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丰
【摘要】“空白”,既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译。“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空白”的意义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时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空白”艺术要求老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弊端。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无助观众变成主演。在“空白”中,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空白”艺术的特点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空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性。
4、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空白”艺术的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空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的操作
1、在“空白”中“悟”
“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而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辩的升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术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时,教师应在点化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悟”。例如“客观实在”,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所谓“客观实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所谓“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就是“无认论你看得见看不见,摸得着摸不着,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然后就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例举,都取代不了学生自己对这一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由论据“悟”论点、由论点“悟”论据,由此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
“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要求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教师的越俎代庖只会使学生徘徊于思维的迷宫而达不到真理的巅峰。
2、在“空白”中“做”
“悟”的结果是懂,懂的仅仅是理论,理论给还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去实践,去“做”。常言道,听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晓其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做”也就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
讲授新知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人,特别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
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原理的归纳,也应让学生先行进行。教师的责任只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
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较重要的“做”。只“悟”不“练”,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全面、深化和巩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定量的选择题,思考题,让学生于练习中发现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课后,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做”是学习的根本,是学习的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领会,才能把书本知识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
3、在“空白”中“记”
“悟”了、“做”了好“记”、“记”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记”是对旧知的回忆和对新知的记忆,既是巩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够记住,记住了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诚然,死记硬背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废食。
重复是记忆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师的重复绝对不是学生的记忆。每新授完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应要求学生即时强化记忆。给定较短的时间,明确具体内容,当场抽查。有理解作基础,加上时间的限制、气氛的压力,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其记忆能力。
复习旧课时,教师更应坚持“提问~记忆~回答”的原则,或回忆概念,或归纳原理,或比较关系,都要让学生先作准备,先“记”。在这个过程中,“记”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利用“空白”让学生记忆那些该记的内容,不要把“记”留到课后。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学规律,趁热打铁。
三.“空白”的原则
1、求实原则。具体概念或具体原理的新授与复习,留不留“空白”,留下“空白”来是“悟”,是“做”还是“说”、没有固定模式,应以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死搬硬套的形式。
2、适度原则。“空白”艺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层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采表演。如果一味“空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意义。
3、科学性原则。“空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肯定不是教学科学性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控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空白”艺术才能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真正焕发无限的魅力。
“空白”是思想品德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它是教育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