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频率很高,学生之间也有讨论,但这都是形式上的. 实际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缺乏师生互动,而且这些互动多是教学内容即认知上的互动,较少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以及行为上的沟通,学生大多受教师教学思路的控制,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使师生互动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抓住学生学习的“思维点”进行有效提问
作为数学课,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是数学课的核心所在. 学生作为客观存在的客体,天生存在着差异,另外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难易的差别,如果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差异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别,抓住学生学习的“思维点”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多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不要一味地让所有学生都想的一样,在恰当的思维点上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说出来自己的想法都可以. 例如在《24时计时法》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显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加12,什么时候应该减12,什么时候前面有时间词,什么时候前面没有时间词,没有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方法. 由此,我抓住“时间词”的概念,强化对比和比较,如8:10与晚上8:10,质疑学生:“这两个时间一样吗?”有的学生说不一样,一个全面有时间词,一个没有时间词,这时我顺势引导:“没有时间词的是24记时法,有时间词的是普通记时法. ”这时,我又接着质疑:“怎样才能将晚上8:10转化成24时记时法?”学生说:“可以在8后面加上12,变成20:10. ”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加上12呢?什么时候要加上12呢?”学生说:“超过中午12点,就应该加上12,一天有24时,中午12时以后的时间表示在过了12时以后了,用24时记时法应该加上12. ”通过这样的质疑,提问,学生对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之间的区别有了根本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普通记时法和24记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课堂提问不应该是盲目性的,而是应该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符,起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有效指导
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课前就强调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学生观察方法不对,看到的将是错误的视图,所以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如果从正面观察物体,学生的身体要正,视线要垂直地落于物体正面的中心点去观察;从侧面观察,身体不能动,头微微侧一下,视线要垂直落于物体侧面的中心点去观察;从上面观察,身体也要正,头微微低下去,视线要垂直落于物体的上面中心点去观察. 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就不会显得混乱无目的.
同样,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不仅仅让学生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去摆成物体来观察,而且将观察到的视图画一画,最后还让学生根据指定的视图再摆一摆,这些“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时由难到易,让学生逐步掌握了方法,不断加深了对立体空间和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 同时,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考和想象的结果,说出和画出自己所看到的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在此基础上提高思维挑战的难度,让他们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这些动手操作的活动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发展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只有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赏识和指导学生,激励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激发师生“情感体验”进行有效交流
学生是有丰富情感的个体,他们对不同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有的产生积极的接受态度,有的产生消極的抵制态度.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就是要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并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数学基础上获得发展. 所以,情感应该渗透进每一个师生互动环节中,教师用饱满的热情、积极的鼓励、暖心的话语、赞许的目光,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学习态度,感到教师的关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师生互动的成分与效果.
如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算错,提不起计算的热情. 我会采取计时“夺星比赛”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赛,评出“正确之星、速度之星和工整之星”、激发学生计算的热情和持久度,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体验交流,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真正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发展,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带给学生无穷的快乐和巨大的信心,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