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途径

2016-05-30 15:45:39张静
未来英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有效途径

张静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具有一定难度。因为应用题本身枯燥无味,且解题思路模式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理想。长久以来学生会对数学应用题产生恐惧感,导致抗拒学习数学的心态出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怎样提升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有效途径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久而久之,不仅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而且引发了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影响了学科质量的提升。教师也只能采取某些传统对策,比如题海战等来应对,其结果自然是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以上困境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解困之道,以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生活情景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熟悉的生活情景,往往能够促发一个人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数学应用题上来分析,有些题目单看字面是十分抽象的,仅通过口头的解释往往很难解释清楚。此时若能巧妙地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与题目的距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生活情景的呈现,学生会感到数学的亲切,更容易接受应用题。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按比例分配”的数学应用题。我们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若将这些选材化作“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原材料,通过这样来创设生活情景,学生会熟悉题目,从而更好地解答这类问题。例题: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去解答题目,而“大豆”“玉米”“农场”这类词语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学生解答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二、培养解题习惯和教给解题技巧是关键

虽然应用题多种多样,但其解答思路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学生只需养成解题习惯和掌握到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快速解答题目。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将应用题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解题技巧进行答题训练。

1、培养优秀的解题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能使他们在答题、考试中更有效率地完成应用题。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解题习惯已经在逐步养成。例如在做题之前先在草稿纸上写上答题过程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在考试中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解题的准确性,不会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写到第二步,却突然忘记了第一步的解题思路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在重新检查的时候也能根据草稿一步步进行,节省了时间。

2、培养优秀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复杂繁多,根据学生的水平授予不同的解题技巧尤其重要。但其中有一种解题技巧普遍适用,那就是转变方式解答问题。举个例子,下面有一道题目:小明和小红两车人分别从甲乙两个地方同时出门,相向而行。两个人在离中点3000米的地方遇到了,已知小明走完整段路程需要40分钟,小红走完整段路程需要50分钟。问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正常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那么小明的速度为X/40,小红的速度为X/50。那么由于小明的速度比小红的速度要快,也就是在距离小红终点近的地方相遇了,最后就算理清数据列出等式得出答案。其实这道题目是非常抽象的,小学生第一次碰到这类题目的时候肯定会难以解答,导致他们对自身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感到怀疑,最后失去信心。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教导学生转变方式去解答这条题目。阅读完题目之后可以试着画一幅图来进行分析,画图是转化思维最有用的技巧。简单易懂,一目了然是图像的特点,通过图像我们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力,还能减少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点使用不同的解题技巧,在创新型的解题技巧上加以研究,为学生将来学习更高等的数学打下基础。

三、采用求新思维的解题策略指导学生灵活解答

一是摆脱解题的思维定式。学生往往会由于思维定式导致解题思路僵化,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转化思考角度,对题目内容进行重新的思考。如:张平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76分,当物理成绩公布之后,张平的整体平均分上升了3分。张三的物理成绩是多少?这类题型的传统解题思路是用四个学科的总成绩减去三个学科的总成绩,得到的是其物理成绩,即(76+3)×4-76×3=88(分)。而另一种从平均分角度求物理成绩的方法可以是:首先假定物理成绩为76分,这样平均分不会发生改变,若想平均分要整体上升3分,总分就得增加12分,所以最终得到张平的物理成绩是76+12=88(分)。因此,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方式,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二是特殊的题型采用整体思想。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从常规的解题思路出发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转换为从整体考虑的思维方式,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全面的观察。找准题眼,将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假如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8,现在将其中一个数改为12,得到的新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10。被改动的数是多少?很多学生看到这种题目,都会着手去找最初的5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种解题思路自然是行不通的,此时从整体出发将5个数整体考虑,可以由8×5=40求得原来5个数的总值,由10×5=50求得新的5个数的总值,因此可知被改动的数字增加了10,再用12-10=2求得被改动的数字为2,问题随之得到解决。

三是不拘题型,力求灵活。对一些类型的练习题进行系统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改编练习题时,可以采用扩题、缩题、拆题和编题等方式,同时鼓励学生拓宽解题思路,灵活巧妙地解答应用题。如:现有甲、乙两工厂,要加工810个零件,甲工厂单独生产需要15天的时间,而乙工厂单独生产需要10天的时间。甲乙两厂同时生产需要多少时间?常规的解题思路是第一步求出甲、乙两厂每天加工的零件数,第二步求出甲、乙同时工作时每天加工的零件数量,第三步求出所需要的时间,即810÷(810÷15+810÷10)=6(天)。如果学生平时解题时得到有效的指导,还会这样考虑:乙生产1天等同于甲生产1.5天,甲、乙同时工作一天相当于甲单独生产1+1.5=2.5(天),所以甲单独生产15天完成的量由甲、乙共同生产,只需要15÷2.5=6(天)。因此,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可以有多角度的解答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合以上内容,数学教师只需要利用好已有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本文提及到的基本教学途径,就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总结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必然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有效途径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43:11
谈新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25:04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23:28
等待·自主·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35:04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6:18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