由于戏剧的内容失去了原来的一些作用,观众变“听戏”为“看戏”。这也意味着其审美功能中视觉和表象占据了主导。如此既是皮影功能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却也正反映出传统戏剧“活态”元素丢失的现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中“人”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来看,影戏一方面是表演艺术,另一方面还是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体现者。影偶既是影戏道具,也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不同时空的影偶传达着不同的雕刻风格和技术,是研究雕刻艺术的媒介之窗。所以皮影作为一种手工艺术品,也极具有审美性和收藏价值。影偶的制作“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云梦皮影最早是以牛皮雕形,用以色彩妆饰,不致损坏。直至今日,雕制影人的选材已经多样化了,云梦皮影艺人因地制宜的挑选材料,找到了云梦薄膜厂的薄膜纸进行制作,它比牛皮更加透亮,也更好着色,也更容易收纳保存,这也是皮影影片制作的又一大创新。影人作为工艺品,无论是观赏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饱含着艺人们对生活的锤炼与审美加工,他们通过艺术的放大、变形,使影人更具“活性”,“静中有动”的生命力贯穿其中,使民众在观赏的同时获得精神与心灵的审美娱悦。
(4)品牌功能
随着云梦被列入了"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和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云梦县政府已经着手将云梦皮影打造为湖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至此云梦皮影戏作为云梦的一张文化品牌——“一县一品”,其名号也是逐渐被中皮影爱好者所知。有不少的中外友人不远千里来到云梦观赏云梦皮影的魅力,感受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是如何展现和发展的。这样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打响了这一地区的民间文化知名度,不仅能为云梦皮影戏日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土壤,同时也让云梦这一县城保留了一份艺术气息,也有利于其未来的经济文化发展。
三、云梦皮影戏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
云梦皮影在1978年时,达到了高峰期,当时活跃的戏班多达62台;到了80年代末,逐渐兴起的新媒体吸引了大众的视野,所承办的皮影戏班只有36台;而到2006年底只剩下16台了。从这些变化的数据可以看出,云梦皮影也的确没落进入了濒危状态,有的老艺人讲:“也许再过10年在我们这里就只剩下演出道具的皮影了。这些手艺和演出也随着我们的消失而消失了。”这些老艺人苦苦演绎和坚守的皮影戏,也正和他们日渐衰老的身体一样的衰败。
在后继的传承人的问题上,云梦皮影也是困难重重。早期人们学习皮影是靠着经济利益和兴趣的驱使。当时皮影戏也没有被如今当代的新媒体和新的文化的吸引力所冲击。而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生存价值又再次得到考量。在笔者进行访问期间,老一辈艺人告知笔者,他们自己的后人很少会选择传承他们的皮影艺术,年轻人大多希望去接触新的领域,去到外面的大都市,而皮影戏这种已经没有市场的艺术剧种在他们看来,无法满足其生存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后继无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青年人无法对皮影戏产生兴趣,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领域,那些古老的唱腔和曲目,无法感染到这样具有活力的一代。新的价值观的树立和新的娱乐媒体的出现造成了皮影演出场所受众的断层,在皮影剧场中的听观众老龄化而且逐年递减。
所以在面对这一系列不容乐观的现状,云梦皮影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它作为一个流传千年的剧种,其价值与功能中所蕴含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所以,笔者通过调研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保护发展的建议:
1、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云梦皮影宣传与保护的力度,积极策划开展一些皮影戏曲的活动,比如:每逢年会、节庆时,邀请各大戏班组织皮影戏曲的演出活动,让皮影戏有更多的机会重回大众的视野。
2、在培养皮影戏的传承人方面,應该将云梦皮影戏引入青年人的活动范围中,比如积极开展“皮影戏进校园”这一类的活动,加强青少年对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蒙教育与保护力量。
3、在皮影戏自身的角度,皮影艺人应该努力创新,在以往的曲目和曲调上加入更加符合当今受众的元素,使皮影戏曲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能够与其权衡,顺应时代的发展,打造更为鲜活的皮影形象,让皮影戏能够真正的经久不衰。
总之,云梦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更离不开皮影从业者的坚守和创新。只有這样,皮影艺术才能够真正活态传承下去。皮影艺术才能真正回归人们的视野,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尊重,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才能有一个健康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跃忠,影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魏力群,民间皮影[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3]李跃忠,影戏的娱乐、审美功能简论[J].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8.
[4]江玉祥.四川皮影戏的民俗功能[J].文史杂志,1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