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本文以高师和声教学为切入点,对其教学变革进行了浅显的探究并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同行为新形势下的音乐人才培养作出更好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和声教学 变革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经济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写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纲要》的指导下,各高校纷纷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各学科、各专业甚至各课程都由此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音乐与舞蹈学同样有很多需要变革的地方。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笔者以和声教学为例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及特点
应用型人才指具备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且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人才。它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从业者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应用型人才主要分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应用型高端人才。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高级技能型人才亦可划入此类。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用”为出发点,这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其最终目的。受此导向,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高师和声教学现状分析
《基础和声》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对音乐作品分析、复调音乐、钢琴伴奏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地基”般的作用。然而,类似于“和声好难啊”的感叹却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心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下面,笔者就和声教学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
一直以来,和声课都是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其好处,但却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与建立新型课堂关系的要求有所不符。
近年来,部分院校在教学方式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如:将键盘弹奏、和声分析、多媒体软件等融入和声课堂。这些有益的尝试对丰富和声教学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实际情况不同、探索时间较短等原因,这些新方式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的地方。以键盘弹奏为例:有些教师使用钢琴弹奏讲解各种和声现象;有的教师则将歌曲配奏融入和声课堂,究竟哪种做法更符合教学规律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教师主宰课堂的形式仍然占据多数。此外,无论哪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需进一步强化。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尽管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和声教材越来越多,但很多都是基于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编写思路之上的章节删减或顺序调换,纵有加入调式和声的内容,也是依据调性和声的理论照搬照套。可以说,新意缺乏既是制约和声教材完善的瓶颈,也是导致教学内容枯燥的重要原因。
和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另一个原因则来自于教师的“照本宣科”:或孤立地讲解和弦连接技巧、声部进行规律等。和声自诞生起就与复调、曲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假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部分其他专业知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得到改善的同时,学生的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宽。
(三)考核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考核方式好比行动目标,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方式。目前,和声课常见的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多以基础和弦连接、为指定声部配写和声等笔试题出现。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和弦连接技巧、声部进行关系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因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就不足为奇。诚然,考核方式不是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根本原因,但却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且对和声缺乏全面的认识
通过与部分学生沟通笔者发现,少部分学生高考前对作曲很感兴趣且接受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训练。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和声很轻松;而多数学生则表示对和声不感兴趣,觉得学它没多大用处;有学生甚至坦言高考的乐理都是凭运气蒙过的,现在学习和声更是异常吃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认识不到位;每个学生的理论基础不一样等原因也是和声教学不理想的客观因素。
三、和声教学变革的举措
面对和声教学现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笔者认为和声教学应做如下调整:
(一)变革教学目标
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研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很显然,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新形势,我们应重新制定和声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同时,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要弄清楚哪些地方可以与实践相结合、怎样结合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可以具体落实。
(二)变革和声教学方式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教学方式理应发生变革,即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只起引领、示范、点拨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后能马上实践。例如:讲完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做出和弦连接,再让其在钢琴上弹奏,这样既可以检查和弦连接的对错,也能让学生实际感受音响效果,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再如为旋律配和声,此类题要求学生充分写好低声部。究竟怎样设计低声部呢?除去理论讲解,老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写的低声部并及时告知哪里不合适,应该怎么改?待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又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尝试著改编合唱。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和声课就变得生动,实用。慢慢的,学生就不会觉得和声课没什么用了。
(三)变革考核方式
由于教学中增加了很多实践环节,单纯的理论测试已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和声考试可以增加诸如和声听辨、为歌曲选配和弦等实践性的题型。这样不仅做到了理论、实践同步,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和声教学变革的困难
(一)传统观念的转变
虽然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有着很深的根基。这一过程的完全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观念转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传统教学中,老师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操作上则显得欠缺。若要掌控好新形势下的课堂,老师们必须先自我提升。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师辛苦程度增加,任务繁重也是部分老师不愿接受转变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匹配
传统和声教学的时间为1年,共计72课时。若单纯地讲解理论,教学任务基本可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环节要求增加,这就使原本紧张的教学时间更加捉襟见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可能会舍弃部分实践内容,或让学生课后自行操作。由此,教学质量定会受到影响。能否再延长和声课的学习时间是值得商议的话题。另外,学习任务原本繁重的学生是否有充足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办学的必然选择。面对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要勇于接受改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尽管和声教学变革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才能解决问题。变革过程中,应首先转变理念,以“用”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中要理论、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04).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
[3]李虻.高师和声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音乐探索,2003,(06).
[4]冯丽.论高师音乐专业和声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通化師范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