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现状、风险及对策建议

2016-05-30 15:17:18王韦雯田蓉
时代金融 2016年15期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

王韦雯 田蓉

【摘要】本文在总结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主要模式分类的基础上,以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为主体进行研究。本文概括了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三个特征—互联网普及率高,互联网/移动支付使用率增长快、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集中度高以及业务交互影响和创新,支付场景拓展。本文认为,安全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用户道德风险和互联网支付法律法规滞后引起的法律风险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了控制风险,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应改进与创新互联网安全技术和设立大额赎回准备基金。整个行业设立类存款保险基金和设立负面信用清单。国家监管方面应尽快出台独立完整的法律,并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及市场进行功能性和混业监管。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支付 金融风险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是由谢平、邹传伟[1]学者在2012年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或是传统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而是与传统融资方式不一样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在2015年,谢平[2]等学者补充,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除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和市场,还包括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这个新概念并无新的内涵。陈志武[3]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跟传统金融并无区别,其交易的还是金融契约,只是在渠道意义上挑战传统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

以普惠金融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互联网的特性,它的影响延伸到传统金融涉及不到的“长尾”用户。所以本文对于互联网金融一概念及其内涵保持重视。采用中国人民银行[4]的官方定义,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狭义的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金融业务。

不同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内涵理解不同,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不同分类。李博、董亮[5]和张晶[6]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种模式。谢平[7]按照各机构在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上的差异,将其分为五种主要类型: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高汉[8]根据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将其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郑联盛[9]将其分成四类: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第三方支付及其运行机制、互联网信用业务及其运行机制、互联网虚拟货币。

基于金融功能性理论,互联网金融主要涉及到支付结算、借贷众筹等信用业务。本文将从支付结算业务出发,重点阐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市场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仅包括互联网企业。

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起步较早,1998年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贝宝(Paypal)成立。亚马逊网和谷歌也纷纷推出了Amazon payment和Google Wallet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产品。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也将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带入中国,并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

(一)互联网普及率高,互联网/移动支付使用率增长快

随着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越来越低廉便捷的上网设备普及,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在2015年末已经达到了50.3%,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6.8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6.20亿[10]。

在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基础上,互联网/移动支付使用用户人数基数大,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大。如表1、表2所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4.16亿,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3.57亿。虽然网上支付应用不是使用率最高,仅排名第六位,但是互联网/移动支付使用率增长率迅猛。网上支付应用的使用率从2014年的46.9%增加到60.5%,全年增长率为36.8%。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其迅速,手机网上支付应用的使用率由39.0%提升至57.7%,全年增长率为64.5%,远高于其他应用的增长率。

(二)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集中度高

从市场交易规模来看,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以及日益壮大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里,市场集中度很高。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里主要由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互联网支付市场里占67%的份额,在移动支付市场里占约90%的份额。

支付宝是由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在2003年推出的。淘宝网海量用户成为支付宝的第一批使用者,比起其他机构拥有更多的基础用户。如表1、表2所示,网上购物也是网民使用互联网主要应用之一。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支付宝这样的主流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占领市场份额。

财付通是由国内最著名的即时通信服务企业——腾讯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专业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借助于用户基础好、有大量粘性客户的腾讯软件,通过对Q币这一虚拟货币在不同娱乐、游戏等应用在集团内的通用性,架起从法定货币转换成虚拟货币的桥梁,从而使得财付通获得推广,占领一定份额。

起步较早的一些机构培养了一批忠诚用户,所以在市场里仍占有一定份额,如银商、快钱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拉卡拉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其他机构由于起步晚,进入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较晚,转变用户支付习惯成本太难,所以总体所占份额很有限。

(三)业务交互影响和创新,支付场景拓展

如表1、表2所示,网民利用互联网最主要是进行即时通信。根据调研巨头Kantar(凯度)[11]的2016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微信,占75.9%,其次是QQ空间,占50.5%。微信和QQ空间均由腾讯公司开发。超高的使用率让腾讯公司不断创新业务,研究从基础功能向外延伸拓宽服务类型,在不断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逐渐成为连接用户生活各类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例如由财付通与微信合作推出的微信支付正在慢慢侵蚀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还培养用户新的支付习惯,甚至是每逢节日发红包的生活习惯。

众多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大力拓展线上线下渠道,丰富支付场景。比如在网络打车市场,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公司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在市场推广,为了培养用户网络打车的支付习惯。在众多业务创新中,对互联网金融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支付宝通过余额宝功能推出了互联网货币基金。在用户需要支付时,账户余额显示的是支付金额,在用户不需要支付时,账户余额显示的是金融产品的净值。支付宝的余额宝业务做到了几乎实时性的现金与货币基金的转换,并且由于余额宝起投点低(1元起),比起其他货币基金,突破传统金融业小微客户服务不足、效率不高的缺点,更能惠及广大人群,体现了普惠金融理念。

三、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风险

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近几年快速扩张发展后,市场增速放缓趋于稳健。而一些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健康稳健发展的绊脚石。

(一)安全技术风险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便捷性提升了网民使用率和使用体验。但是便捷性的另一面是安全性的疑问,比起传统商业银行转账汇款减少许多操作步骤,每次支付只需完成一个支付密码的输入即可完成转账。甚至在用户设置了“小额”数据后,在这个金额以内,甚至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支付。现在流行的“二维码扫一扫”“也不需要支付密码。于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首要风险就是安全技术风险。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技术软件和支付逻辑、程序是否能够维持所有用户安全支付成功是个关键问题。

(二)流动性风险

传统的货币基金并不能像余额宝一样做到T+0赎回,而余额宝类产品能够让用户的余额宝余额(实际是货币基金净值)当天内转换成现金或银行账户余额,依靠着是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错配。一旦有突发金融新闻引起大量用户集中赎回,余额宝等产品将被迫卖出所持的金融产品来应对巨额赎回,导致流动性风险。

(三)用户道德风险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业务将传统的银行转账汇款程序-资金转出方-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资金转入方分割成资金转出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资金转入方[12]。由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介入,使得传统资金链的完整性破裂,无法追查某笔款项的源头,这将可能导致用户道德风险。有的用户会利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来进行洗钱非法套现等不法活动。

(四)互联网支付法律法规滞后引起的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是创新的产品,而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还是基于传统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我国法律法规滞后,没有一部单独完整的监管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法律,从而使得许多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行走在灰色地带和法律边界,无法有效地约束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行为。

例如快的打车(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和滴滴打车(腾讯公司投资)在2014年春节前后“烧钱”(巨额补贴给用户和司机)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等确定了市场垄断地位后宣布停止打车补贴优惠政策。并且在2015年2月14日,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在没有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情况下,宣布战略合并。这显然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的要求。

四、针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风险管理建议

(一)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应该在尽量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针对层出不穷的各类互联网电信诈骗、黑客攻击事件不断研究,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互联网安全技术,来更好地提高安全性,防范互联网犯罪。同时,移动支付的比例正快速增长,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也要抓紧在不同手机系统上和平板系统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保证用户使用互联网或移动网络支付时都能体验到同等的安全性与便捷性融合的体验感。

国家政府方面也要尽快制定互联网支付的安全标准,针对数据保护、客户识别、身份验证等环节设置国家标准,激励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达到并超越国家标准。

(二)设立大额赎回准备基金和类存款保险基金

为了预防流动性风险,从单个机构的角度来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防范大额赎回的准备基金。一旦大额赎回发生,可以使用准备基金来减少流动性风险。从整个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来看,如果同时发生多起大额赎回事件,还是需要一个行业统一化的机构来防范此类风险。参考2015年银行业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在银行业获得广泛的积极影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也可以联合起来,联手建立一个独立公正公平的机构,建立一个赎回金流动性风险保险基金,来防范行业性、系统性的大额赎回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三)完善征信系统

在防范用户道德风险方面,有的大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已经推出自己征信系统。比如支付宝推出基于用户网上购物行为计算的芝麻信用。但是对于绝大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来说,独自完善征信系统非易事。建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可以不泄露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共享用户违约支付结算行为,构建一个负面信用清单。在清单上的用户,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会更加注意监控用户信用行为,从而防范用户道德风险。

(四)尽快出台独立完整的法律

美国和欧盟等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早已出现,较国内业务起步较早,根据魏鹏[13]学者研究,美国的监管模式是功能性监管,欧盟的监管模式是机构监管,监管模式虽然不同,但是欧美的监管思想一致,从自律自由到强制监管。从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业务迅猛拓展,支付场景丰富跨行业创新业务众多,如果监管采用机构监管,针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定义来进行监管显然不适用。并且传统金融行业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也不适用混业发展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监管也需要采用混业模式。

所以建议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功能性和支付结算流程出发,重新梳理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业务范围,协调好混业监管和功能性监管,针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业务范围、业务流程、安全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各类风险和客户权益保护、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市场推出机制制定一套单独完善的系统性的法律。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8):1-12.

[3]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9-13.

[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R],2014.

[5]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6]张晶.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4(4):81-85.

[7]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3-9.

[8]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中州学刊,2014(2):57-61.

[9]郑联盛.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模式与风险: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金融市场研究,2014(2):41-49.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11]Kantar.Kantar Social Media Impact Report 2016[R],2016.

[1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3]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7):3-16.

基金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风险监管研究”,江苏省商业会计学会、江苏省职业教育会计研究会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JSSYKJ20142012);江苏省企业创新调查重点课题(苏统公告【2015】05号)阶段性成果;无锡市属紧缺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项目2012117。

作者简介:王韦雯(1989-),女,汉族,江苏无锡人,莫纳什大学商学硕士,任职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保险学;田蓉(1964-),女,汉族,陕西省武功县,任职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划财务处处长,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 08:44:16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1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34:16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57:50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33:56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