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顶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容量;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61—01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以它的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先选择。教师从所教学科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下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不断获取新知识,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为教学烘托一定的气氛,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逐步增加文化知识的内容和拓宽知识范围。
一、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相比,应用性很强,涉及面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课堂上补充给学生一些辅助性教学内容,有些资料的展示,在传统的“黑板上写写画画”模式下是无法迅速完成的,既费时又费力,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迅速准确地展示大量信息,使一堂课的知识密度大大增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体会到一种独立了解事物的愉悦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扩大了课堂容量,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覆盖面,增大语言文字的训练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通过计算机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可以进行视听一体的形象化教学,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一个场合,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精心揣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爽朗的性格和勃发的精神,学生的求知欲强,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培养情感、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视听觉并用、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大、最持久的动机是学生对课堂的内在兴趣。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情境,可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有效地避免课堂后期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学困生往往是由问题的积累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关系,反馈的是否及时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馈教学,例如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检测,反馈教学效果,当场判断正误,打出分数。甚至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课堂充满活力,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努力达到目的,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合作与竞争。
四、多种教法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与现代教学手段相比,传统手段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比较简单机械,但传统教学手段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因素,例如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行如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何时使用现代媒体,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需要使用现代媒体时,就不要搞花架子,如若需要运用时,要从实际出发,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出示时间要恰到好处,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使之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使学生乐学、会学、能创、求美,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效能,把“课堂”变成“学堂”,彻底克服以讲代学的弊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发展智力、获得知识;由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转变为通过多渠道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由单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进行教学,转变为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让学生通过感官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如果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都运用信息技术去设计,那么知识的满堂灌就变成了多媒体的满堂灌,同样会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因此,在教学中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