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反腐机制建设

2016-05-30 06:25杨妍
科技风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网络反腐对策

杨妍

摘 要:网络反腐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的飞速发展及特性、传统反腐渠道的弊病、公众仇腐心理、猎奇心理以及诉求意识的增强都是网络反腐盛行的原因。受网络信息多样、难以甄别且易泄漏、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局限,政府要通过加强网站建设、完善反腐立法、提高网民素质、加大信息公开等方式来提高网络反腐效能,同时也为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反腐;对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十八大之后,“网络反腐”再掀新高潮,实名举报更是加大了反腐的力度。网络实名举报、网友的人肉搜索不仅使腐败分子胆战心惊,也更有助于国家惩治腐败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我国,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且处于发展初期的反腐手段,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短板。探索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及规范性等问题已然成为促进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将为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提供借鉴意义。

1 网络反腐案例剖析

近十年来,网络反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壮大。从被称为“网络监督年”的2008年开始,随着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一夫多妻的区委书记董峰、铁岭市20个政府副秘书等网络反腐重要事件被曝光,网络反腐开始大行其道,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十八大以后,我国反腐败风暴来临,网络反腐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为什么网络反腐会有这么大的震慑力,笔者将以最为典型的网络反腐案例“表哥杨达才”事件对网络反腐过程作以诠释。

杨达才引起陕西省纪委的注意并介入调查。经查,这位“表哥”受贿25万元,另有504万元存款来源不明。2013年9月5日,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受贿赃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由此可见,网络反腐会因某个突发事件被曝光,引起公众的注意,进而进入诱发期;随后,通过大量网友的各显神通,引申事件之外的价值点,使事件进入扩散期;高潮期一般发生在事件止步不前或趋于消退时,又有曝点曝出,激发网友愤慨推动事件向前发展。当政府出面介入并公布处置结果时,事件才会趋于消退至结束。可以说,网络反腐的神奇功效就在于,通过一个普通网民有意无意的曝光可以倒逼政府处置腐败行为。

2 网络反腐大行其道的原因

网络反腐之所以在包含多种传统反腐渠道在内的反腐方式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2.1 网络的飞速发展与网民的急剧增加奠定网络反腐的基础

我国网络普及速度较快,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90.1%。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普及、网民的快速增长,为形成网络反腐的舆论压力和促进较高程度的公民参与奠定了基础。

2.2 互联网特性是促进网络反腐的催化剂

互联网的特性使网络反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本身是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网络的综合性使得网络反腐更具体形象。网络的开放性使其带来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低成本效应。网络的隐蔽性使网民在心理上具有更多的安全感,很多网民认为自己不需要为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承担责任,甚至在传播过程中更加随意,形成了一种免于危险的心理预期。这些都推进了网络反腐案例的快速向前发展。

2.3 传统反腐渠道的弊病成就网络反腐异军突起

在传统的反腐渠道中,如信访、举报、上访等方式存在危险大、成本高、影响面小等不利因素,甚至有些真实线索会因官官相护、安抚举报人、打击举报人等多方面原因被压制以至案件石沉大海,而当事人却逍遥法外,有恃无恐,国家与人民利益仍然遭到侵害。相形之下,网络反腐更直接、更汹涌、一旦线索被曝光便难以被少数人控制和压制,而且更利于最基层人民群众进行反腐诉求。

2.4 公民诉求意识的增强和对反腐关注程度的提高引发反腐热潮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腐败问题是中国网民话题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普通大众对公职人员用国家、人民赋予的权力中饱私囊难以容忍。因此在网络可以提供更大的便利条件时,公众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和意见,并借助这一渠道监督政府用权,揭露腐败分子,网络反腐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公民反腐方式的首选。

2.5 民众仇腐心理快速聚集反腐能量

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较为明显。我们也不可否认的看到一些行业的某些人群通过手中的公权,收受红包、回扣。这些灰色收入和隐形收入既形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也通过不公平手段拉大了贫富收入差距。分配的不公平使部分群体产生了挫败感和被剥夺感,这也使仇腐有了天然的正当性,在这种义愤驱使下很容易在网络上形成一种舆论,汇集一种能量,促成抵制腐败的共同行为。

2.6 民众的猎奇心理提速反腐舆论压力

腐败事件不仅涉及权力被滥用,还涉及情色交易等,民众的娱乐和猎奇心理在这类事件面前被空前的激发,驱使网民将这类事件变为茶余饭后谈论的的热门话题,并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的速度将事件迅速扩散,继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3 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自身的特点使它有一股奇特的力量,这种力量可正亦可负,正负力量此消彼长。

近年来,网民发布虚假信息,发泄不满、散布谣言、诽谤诋毁时有发生,网络反腐的自身問题不容忽视。

3.1 网络反腐信息多样,消解了反腐的功效

网络信息杂乱无序,五花八门,这些在客观上消解了网络反腐的功效。

其一,网络媒体往往选择最具新闻属性、公众效应及“吸引眼球”的事件进行报道,但是这种娱乐化、低俗化反腐事件的选择,严重消解了反腐的严肃性;

其二,网络信息丰富多样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存在漏洞与冲突,无法形成法律上所要求的腐败证据链,其真实性、可靠性没有保证;

其三,网络举报容易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部分网民“凑热闹”、当“看客”,“跟风”行为明显,其有效性和连续性都比较弱化。

3.2 举报内容容易泄露,保密程度太低

最高检发言人曾提到:“我们提倡网络举报,但不提倡在公共网上举报,举报信息让被举报人知道后,他会有所准备,会串供,导致很多事情无法查实。”

事实上,网络的便捷与快速也存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方便举报人收集、传播腐败的犯罪事实,迅速形成舆论压力。而另一方面,它也同样方便被举报人得到信息,转移财产、销毁证据、订立攻守同盟、寻找“替罪羊”。而双方博弈的压力,胜负的关键都转嫁给了司法机关,这些都给案件侦破带来很大困难。

3.3 网民层次多样,存在虚假举报风险

其一,网民掌握信息不对称,存在跟风可能性。从年龄结构上看,网民的主要代表是年轻人,在知识结构上以大中学生为主,这类群体有一定的思想认识但并不成熟,容易被鼓动和感染,极易存在盲从心理,导致网络主体的信息不具有真实、广泛的代表性。

其二, 由于网络可以有效掩盖网民真实身份,其发表言论的责任意识下降,言论极具主观性和随意性,甚至有的网民为吸引眼球,使用雷人雷语,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发布信息,既扭曲了事实,又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其三,网络反腐一般是通过网民无意间的网络曝光、人肉搜索等途径来披露腐败信息及事实真相。其发起人一般为普通老百姓,发起人及跟帖人的水平素质都参差不齐,大部分信息是通过了解或分享别人的经历和观点来实现,极易出现“灌水”式的意思表达、“共享”式的支持扩散、“跟帖”式的讨论参与、“拍砖”式的批评监督。这种非理性的力量如不正确引导,可能会使网络反腐的功效大打折扣。

其四,举报与被举报双方都有可能利用网络夸大其辞,为自己“造势”,赢得网民们的“同情”,同时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这样不仅影响了“网络举报”的大环境,也给侦办机关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4 提高网络反腐效能的建议

网络反腐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但它不是万能的,非理性的网络反腐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只能是网民发泄一时之快的公众平台,却不能成为治理腐败的利器。

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网络反腐的有效手段,采取措施规避其局限性,使其在我国治理腐败的漫长道路上发挥更大的功效。

4.1 加强反腐倡廉网站的建设

要规避民间反腐的诸多不利因素,抵制网络肆意造势,就要加强反腐倡廉网站建设,对网络反腐的归类性、规范性、有效性进行细致研究,使其与网民有良好的互动,既获得更多的反腐线索,又可以防止网络被一些动机不良之人利用,成为扩散错误信息的工具。

4.2 推进网络反腐立法

建章立制是网络反腐法制化建设的基础,是规范网民行为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体现网络反腐实效性和公信力的而必然要求。可以通过立法明确公民的网络监督权、网络反腐的形式及程序,建立网络举报人的保护机制和奖励机制、腐败案件处理机制、公民举报案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的反馈机制等。

4.3 加强网民道德素质培育,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网络反腐

网民的素质是网络反腐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提升,现行网民主力军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教育和舆论宣传,增强道德文化的“软约束”。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与违规成本,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自律意识,避免其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故意渲染夸大事实,激起网民的情绪,破坏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4.4 加强信息公开

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引起好奇、猜忌、揣测,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谣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公信力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政府作为权威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公开腐败案件的信息,这样既有利于公众了解和把握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负面谣言。

另外,网络平台不仅在于事后“反腐”,还可以进行“防腐”。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人事录用、采购情况等信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政府行为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使暗箱操纵失去土壤,可以有效实现在源头遏制腐败。

5 网络反腐对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的借鉴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廉洁政治”,体现了党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要求全党同志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继续高效有力地查打腐败“老虎”、“苍蝇”,在彰显党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决心同时,也使廉洁廉政之风劲吹全国。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尤为重要。

作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直着重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监控,强化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塑造上下工夫。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笔者认为,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借鉴网络反腐的思路,充分利用企业的局域网,使其发挥网络反腐的各项优势。

国有企业可以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创建企业专属反腐倡廉网,并通过各种栏目的创建,全面的反映纪委主要工作,更充分的发挥网络宣传、教育、警示、申诉的阵地作用。

例如通过建立“图片新闻”、“纪检动态”栏目来反映纪委的相关工作信息,使员了解纪委工作的重点和动态;通过建立“领导讲话”、“法规制度”等栏目来反映中央法规政策及反腐倡廉工作各项会议精神与重要指示;通过建立“廉政建设”专栏,反映公示本企业纪委组织架构、支部书记、纪委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名单,使员工清楚解决反腐诉求的对象;通过建立“阳光平台”栏目,公告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处理情况、“七项费用”使用情况、干部收入情况、招投标情况等信息,进一步实现企务公开,促进权力阳光运行。通过建立“网络举报”专栏,公布信访举报的通讯地址、电话、传真、邮箱等信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不断拓宽信访案件线索来源。

总之,通过搭建企业内部的反腐网络平台,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有利于约束干部行为,又可以实现群众监督,对于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失为好的举措。

猜你喜欢
网络反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人肉搜索与网络反腐“联姻”的原因分析
试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视域下的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渐成反腐倡廉新战场
谨防严肃的反腐变成网络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