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当天,汪精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内政部长。此时,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并威胁到南京的安全。于是,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也就是在行都洛阳,汪精卫发表了其著名的国是主张,谓“军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冀不失领土,不丧主权”。
7月19日,日军侵犯热河。22日,汪精卫电令张学良出兵抵抗,但张学良拒不执行命令,还回电暗示汪无权指挥华北军事。汪精卫无奈,请蒋介石回南京共商对策,但蒋介石对张学良持包庇态度,也不表态。汪精卫一气之下,于8月6日提出辞职,蒋介石急忙“恳切挽劝”。不料其后,東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57人公开发表宣言,誓与张少帅共进退,更是将汪精卫逼入绝境。
此事对汪精卫影响甚大,在遭遇一次次主政挫折之后,曾经主张积极抗战的汪精卫终于完全改变了立场,日益转向消极妥协,最后竟走上了叛国投敌的不归路。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