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三强 杨科朋
【摘要】: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注重于作品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在设计中遵循人性化、系统化、地域性、合理性等設计原则。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设计策略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利于其更好发展。
【关键词】: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原则;现状;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显得日益突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逐渐成为一种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当代环境陶艺设计者,不仅注重于作品的审美性,作品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也被纳入到设计的重要元素当中,生态性设计正蔚然成风,成为环境陶艺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与研究。
一.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的含义及设计原则
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指的是环境陶艺设计者在设计中注重于环境陶艺作品与自然事物形成和谐关系。这种生态性和谐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环境陶艺在创作中不对自然事物形成破坏,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二是环境陶艺与自然事物之间形成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形成冲突关系。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改变了只注重于环境陶艺作品本身的设计观念,而是将环境陶艺与自然以及人性相结合进行整体考虑,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的伤害,使人们对作品产生更亲近的感受,因而是一种绿色环保及人性化的新型设计理念。
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核心设计理念,它不是暂时的和谐,而是需要与自然生态保持长期共存,因而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设计理念。大致来讲,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几大设计原则。
(一)人性化原则。环境陶艺设计的目的即是为了美化环境,而生态性设计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保持环境的自然生态性,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审美与舒适的精神需求。这既符合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也契合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二)系统化原则。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要求将环境中的自然事物与陶艺作品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系统化设计,而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在这一系统中,环境陶艺的设计者不仅需要对环境陶艺作品的造型、材料、装饰等進行考虑,还需要对自然事物进行考虑,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引入新的自然事物以使作品与自然形成更为完整的系统结构。
(三)地域性原则。自然环境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形成迥然有异的自然面貌,因而,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就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及植被状况,尊重当地自然生态并通过作品对当地自然生态进行诠释,以彰显当地自然人文特色。
(四)合理性原则。陶瓷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为环境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则要求环境陶艺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时需要更加科学合理,不盲目追求技术,而是将技术与生态相结合,合理地利用技术手段。
二.当代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发展现状与问题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起步较晚,发展明显滞后。包括环境陶艺在内的欧美国家环境艺术生态性设计早在上世纪中后期即已发展非常成熟,而我国直到本世纪初,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才真正为人们所重视。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已经大为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对环境的美化和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与理念才得到真正关注,并促使环境陶艺创作者日益重视生态性设计理念,将生态与创作紧密结合起来。
从近年来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发展的现状来看,环境陶艺创作者大量地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陶艺创作方式与理念,创作出了一大批颇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作品。当然在这一“拿来主义”的过程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的典范之作,但也出现了一些与当地环境和本土文化不相谐调的作品,环境陶艺设计者也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由“拿来主义”逐渐转向本土化,在注重人与生态和谐的同时,注重于设计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相适应的作品。
与本土及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已经成为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特别是一些具有城标性意义的大型环境陶艺作品。这些与本土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的环境陶艺作品,与周围的本土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使作品的主题氛围得到进一步深化,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也成为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一些作品依托于原有的自然山体、森林、河流等进行制作,作品本身亦保持一种原始而古朴的工艺技法与艺术风格,从而营造出一种近乎原生态的环境氛围。
不过,由于我国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与本土文化联系不紧密或缺失是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的主要问题,一些作品盲目追求时尚潮流,照搬西方园林环境营造方式与理念,将作品置于大面积的草坪和几何形的树木,严重缺失中国古典园林的典雅与意境,显得张扬而鄙俗,充满消费主义色彩。另外,有的作品在设计中欠缺完善的考虑,在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过程中对自然形成了不可持续的破坏。当然,总体而言,我国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发展态势是良好的,这些问题也终将在不断地发展中得以一一解决。
三.当代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发展策略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早,很早就面临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冲突与危机,因而在环境陶艺创作方面早就充满了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提倡与思索,而中国直到近几十年来,经济才开始迅猛发展,而也是近年来,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损害才引起真正普遍性的关注,环境陶艺创作中才开始引入自然生态保护元素,因此,作为后起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的先进经验必然要进行吸取与借鉴,对其优秀设计进行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对生态性设计理念的认识,着力提升生态性设计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体系,低姿态、高起点的寻求快速发展。
在充分学习与吸收国外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建立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陶艺体系成为当代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发展的核心。当代环境陶艺设计师应充分利用传统美学及哲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理念,将其充分融入到作品当中。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以及禅宗思想都充满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中国美学的精髓所在,当代环境陶艺设计应充分吸收这些传统精华,以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中国美学特征,体现中国传统生态观与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当代环境陶艺设计师应多向古典造园文化学习,以错落有致的布局摆脱生态性设计中的简单化、直白化,使生态性设计更有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环境陶艺生态性设计在设计中还应更多地使赋予作品以生态性艺术表现,从造型、材质、装饰等各方面体现设计师的生态追求与思想理念。在造型上,应尽量避免过度追求视觉效果而不断趋向于大型化,减小作品的体量与尺寸,从而减小到所处自然环境的损害;在材质上,必须采用环保型材料,无毒无害,不对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污染,并尽力运用原生态的材料以强调生态理念;在装饰上,则尽量以体现传统自然生态观和现代自然生态保护理念的内容作为创作主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
参考文献:
[1]刘红.陶瓷艺术的生态学研究——以环境陶艺为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曹阳.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环境陶艺的发展[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3]廖拥军.论环境陶艺中的自然意识[J].艺术教育,2008(07).
[1]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YG201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