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君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空间与图形;学习资源;了解;改变;学习方法;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5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手段上也是值得改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使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理解学习内容。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也就只有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收获的一些经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小学正是学生容易被塑造、改变的阶段,所以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除了书本之外的其他学习资源。比如图片、音乐、视频等,这更直观地让学生们接触到知识,能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并不是很强,如果让他们仅仅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来学习空间与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空间和图形,方便他们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顺应改变。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跟教师的有效互动,增加教学资源,增大课堂容量。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启了远程教育的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利用网络技术,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五、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传统教学中没能与生活实际建立很好的联系,学生即使学习到了知识,也很难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使学习的意义变得狭窄、乏味,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而信息技术可以将学习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比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在生活中出现的、与之相关的图形,既能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未来,信息技术更会全面地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更清晰的画面,让学生的学习更简单快捷,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当然,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优化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