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入方式初探

2016-05-30 04:56:06曾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孔乙己课文文章

曾伟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它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只能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观乐,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设疑导入法。

疑是思考的起点,是求知的钥匙,也是探索的动力。古人云:“学始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能够从“疑”入手,巧设疑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就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我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是这样导入的:“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

三、笑话引路法。

幽默有趣的笑话常常能迅速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能较好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老师,不管对什么词、成语或典故,只要学生向他请教,他马上就能解答,根本用不着查工具书。有一次上阅读课,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众寡悬殊“呀?”老师两眼一眯细,脖子略向左一歪,只用两分钟功夫就解释开了:“众者,人多也;寡么,就是寡妇;悬,是挂起来的意思。人挂起来,那就是上吊,殊么,是死了。‘众寡悬殊就是许多寡妇上吊死了。”“那么‘寡不敌众呢?”另一个学生接着站起来问。“这个词与刚才那个词有两个字相同,更好理解了,那就是寡妇打不过许多人的意思。”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顺势导入课题《怎样查字典词典》

四、描述导入法。

我教《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时的导入语:“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庄重、富有想象性的赞扬、激越的语言,句式的变化、句法的参差有致产生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的节奏,加上于漪老师调控得当的音量,柔和自然的音质,综合成一种动人的音乐,入耳入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抓住文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六、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 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下载些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如,在讲《华南虎》一文前,我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了几张老虎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老虎威猛、高傲的风采。之后用低沉的语调说:“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但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只被囚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七、巧设圈套导入法。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八、渲染导入法。

这是一种运用形象生动,情感激昂的语言开讲,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吸引学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如学习《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的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带给了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而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课文文章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孔乙己(下)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孔乙己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