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有效教育学生,成为广大教师热议的话题。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是选拔、是分类、还是……,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多的应是激励,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一种有效动力。
一、面向全体,激励评价
有位学者说过:“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马卡连柯说:“教育就是信任。”如果教师全身心地爱着每一位学生,各个细节都显示出对所教学生充满信任,这便是激发学生上进的巨大力量。因此,每接一个新班,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总会对学生们讲这样一段话:“……在我的眼里咱们班的同学是最优秀的,在数学课堂上你们又是最聪明的。为了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掉队,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了自信,成绩也明显高于平行班。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感到很安全,因此我的学生们很自信。
如在上“平均数”时那难忘的一幕:当我让学生们估计5天(1200、1400、1000、800、600)平均每天售出的门票大约多少张。有的学生估计1300张,有的估计1100张、有的估计1000张、有的估计900张等,可有个学生却估计1500张。这时我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引导:“你估计得准吗?请你计算一下。”待结果一出来,我肯定了估计结果是1000张左右的学生。这些学生特别的高兴。我又赞赏道:你们的估计怎么这样准?“同时把话筒递给了刚才估计1500张的学生:“你去采访好吗?”这些估计是1000张的学生都很乐意介绍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本可以结束了,可我心中想着这个估计1500张的学生:“现在你有什么想法,能说给大家听吗?”当这位学生说完后,我又表扬了他:“他能从同伴的学习中得到启发,学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以后他的学习会更好。”激励性的评价给了这位学生学习的自信。以后的每堂课,我的学生们都会毫无顾忌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与交流之中。
二、创设情境,搭设舞台
有句教育名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激励,创设愉悦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还能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上进心,激活其思维。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情境:要求学生用36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尽可能多的组成表面积各不相同的长方体,并求出其表面积。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我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都摆放了36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此情景的设计要点有三:第一、采用师生竞赛的形式。教师个人为一组,全班学生为一组,计分方法是:学生的解答能够在教师的答案库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师生双方各得一分;学生的解答在教师的答案库中没有,学生得一分,反之教师得一分;第二、教师的答案库中的答案数量比所有正确答案的数量少若干个,使学生有超过教师,取得胜利的机会;第三、提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提高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答案库中的答案数量比所有正确答案数量少很多,这样就为激励评价学生创造了条件,通过满足孩子的好胜心、表现欲,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了学习效益。
三、分层时效,挖掘潜力
评价具有传导功能。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学生及其行为的认知,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导给学生。因此分层激励评价贯穿于教学之中,面对三四十位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为此我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智力差异、接受能力快慢、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实行分层评价。
例如我在教学“长度和长度单位”时分小组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测一测校园涌路有多长。在此活动中我首先要考察各层学生的参与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的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我也要了解各层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为对各层学生进行评价做好准备。在测量中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A层学生能创造性地采用如步测、目测、用绳子量、用卷尺量、用竹竿量等多种方法测量,并解释各种测量方法的合理性。B层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并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C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1-2种方法进行测量。我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上述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对A层学生着重评价了别出心裁的创新能力;对B层学生着重评价他们在小组探索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对C层学生课上着重评价他们在测量中所表现出来的细心和努力,通过分层评价,各层学生都获得了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动力,为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师生情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断激发,有利于搭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只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