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R&D投入、FDI与技术进步效率研究

2016-05-30 10:48董景荣黄令宋瑛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12期

董景荣 黄令 宋瑛

摘要:文章以2007年-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选取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产出量来衡量技术进步效率,实证考察了政府R&D投入、FDI等因素对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R&D投入、FDI对促进技术进步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FDI与政府R&D投入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人员投入、资本投入对促进技术进步效率的提升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此外,文章以专利授权量作为产出量来衡量技术进步效率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文章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政府R&D投入;FDI;技术进步效率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借助于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带来的体制优势、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中国制造业快速扩张,其总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大多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仍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缺乏、技术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性因素。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探讨技术进步效率极其影响因素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重点从国内政府R&D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探寻技术进步的效应。

政府R&D投入理论真正兴起于新增长理论对技术创新的分析,Romer(1989)等学者将政府公共R&D视为弥补R&D活动“市场失灵”的手段,主要通过政府对R&D投入来实现经济帕累托最优。白俊红、李婧(2011)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8年~2007年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R&D资助正向显著的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范凌钧、陈燕儿(2014)基于效率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政府R&D资助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反的是,赖明勇等(2005)、严成(2016)等实证研究发现国内自主研发对产出具有负效应;有关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研究结论也存有争论,何洁(2000)、项婕妤(2015)认为FDI的引入促进了技术进步、而赵奇伟(2006)、王滨(2010)研究表明FDI外溢作用并不明显。以上研究均忽视了技术进步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R&D投入和FDI,大多没有将两者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政府R&D投入与FDI究竟是替代效益,还是互补效应?其中的内在逻辑又如何?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弥补这一点。

二、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SFA测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并实证分析政府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结构(ES)对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设定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

三、 变量解释与数据说明

1. 变量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缺乏模型中科技费用支出等相关数据(李谷成,2009),因此本文选择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作为样本。

被解释变量:本文将技术进步效率作为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进行解释。

解释变量:政府R&D投入,本文用政府R&D投入内部支出进行测度(范允奇,2014);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扩散最为显著的途径(靳涛,2011),采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经济结构,技术进步效率与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采用第二产业占GDP中的比值来测量经济结构(叶娇,2014);人员投入和资本投入,本文分别采取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费用支出来表示。

2. 数据说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公报》,其中,2007年~2014年的专利申请量、政府R&D投入内部支出、外商直接投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费用支出、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值等大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而由于数据更新慢,14年数据多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公報》。因此在以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政府R&D投入、FDI、经济结构作为解释变量。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年的时间,共计248个观测样本。同时由于2010年每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发生了改版以及部分数据(科技费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政府R&D投入内部支出)的缺失,我们用相邻两年(2009年和2011年)的平均值代替。

四、 实证分析

应用stata软件对随机前沿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沿袭白俊红(2011)的分析框架,我们将首先分析以专利申请量为技术进步产出的估计结果,然后分析以专利授权量为技术进步产出的估计结果。

1. 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产出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本文表1报告了专利产出的随机前沿模型效果。其中,模型1和模型4分别是对政府R&D投入和FDI的回归估计结果,模型2、模型3是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费用支出对政府R&D投入吸收能力的回归估计结果。而模型5、模型6是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费用支出对FDI的回归估计结果。模型7是政府R&D投入、FDI与技术进步效率之间的关系。由于在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7情况下,方差参数并不显著,接受了原假设,即认为不存在无效率项,但这很可能是由于样本容量过小所致(仅为31),而在不同的模型中,方差参数均异于零,表明各省、市、自治区的进步效率的技术非效率效应是存在的,这也论证了SFA技术的合理性。

通过分析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可知,不同模型下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费用支出对专利均有显著的影响。lnL的弹性系数值在-0.107~0.185且均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而lnK的弹性系数值为0.761~1.076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也显著,以及史修松(2009)、白俊红(2011)等研究均表明在促进技术进步效率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资金的影响,而受研发人员的影响较小。纵观以往研究探其原因:其一,科技费用支出的稀缺性。目前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排世界第一,而科技费用支出尽管每年都在逐量增加,但任然只占其GDP的2.2%《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这也就表明了科技费用支出具有较高的边际报酬。其二、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从表1中看出科技活动人员产出弹性低,反映出科技活动人员相对剩余,但其实质上在于激励机制的不足,从而导致了科技活动人员的积极性的下降以及人员的浪费。

我们的实证分析还发现,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费用支出系数之和在一般数情况下都大于一,符合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而其原因可能与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技术进步是分工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增强的产物。一方面规模报酬递增是由于政府R&D投入和FDI的引进提高了生产率;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外溢效应、干中学效应以及培训导致规模报酬递增。

从表1中技术非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可知,模型1揭示了政府R&D投入正向显著的促进了技术进步效率。说明R&D投入促进了技术进步的效率,满足了省、自治区、直辖市提高技术进步效率的资金需求,降低了风险,从而增加了引导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也有利于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进而提高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的效率。

模型2和模型3反映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和科技费用支出正向显著的促进了政府R&D资助。而且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和科技费用支出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技术进步效率,还可以间接提高其对政府R&D投入费用,进而进一步提高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吸收和利用政府的R&D投入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从而造成了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资用资效果的差异;这也表明科技费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配备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吸收和利用政府R&D投入。

模型4展示了FDI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促进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FDI的系数估计值在0.156左右稳定存在,表明一地区FDI流入增加1%,对该地区的技术进步的带动能力为0.56%。究其原因,一方面外资通过资本引进给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资本规模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满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开发与创新的资金。

模型5和模型6分别引入FDI与吸收能力指标(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费用支出)的交叉项,证实了人力、资本对FDI技术外溢效应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赖明勇,2005)。表明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和资本投入促进了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进而间接的促進了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

模型7揭示了政府R&D投入、FDI与技术进步效率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FDI和政府R&D投入是提高我国技术进步效率的重要动力。因此,在依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R&D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FDI带来的技术进步,从而充分利用政府R&D投入、FDI这两类技术进步来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模型中lnR&D和lnFDI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197和-0.119在1%的水平下显著,所以政府R&D投入与FDI是替代关系,政府R&D的投入导致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从非效率函数中的其他控制变量来看,模型1~模型7中,经济结构(ES)的系数值在-0.920~-0.613,对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正向显著且稳定在-0.800左右。上述结果意味着,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费用的投入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技术进步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其吸收能力来提高对政府R&D投入、FDI的吸收与利用,进而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政府R&D投入与FDI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由此也启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选择。

2. 专利授权量作为产出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表2报告了以专利授权量作为产出的随机前沿模型。其中模型8和模型11是政府R&D投入和FDI的回归估计结果,模型9、模型10和模型12、模型13分别是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费用支出对政府R&D投入、FDI的吸收能力的回归估计结果。(下转第36页)

从估计结果来看,政府R&D投入、FDI以及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费用支出的吸收能力均正向显著的促进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这些结论基本上与表1中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产出的实证分析结果一致。而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费用支出的系数之和变为小于1,技术进步符合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而在以专利申请量和以专利授权量作为产出时,规模报酬发生变化,究其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授权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专利授权数在揭示当期的技术进步效率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另一方面是由于所有的专利申请量并不是都能授权,所以夸大了产出水平。

五、 结论与启示

1. 政府R&D投入正向显著的促进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FDI的引进对促进技术进步效率在1%的水平下正向显著,伴随着不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额,对技术进步效率起到了推动作用。

2. 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费用支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进步效率均有正向效应,表明增强人力、资本投入有利于技术进步;科技费用支出的弹性系数大于科技活动人员的弹性系数。应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税收减免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等,为科技人员技术研发提供激励性的政策保障;培育和壮大企业技术研发人员队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充分整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资源,形成产学研协同的人员与科研经费配置体系。

3. 政府R&D投入和FDI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政府R&D投入和FDI对提升技术进步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那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引进政府R&D投入的同时,引进FDI起到了抑制作用,即政府R&D投入导致FDI的减少。然而政府R&D投入和FDI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这就给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引进投资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防止这种现象进一步恶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协调好政府R&D投入与FDI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R&D投入与FDI对提高技术进步效率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14(3):71-102.

[2] 白俊红,李婧.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6):181-193.

[3]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等.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8):95-105.

[4] 严成,朱明亮.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6,(1).

[5]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29-36.

[6] 赵奇伟,张诚.区域经济增长与FDI技术溢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3):111-120.

基金项目:2014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农户视角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及其治理研究”(项目号:2014BS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4AJL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4SKE02)。

作者简介:董景荣(1966-),男,汉族,重庆市人,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黄令(1991-),男,汉族,重庆市巫山县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进步;宋瑛(1977-),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技术进步与组织效率。

收稿日期: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