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润华
2007年,我在尖峰派出所工作。一个冬夜,所里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偷鸡。我和同事赶到现场,经过一番搜寻,很快将躲在一条小巷里的盗贼抓住。这是一名19岁的少年,高而瘦,穿着一件崭新的蓝色羽绒服和一条牛仔裤,脚上却踏着一双裂开嘴的皮鞋。他自称“小伟”,这个名字和那一双熟悉的眼睛突然使我想起——眼前的这个嫌疑人,竟是我教过的学生!
12年前,我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教小学。每天一早,一位60多岁的老人就牵着一个小男孩,走进学校教室。小男孩长长的睫毛下,竟有一双美丽的丹凤眼!眼睛像一汪泉水,清澈、明亮。他把小手交给奶奶,安静又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他叫小伟,父亲早逝,母亲出走,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年后,我调离这所学校,再也没有见到他。没想到12年后,竟在这里相遇!
依旧是美丽的丹凤眼,但眼里却盛满迷茫、萎顿和空洞。我问:“你认识我吗?”他摇头。我又问:“你爷爷奶奶呢?”他说:“死了。”“家里还有谁?”“没有。”我了解到,小伟多年来到处流浪,靠小偷小摸为生,公安机关屡抓屡放,已是一名惯犯。
最终,小伟被治安拘留六天,我找了一些换洗衣服送给他。释放那天,监管民警反映:“他光会吃,不说话也不动,像一根木头。”看着他一个人晃晃荡荡走出看守所大门,我的心又揪起来了。他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流浪生涯,像无根的浮萍,哪里是他的归宿?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如今的办案民警,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我找过村委会和他的远房亲戚,商议如何安置小伟。他们告诉我,小伟被他们接回来几次,但是他性格古怪、行为怪异,没几天就跑得无影无踪,谁也拿他没办法。缺少家庭温暖,没有受过教育,才导致他性格和行为发生严重畸变,这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2008年1月的一天,小伟被发现死在县城郊区的乱坟岗。据民警调查后确认,死者是因饥饿而生病导致晕厥后死亡。
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堵得慌。
小伟,我的学生,连着他美丽的丹凤眼,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但愿小伟在另一个世界里,父母双全,衣食无忧,小手依旧被奶奶攥在温暖的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