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莲藕种植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2016-05-30 10:14张世昙李小刚薛中翠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面源污染莲藕

张世昙 李小刚 薛中翠

摘 要:该文探究了巢湖流域水生蔬菜莲藕种植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通过在肥东县长临河镇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内实施一系列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藕田尾水中面源污染的浓度,为巢湖流域水生蔬菜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生蔬菜;莲藕;面源污染;巢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101-02

面源污染,亦称为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pollution),是相对于排污点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的点源污染而言的[1]。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对各大流域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中下游,湖区面积760km2,流域面积13 486km2,总人口约790万人,农耕面积约501 686hm2,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区,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严重[2-3]。近年来,巢湖流域水生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莲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生蔬菜施肥施药与大宗农作物不同,其种植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肥高毒农药,由此而引起的面源污染也是大宗农作物不可比拟的。为此,本文以水生蔬菜中的莲藕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莲藕种植过程中面源污染的防控技术。

1 莲藕种植特点

莲藕属多年水生草本植物,适宜在水塘、湖泊、低洼田栽植,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主要在炎热多雨的季节里生长[4]。同时莲藕也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尤以在长江流域、黄淮流域栽培面积最大。莲藕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肥料,是大宗作物施肥量的多倍,另外农户们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常常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莲藕的这种种植方式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因此对于莲藕种植过程中面污染防控技术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2 莲藕种植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2.1 施肥量大,施肥结构和方法不合理 根据肥东县长临河镇莲藕种植大户施肥调查统计,莲藕田施肥以复合肥和尿素为主,有机肥施用较少,平均施氮、磷、钾纯量为900kg/hm2左右,是大宗农作物施肥量的3倍左右,且肥料中氮肥含量过大,磷、钾量相对不足,施肥结构极不合理。施肥方式主要为撒施为主,肥料利用效率低,未被作物吸收的养分通过径流和蒸发,造成肥料大量逸失,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2.2 施药强度大,环保意识落后 据调查,莲藕田病虫害防治施药强度偏大,施药频次高,另外在多个莲藕田田面水中检测到高毒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对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甚至使用已被禁用的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从而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绝大部分农户环保意识落后,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随地弃置在沟塘和水渠旁边,里面的残留农药经雨水的冲洗流进农田和水面,造成水体水体污染和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2.3 生产观念传统,技术落后 当前,莲藕种植大户们主要是通过一年一季莲藕种植来获取收益,大部分田块在连续种植4~5年后生产效益开始下降,农户们主要通过开发新的田块来提高莲藕的生产效益。莲藕种植结构单一,种植观念原始技术落后,与现代生态农业生产结合不密切。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耕地质量的严重下降,土壤退化流失严重,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

3 莲藕种植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措施

为探究莲藕种植面源污染的防控技术,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响应合肥市农委相关要求,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划定266.67hm2面源污染防控示范区,其中包含53.33hm2水稻、100hm2莲藕。示范区位于长临河镇罗洪村和全胜村,紧临巢湖,地形为平坦,水源丰富。

3.1 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施肥效率 对示范区进行高密度采样,平均每1.33hm2设置一个采样点,检测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平衡施肥。传统方式施肥,肥料吸收效率低,未被吸收的肥料在土壤被淋溶和固定,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和土壤严重板结。测土配方施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从而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3.2 增施有机肥,推广缓控肥 示范区莲藕空田期,在田块中增施肥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第二年莲藕种植期,要适当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并用缓控释配方肥替代常规配方肥。缓控释肥通过包膜处理控制养分释放量和释放周期,与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需求相一致,减少了氨挥发,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与常规肥料相比,缓控释肥能减少肥料流失,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过量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

3.3 优化施肥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示范区莲藕实行优化施肥,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施肥前放掉部分田面水,浅水施肥,施肥后2d再灌水恢复水层。施肥时,将化肥与底泥充分混合,防止肥料漂浮水面,造成养分大量流失和环境污染。据农业部门统计,在保持作物相同的情况下,碳氨深施的利用率可提高31%~32%,尿素利用率可提高5%~12.7%,硫氨利用率可提高18.9%~22.5%[5]。

3.4 普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统防统治 与统防统治合作组织签订协议,在示范区开展莲藕病虫害统防统治,根据作物病虫情况合理布置施药频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适应病虫发生规律变化,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同时,示范区全面普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污染农药。

3.5 全面实施物理防控 在我国农药使用水平不高、品种搭配不合理普遍存在,大量施用使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的农药残留,通过各种渠道汇流到水体中,引起水体污染[6]。为降低示范区农药施用量,示范区全面布置杀虫灯和诱捕器,开展病虫害物理防控。在示范区内每667m2放置一套诱捕器,每1.33hm2安装1台杀虫灯,降低害虫虫源基数,控制虫害发生程度。

3.6 生态种养,提升综合效益 示范区部分莲藕田块采用莲鱼共生的种养模式,在田快四周开挖“回”字沟壑,田块面积控制在3.33hm2以内。配置以彭泽鲫和泥鳅为主的鱼群结构,待莲藕长出2~3片立叶、鱼的索饵等活动不会对莲藕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经盐水浸泡10min左右放入沟壑中。生态种养田块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鱼群生长的影响;另外,病虫害防治要根据莲藕的生长状况适当开展,且减少农药喷施次数和降低农药喷施浓度,施药时应加大池水深度,对叶面进行喷施,以免伤害鱼类。生态种养利用莲藕和鱼的互利共生,鱼群不仅可以净化水源,其粪便还可充当莲藕生长的肥料,莲藕食根金花虫则成为鱼类的饵料,降低莲藕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

3.7 构建灌溉水多次利用模式 由于莲藕田施肥量大且易流失,故在示范区莲藕田与水稻田之间构建灌溉水多次利用模式,疏通莲藕田与水稻田之间的通水渠,使莲藕田尾水能直接流进入水稻田。莲藕田尾水经水稻田二次吸收利用,不仅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力,还使莲藕田流失的氮、磷再次吸收,从而降低了农田尾水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莲藕生长需水需肥量大,灌排水流量也随之较大,肥料养分流失严重,可与其他生态系统建立多次利用模式,进一步提升氮、磷等养肥的利用率,降低面源污染的程度。

4 结语

在农业面源污染中,水生蔬菜莲藕种植需肥和需水量大,给水体环境带来的面源污染较严重,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近年来巢湖流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的水生蔬菜莲藕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为此,肥东县农技中心在长临河镇划定的示范区内,根据莲藕生长特性实施了一系列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探究一套可借鉴的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对农田尾水定期检测可知,示范区内农田排出尾水较项目实施前氮、磷浓度大幅降低,且不含高毒农药,并已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同时,示范区莲藕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并未下降,甚至莲鱼共生模式田块总生产效益还有大幅提升。巢湖流域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流域非点源污染比较严重[7],传统粗放式的高面源污染耕作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巢湖流域面源防治对策的研究,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民,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96-101.

[2]石润圭.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J].安徽科技,2006,1:30-31.

[3]刘洁,马友华,石润圭,等.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6:13-16.

[4]陆建林,丁新红.莲藕种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2:78-79.

[5]肖军,秦志伟,赵景波.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对策[J].环境与生态,2005,31(131):32-34.

[6]崔键,马友华,赵艳萍,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35-340.

[7]阎伍玖,王心源.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初步探究[J],地理科学,1998,18(3):263-26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面源污染莲藕
夏季这样管莲藕
出淤泥而不染——莲蓬与莲藕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宁夏海原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调研
藏在泥中的莲藕
莲藕这样不易黑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
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