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访的对象是喜憨儿面膳坊。
在这里,工作的主体是脑部受伤的弱势人群,他们小心翼翼地提供着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的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由此实现了自己照顾自己的生命价值。
“喜憨儿”,名为心声
脑力障碍的孩子,到底该如何称呼?
智障人士,是传统的称呼,台湾人发明了“喜憨儿”。
据介绍,喜,代替怜惜;憨,直接无掩视,憨直,代替傻;儿,希望大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喜憨儿”代替心智障碍者,“喜憨儿”温馨自立的形象在台湾已成为“心智障碍者”的代名词。
俗话说,言为心声。
这个名字,其实是名为心声,用这个名字表达出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爱。
“喜憨儿”温馨自立的形象,在台湾成为“心智障碍者”的代名词。
2004年,“喜憨儿的春天”一文收入台湾普通小学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这个人群,同时这篇文章成为小学生阅读的励志小文。
“不止照顾女儿”
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人苏国桢夫妇发现自己的一个孩子生病了,后来确诊为智力障碍。为了给孩子治疗,苏先生一家走上了艰苦的人生路程,奔波于家庭、公司和医院之间,有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女儿突然给他唱了一首“世上只有爸爸好”!
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本来名字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到女儿歌声的那一刻,苏先生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想,女儿其实有自己的能力,也许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给女儿以全新的生活。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1995年,苏先生跟其他的家长们一起创立了喜憨兒基金會。
发现价值,创造价值
据介绍,基金会成立第二年,在日本的取经之旅后,他们有感于“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想到要开设不同于以往福利单位的新事业。当时,在台湾,喜憨儿福利单位大多做一些廉价难销的手工制品,也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喜憨儿基金会没有选择进入洗衣,洗车等当时在台湾比较盛行的服务行业,而是决定开设一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面包店来训练喜憨儿,让他们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面包师,同时也能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与人交流,获得自信与快乐。
1997年3月2日,第一家喜憨儿烘焙屋,在高雄大顺路开幕。
从此,这个模式就不断地拓展,如今,该基金会旗下有30多家烘焙坊、喜憨儿餐厅,遍布高雄、台北、新竹。在那些地方,你能吃到“喜憨儿”亲手做的下午茶、午晚餐等,价钱不贵,味道也很好。
喜饼的味道
喜饼是婚嫁的传统食品,尽管时下婚礼形式越来越不拘一格,但买喜饼,送喜饼,仍是不少新人的“规定动作”。
2014年,艺人林依晨32岁生日,同时也是她订婚成为人妻的大日子。曾经担任过喜憨儿一日店长的她,筹备婚事一路低调,还不忘做公益。
喜憨儿基金会脸书当天曝光林依晨的喜饼,原来是向喜憨儿所订购,让人见识到林依晨人美心更美的一面,网友们看到她订婚不忘做公益,纷纷大讚她是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真女神」。
有一个女孩结婚本来想用喜憨儿的喜饼,第一次提出来后妈妈说不知道这个喜饼,女儿听说林依晨用了之后,给妈妈一说,妈妈马上同意。
据说,后来很多人都用喜憨儿的喜饼。
喜憨儿的社区味道
喜憨儿餐厅基本设立于社区,因此能够以品质为社区提供服务。
另外,一些企业也跟喜憨儿合作,在企业内部提供饮食咖啡等服务。
可以说,喜憨儿自己营造了一个社区,然后又以餐饮服务的切入点融入了社区。
如今,喜憨儿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不低于普通工作者的报酬,一个创新的社会福利机构就这样获得了永续发展的能力。
社会的美好,社区的美好,其实,就来自于那一点点的创新!
脑洞大开吧,一起努力让社区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