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一档节目——“中国好声音”唱响全国,那些风格迥异的“好声音”可谓High翻全场,震撼人心。“逆天主播”华少更是一鸣惊人,出尽风头,以一段“史上最拗口、最逆天语速的广告串词”爆红,获封“中国好舌头”。可见,“好声音”让人有“不虚此生耳”之感,“声音好”也让人有出人头地之感。
这也正如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方不虚此生耳。”我们只有坐听天籁,方可笔下有“声”——如以“吱吱”来摹绘蝉鸣声,用“喵喵”来描写猫叫声,用“咩咩”来形容羊的叫声,用“哦——哦——哦”表现鹤群翔空时发出的啼声……换句话说,若能巧借“拟声词”来准确描摹各种“声音”,文章中的“好声音”自然会显得非常逼真。
此外,要想将“声音”描绘得活灵活现,同学们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巧用比喻,使声音具体可感;二是妙用通感,赋声以形,让声音呼之欲出;三是驱遣想象,生动描摹,让声音惟妙惟肖。
【即学即用】
一、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用一个拟声词描摹出下列场景中的声音。
1.点炮仗——
2.拍篮球——
3.刮北风——
4.鼓掌声——
二、请根据语境,在下面文段中的括号内补上拟声词,使文意顺畅。
麦浪的“( )”声,让人们有夜阑听海的感觉。细听才发现,麦浪声跟海浪声有所不同。海浪声总是由远及近,“( )”声渐渐变响,而麦浪声却像夏末的天气般变幻不定,令人捉摸不透。有时麦浪声远远而来,声线由细及粗;有时由近到远,刚刚还是响亮的“( )”声,转瞬间便削弱成了轻柔的“( )”声,如同雷雨过后留下的余韵。也有时,麦浪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这一切全凭风的掌控。侧耳倾听,发现麦浪中还夹杂着麦哨的声音,“( )”,如丝如缕……
三、请根据语境,按要求补充词语或句子,使文意生动晓畅。
临近傍晚,快要收摊的那会儿,菜农都( )吆喝,这边传来了一声:“ !”那边也( ),叫喊着:“ !”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回荡在菜市场的上空,仿佛是山中的汉子在对山歌,令人精神奋发。
1.请在括号内填写人物吆喝时的神态。(词或短语均可)
2.请在横线处补充人物的吆喝声,注意连贯性,可从蔬菜的品种与价格入手作补充。
四、下面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喻体。
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 。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
。
五、结合语境,品味文中描写声音的部分。
[甲]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然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武一鸣的《蝉声》)
[乙]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李汉荣的《远去的乡村》)
六、下面是梁晓声《歌者在桥头》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你的理解,续写周围听歌者的反应,不少于30字。
他穿一套绿军装,不是正规军装,而是摊上卖的那种。脚上是一双解放鞋,那是我年轻时春夏秋三季常穿的鞋……他头上还端端正正地戴着一顶绿军帽,也不是真正的军帽,同样是摊上卖的那种。桥头有路灯。在灯光下,我见他脸颊上淌着汗。他的脸瘦得使我联想到保尔·柯察金。他的眼睛也像保尔的那双眼睛那么大。帽檐下,那双眼睛被桥头灯映得亮晶晶的。有灯也罢,无灯也罢,人一过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期,眼睛就再也不会那么明亮了。我看不出他是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但他唱得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