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坤
【摘要】短短几年间,玛咖在国内经历了大起大落,价格由天价跌成了萝卜价,投资者损失惨重,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成为政府、企业、农户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丽江玛咖滞销的成因做了详细调查与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关键词】玛咖 产品 产业化
短短几年间,玛咖这种来自南美秘鲁的十字花科植物在国内经历了大起大落。玛咖干果从高峰期的每公斤上万元到2016年7—10元/公斤,让很多投资者跌破了眼镜,不少玛咖烂在地里没人收,市场里成堆的玛咖无人问津。又有多少人能料到,这种曾被称作是南美萝卜的果实,真的降到了“萝卜价”。
是什么原因使得玛咖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波动?笔者通过仔细调查和详细了解,总结出玛咖滞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批农户和投资者盲目跟风种植,市场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
随着玛咖的推广和普及,农户和投资者开始盲目跟风,不顾市场需求和容量,大肆种植玛咖。从玛咖的种植面积扩大情况可见一斑:自2012年始,玛咖的产业规模效益开始显现,丽江市种植面积发展到16742亩, 2013年玛咖种植面积为37800亩,2014年玛咖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种植面积猛增至70086亩,整整比2013年翻了近一倍。2015年丽江种植玛咖面积达14.8万亩,远远高于政府玛咖种植面积不超过8万亩的规定,超出年度控制面积的80%,玛咖种植面积疯狂扩张,产量大幅增长,市场迅速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的状况,玛咖价格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幅下跌,开始滞销。
二、产品线单一,产业链短
玛咖系列产品开发程度低,还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生产阶段。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玛咖产品品种有限,主要是玛咖干片、玛咖片(如巨青玛咖精片、云南白药的玛咖压片糖果)、玛咖酒(如五粮液与丽江格林恒信公司合作生产的玛咖养生酒、山西杏花村与天天生物合作生产的亚雄牌玛咖酒)。总体来看,玛咖产品处于粗加工阶段,附加值低,容易被模仿,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产业化程度低,产业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没有建立起紧密有效的联系,产业链经常会因为农户的违约而断裂。
三、产品功能局限,难入药用领域
虽然玛咖被证实具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长期服用对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有一定的改善,2011年也被原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但是功能并没有产品广告宣传的“壮阳补肾”那么夸张。目前市面上的玛卡相关产品主要以保健食品的名义流通,既没有保健品小蓝帽标志,也没有临床数据表明其确切的药用价值,身份尴尬,产品功能进一步开发还需要时间。保健类滋补性食品的定位更贴切实际,因此市场扩展空间有限。
四、消费者由感性消费转向理性消费,对产品功能和广告宣传出现不同程度的质疑
玛咖产品上市后一直以“壮阳”、“改善性功能”作为主打概念进行包装和炒作,价格暴涨,人气飙升,甚至有商家夸大宣传“3天见效”。很多消费者抱着尝试心理跟风购买,使用后认为玛咖的实际功效并没有炒作的那么好;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做出了“没有效果”的评价,不再轻易相信广告宣传。消费者在疯狂追捧后逐渐回归理性,不同程度的对产品的广告宣传和实际功效产生质疑。不利的口碑传播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玛咖产品的销量。
五、品牌效应不显著
玛咖生长环境独特,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昼夜温差、微酸性砂壤、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丽江市到目前为止有十多家玛咖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和近20家从事玛咖种植的企业,但总体来看,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实力弱、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依靠“丽江玛咖”形成当地独特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市场开拓能力亟待提高。网上认知度较高的玛咖品牌巨青、康美云、华宝通等,虽然有原料基地设在丽江,但都不是丽江本地企业。丽江本地企业的品牌功能和品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选择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玛咖对土壤肥料的需求很高,种过一年的土地必须休耕三年以上,贫瘠地区甚至要休耕七年才能再次种植,但一些农户为求经济利益每年种植,甚至选择工业污染、农药残留的地区种植,导致玛咖质量下降。
2、玛咖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及肥沃的土壤,在原生态条件下营养成分较高,但有些农户急功近利,不惜使用化肥及农药。打过农药、施过化肥的玛咖,生长周期可由原来的9个月缩短为半年甚至3个月,但速成的玛咖营养价值很低,甚至可能因农药残留而有害健康。有些农户为了让玛咖个头大、卖相好,会给玛咖打根部膨大剂。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3、玛咖在国内被成功引种后,云南、西藏、四川、贵州、新疆等多地均有不同规模的种植,但从环境、气候来看丽江出产的玛咖品质最好。市面上销售的玛咖多是散装,无法辨认产地。另外玛咖除了表皮颜色可以分为黑、紫、黄三种外,外形都很相似,价格却有各种档次。业内混淆产地、以次充好的情况也多有发生,让消费者难以选择。
七、产业规划不明确,政府缺乏宏观调控与精细化管理
虽然早在2002年,丽江市玉龙县就引种试种玛咖。2004年在玉龙县海拔2800米以上的山区引种驯化栽培玛咖试验成功,但是玛咖真正的产业化发展,是在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宣布玛咖为新资源食品后,丽江市政府将其作为高海拔山区的重点扶贫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加以重点推进,在玛咖种植推广、栽培技术培训、质量检测技术等方面推动了其产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玛咖在市场上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价格波动大、质量参差不齐、功效不明确等行业乱象是客观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2015年丽江种植玛咖面积远超出政府规划面积的80%,2016年天价玛咖跌成萝卜价,都是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产业规划不明确、精细化管理不充分的缩影。
玛咖产业发展时间短,产业体系不健全,仍有成长和上升的空间。深入地了解玛咖滞销的成因,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玛咖产业概况,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确立玛咖产业发展战略、推动玛咖产业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芮文.丽江玛咖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云南农业,2014.05.
[2]杨群擎.丽江玛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
[3]蓝之馨.玛咖神话破灭[N].第一财经日报,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