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2016-05-30 21:35徐晨韬
水能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绍兴河长污染源

【摘要】对江南著名水乡绍兴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水体污染源和治水工作短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浙江绍兴是江南著名水乡,水是绍兴的魂脉。2013年,绍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目标是把绍兴打造成为“水清岸绿、天蓝气爽、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现代水城。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绍兴“五水共治、重构重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水质不稳定性、不持久性问题仍较为突出。水环境质量是维系绍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必须切实抓好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一、绍兴水环境现状

绍兴全面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以来,整体水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全市21个省控以上断面有18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完成“五水共治”投资188.6亿元,超过省定任务46.1%;治水群众满意度为74.28%,居全省第二位。2016年2月,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会议上,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

绍兴的水域大致可以分成大河、老城区河、镇村河等三大类。大河情况相对较好,一些村街内的河道、溇等情况则差一些,老城区河情况不一。市区一些村街生活污水没有纳管、村内河流水质较差。

(一)大河。大河作为绍兴显著的地标,直接展示了绍兴的形象。大河包括曹娥江、浦阳江、浙东运河、外官塘、三江大河、漓渚江、平水江、环城河、外环河等等。近年来,市政府花大力对大河环境进行整治改善,陆续关停、搬迁了上百家高污染企业和经营单位,有效控制了河道污染。加之大河水量充沛,流动性好,水体自净能力相对较强,因此,目前各条大河水环境情况良好。

(二)老城区河。内河水环境是绍兴重建水城的关键。绍兴老城区共有18条内河,现有河道长度22.4公里。目前,老城区内河河道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无法实施污水入网的历史街区、城中村和无法设置泵站的老旧小区(楼群)。此外,老城区地形复杂,巷、弄窄小,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相对困难,小餐饮、洗浴、理发、洗车等“六小行业”因污水入网困难还存在一定的污水排放。例如,城区的西小河,虽已实施了三次清淤,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最大的问题是生活垃圾,越靠近居民区或是垃圾房附近的河沿,生活垃圾明显越多。

(三)镇村河。绍兴范围内的镇村河道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些地方治理标准还不够高,存在一些盲区死角。桥下边脚、镇村交接地带、偏僻小河小渠等垃圾漂浮物较为常见,平原河网遗留的桩箔围栏、船屋沉船、河岸违章搭建还时能看到;一些地方河道、池塘水质不够好,天气一热蓝藻泛滥;一些地方环境卫生还比较差,直接影响河道环境;一些河道保洁管理不够到位,清理打捞不够及时。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处理普遍不够重视,在财力投放、工作部署、力量配备、督查考核等方面没有跟上,造成河道二次污染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二、水体污染源分析

紹兴水体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主要是绍兴传统“三缸”即酒缸、酱缸、染缸(酒、酱制品和纺织行业),目前这“三缸”造成的新的污染已大大减少,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河道底泥被污染。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绍兴人老的生活习惯,外地人口大量涌入,老旧小区雨污不分等造成的。农业污染主要是农业畜禽养殖所带来的污染。

(一)工业污染。污染源头主要是印染厂、化工厂、制药厂、酒厂等企业,前几十年粗放经营对水体造成了极大污染,即使现在控制排放,按标准处理后排放,但原先被污染的河流水质情况仍不理想。

(二)生活污染。绍兴本地人不良的习惯,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市民习惯于在河里洗衣,一些外地来绍兴务工人员为了节省开支也到河道内洗衣物、洗拖把,洗衣粉用量比较大;一些老旧小区雨污不分,把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许多小区汽车库被出租给外地打工者,他们将生活污水接入雨水管道排入河道;一些小区居民装修时把洗衣机放在阳台,洗衣机的污水接入雨水管道;市区一些不规范洗车店将洗车污水直排入雨水管道等等。大量外地人口涌入绍兴,租住在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村庄,造成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以越城区斗门镇湖潮江为例,这条长880米、宽仅12米的小河沿线一带居住着本村村民1700人,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者达7000余人。人口的急剧增加,弱化了河流的自动净化功能。

(三)农业污染。生猪及禽类养殖未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禁、限养区水产养殖规范和管理工作没有到位。农业面污染源治理不彻底,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作物专用肥、缓释肥、生物肥等高效肥料的推广应用普及不够全面,高毒、高残留农药尚未全面停止使用。

由于上述污染的存在,导致许多镇村河道底泥、淤泥较多,但没有得到有效清理。如袍江开发区马海片区共有六九丘、七0丘、马海中心河、丰收闸环塘河等7条河道,总长约13.3公里,水域面积约650亩。该区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市区排涝末端,水体流动性较差,原有49家化工、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加之当时配套排污管网破损严重存在渗漏,已导致土壤、河水严重污染,属于典型的“黑臭河、化工河”,20多年来一直是劣Ⅴ类水。

三、治水工作存在的短板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目前治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公众护河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主,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守法意识还比较淡薄。城乡居民长期以来的一些生活陋习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不爱惜河道环境、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不节约用水等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五水共治”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长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各镇街对河道的日常保洁都明确了人员、经费、制度,但部分河道保洁工作力度不够,在一些溇底、桥下、交界河等处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死角。各级“河长”日常巡查、定期研判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对一些水质改观收效甚微的河道缺乏有效手段,“河长”联系部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整体水环境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工业企业,特别是小微排污企业抱有侥幸心理,偷漏排、“跑冒滴漏”情况仍时有发生,污染源和污染路径尚未彻底摸清,部分河道易出现“黑臭”苗头。距离今年年底基本消灭Ⅴ类水质,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任务依然繁重,压力依然很大。

四、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其危害是严重的和长期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水污染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护好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通过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开展劝导解说等方式,提高群众“五水共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针对一些把建筑、生活垃圾随意丢进河里的不文明行为,可用村规民约去约束村民的行为,特别是要重视对外来租住人员的管理。有的村在村庄里安装监控探头,以技术手段约束村民行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较好效果。

(二)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坚定不移地开展好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对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现场管理混乱、非法产能较多的印染企业,坚决实施停产整治。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不达标,以及违法生产的“低小散”企业、加工点、作坊,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要坚决关停、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三)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水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推进“河道警长制”,整合水政、渔政执法队伍,进一步完善环保、公安、司法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惩处各类水污染犯罪行为。围绕“三清五抓”(清污、清淤、清违,抓工业污水偷排漏排、抓生活污水納管整治、抓建筑泥浆处置监管、抓主要河道清淤、抓乱搭乱建乱堆清理),突出抓好集镇、工业园区、村周边河道水污染治理,坚决防止“黑臭河、垃圾河”反弹,对“三河”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四)大力开展河道清淤和保洁。推广种植河道水生植物,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建立“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全面提升城乡环卫管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突出城郊、集镇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杜绝垃圾污水入河现象。有序实施河道清淤固化一体化工程,重点对工业企业周边河道、城市内河、集镇建成区等人口密集区及周边河道、防洪排涝的骨干河道、主要交通沿线河道进行清淤疏浚,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巩固深化“河长制”管理。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充实完善区(县)、镇、村三级“河长”组织架构,实现“河长”全覆盖。及时更新“河长”公示牌信息,严格履行“河长”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加大对包干河道的日常巡查力度,推广“企业河长”、“乡贤河长”等典型做法,运用维护好“河长”微信工作群,发动全民参与“河长制”管理工作。二是全面实施断面水质监测。实行河道断面水质全覆盖监测,加大对省、市、区各级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强烈的水质断面监测频次。全面寻找污染源,制订落实重点区域断面的“一点一策”治理方案,明确治污目标、任务和责任。村级主要河道水质每月向村民公布,确保全市断面水质有较大改善。

作者简介:徐晨韬,1996年9月出生,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2014级学生

猜你喜欢
绍兴河长污染源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绍兴大闯关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