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影响。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正在努力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反思。当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品质时,教师就会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和学者型。
【关键词】教师自我反省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一)涵义
反思简单地理解既是立足在他人的角度看自己,自己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以获得对自己新的客观的符合实际的认识。教师的反思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寻找影响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原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关系
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一名教师只有当他把反思上升成其职业的品质时,他才能不断地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自主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由此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教育反思是我们老师平日工作中必做的一件事情,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等方面的问题。
二、反思型教师的特点
(一)反思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具创造性
经验型教师常按照教材或上级要求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教学缺乏创造性。他们常把完成教学任务看成是自己教学的目的,仅关心自己的教学结果。反思型教师却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教学结果,更关注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反思型教师的问题意识较强,把自己反思的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检验自己反思的正确程度,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因为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必须靠教师自身养成反思的习惯,依据反思后新的认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新方案的正确性.
(二)反思型教师是研究型教师
人的意识和行为上的重要变化必须以体验来做中介,学习者经过特殊的体验才能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理论、经验只有与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理论和经验才能发挥作用。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某位教师用来教学很有效,另一位用起来可能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得失及原因,并通过反省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特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个体实践的有效性。
(三)反思型教师是个性化教师
教师要学会教学。学会教学是教师的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学会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向教师学会学习的过程。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经历及学习经历,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实践的路子,并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个过程是指教师不断地学习怎样教学,是教师积累经验性知识、案例性知识,提升个性化知识的过程。
三、自我反省策略思考
(一)自我反省除了在一个教学活动过后自己的反思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工具,如录像等手段来帮助,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快的提高。因为有时候自己在执教一个活动中,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而听课的老师在执教老师指出问题的时候也会让执教老师摸不到头脑,所以如果用摄像的形式来帮助执教老师去回忆活动的过程,根据录像中老师的教学行为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去面对问题,来反省自己。
(二)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
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
(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凤花.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杨云峰.走向人格完善的灵魂自省.光明日报,2003年.
[3]郅庭瑾.为何而教.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