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瓣膜病教学方法的几点创新

2016-05-30 01:56:08郑秀花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

郑秀花

摘 要:心脏瓣膜病在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中属于重点章节,知识点多,若按课本顺序讲述,学生易弄混,为此笔者尝试调整教学顺序化整为零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推理整合串联法,解决这一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41-02

内科护理学中心脏瓣膜病这一节中包括4个小病种,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内容颇多,知识点繁杂,并且课本是按传统的单个疾病的方法,先写4个小病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然后是4个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就单纯写教材而言,这样看起来比较整齐、统一,但对讲课而言,若完全按课本顺序讲述,学生容易听的一头雾水,听完脑子就混乱了,具体到单个临床表现或辅助检查分不清是这4个瓣膜病中哪个病的,因此,笔者尝试调整教学顺序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尝试如以下几点。

1 化整为零,各自归队

把混在一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开,先讲述二尖瓣狭窄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再分别讲述另外3个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各自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这样相当于完整讲了4个小病种,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分清谁是谁的临床表现,谁是谁的辅助检查,这样可以使知识条理化、清晰化。

2 推理教学,利于记忆

在具体讲述每个疾病过程中,笔者也做了一些创新,采用了推理整合串联法教学法,以二尖瓣狭窄为例,首先出示二尖瓣狭窄与正常瓣膜对血流影响的两张对比图片,学生可以很直观发现狭窄后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血量明显减少,由阻碍血流引导出知识点心脏杂音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所见。

此时提问“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血量减少,哪里多了?”,学生很容易回答左心房血量增多,这样很自然引出知识点左心房肥大,肥大后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食管、气管、喉返神经会产生相应症状,心电图上出现二尖瓣型P波和房颤,再展示具体的心电图。

左心房肥大是有限度的,这就是由代偿期转入失代偿期,即左心房衰竭,接着会累及肺静脉、肺,产生肺淤血,引出知识点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咯血和因缺氧出现的二尖瓣面容,再展示图片二尖瓣面容,面頰紫红,口唇发绀。再往下发展就是累及肺动脉,发生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这是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最后综合左心房肥大、肺动脉高压,X线上会出现梨形心,展示梨形心的X线图片。(如图1)

传统方法如下所述。

发病机制: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肥大(代偿期)—左心房衰竭(失代偿期)—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

临床表现:症状(1)呼吸困难。(2)咳嗽。(3)咯血。(4)其他。

体征(1)视诊:二尖瓣面容。(2)触诊。(3)叩诊。(4)听诊:心脏杂音。辅助检查:(1)超声心动图。(2)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3)X线:梨形心。(如图1)

如图1所示,传统方法是先把病理发展过程全部讲完,再把临床表现一条一条讲出来,最后再把辅助检查一项一项列出来,讲到哪一项辅助检查看相关的图片,讲到知识点时就让学生在书上标出来,课下复习记忆,这种方法学生知道哪里是知识点,但是却不知其中的联系,即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和辅助检查,时间一长学生只会单纯死记硬背,而缺乏护生应有的临床思维。而以上的推理整合串联教学法完全打乱了原来的结构,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掺杂到发病机制中,表面看有点乱,其实是通过该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一步一步引导出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发展一步会产生什么,再发展一步又会发生什么,一环扣一环,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还有辅助检查的内在联系清晰展示出来,一条线穿到底,一气呵成,使讲述有理有据,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远大于照着课本死记硬背,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将来岗位的胜任力。

推理教学法,是指从已知现象推论出未知本质,从已知本质推论出未知现象,或从已知结论推出未知结论,在传统的推理教学法基础上,又加了整合和串联知识点,所以称该教学方法为推理整合串联教学法,疾病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从病因作用人体到功能形态的变化,又从体表和感觉体现出来。对此病而言,是从病理发展过程推理出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在推理过程中整合和串联知识点。该方法需要师生紧密配合,教师要吃透课本后脱离课本,形成一个整体思路,把整个过程再反应到多媒体上,学生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跟紧老师的思路,可能一不留神,下一步跟不上了,更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图片、关系图等,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课堂,就会摆脱那种传统医学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哗哗划重点,课下一背就可以了,无形中也改善了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的现象。

3 共性统一,回归传统

后面的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4个疾病是大同小异,所以一起讲述就可以了。此处保持原有讲述顺序,未做创新。

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到底适合不适合课堂,学生才是最好的裁判,所以教师应用于课堂,听取学生的反映,大部分学生说好,有新意,调整了讲课顺序,更新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活力,增强了教学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少数的学生反映跟不上,不知在书的哪一页,因为一会儿临床的表现,一会儿辅助检查,教师也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做了适当的分析和调整,学生不适应可能习惯于原来的顺着课本找知识点,因为老师的讲课顺序与课本一致,新事物的接受也是需要时间的,相信随着新方法的逐渐进行,学生会慢慢适应。调整如下讲课的速度减慢,讲完一个知识点,停一下让学生回顾消化一下,在书上标出来,以备课下查阅,全部讲完后把课件留给学生,以备学生课下回顾。新方法需要不断修正,这样才能去除其不足,发扬其优点。相信通过不断改进,这个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郭松林.推理教学法在化学中的应用[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156-158.

[2] 李长富,杨清成,李定昌,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41-42.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5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