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团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16-05-30 06:13何瑛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问题对策

何瑛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检验途径和促进手段。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团队的层面分析参赛组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团队 职业技能大赛 问题 对策

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方兴未艾,各赛场成为高职学生角逐技术水平、展现自我风采的重要舞台。在各高职院校,专业团队无疑是技能大赛的承担主体。专业团队能否有效组织整个参赛过程,决定了最终参赛水平和参赛成绩。

一、专业团队参赛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指出,要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目前,各专业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已经成为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评价内容。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占比达到15%,教育质量的评定依据之一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表现和成绩无疑是教学质量的最好体现。

(二)专业团队是参赛组织的主导力量

目前,常见的校外职业技能大赛包括国家级竞赛和省级地市级竞赛两个大类,下面又分跨行业(系统)、跨地区的竞赛和行业内部竞赛两大类型。其中,行业内部竞赛往往是针对一个行业或一个工种来举办,参赛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中只有相关专业的学生才能参加,这一点决定了此类比赛的组织工作只能以专业团队作为主体承担。而另一类跨行业、跨地区的比赛则强调参赛者的综合技能或者非专业属性的技能,如创业大赛和英语应用能力大赛等。此类比赛不需要专业团队主导,但由于专业团队的老师对学生比较了解,在人员选拔和参赛组织便利性方面,专业团队主导依然有利于参赛组织顺利有效完成。

可见,目前在职业技能比赛中,专业团队作为参赛主导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在各高职院校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专业团队参赛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参赛的长效机制

目前比赛项目众多,为了增大获奖概率,专业团队存在有赛就比的现象。这一方面造成老师工作量过大,另一方面使比赛组织缺乏规划。专业团队很难将比赛内容与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结合起来,参赛组织明显呈现短期行为。

(二)对比赛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充分

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文件大多下发到学校层面,再由相关部门通知到学系和专业团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信息传递出现时间差,传送时间相差少则几天,多则上月,专业团队备赛时间大大缩短;第二,比赛信息下达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信息传递过程中,相关部门执行二传手的功能,对文件内容不能做出准确解释,当专业团队对文件内容有疑问时,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诠译,信息传递费时费力。

(三)专业团队老师对比赛指导能力不足

职业技能大赛往往比拼行业第一线的技能水平。各行业的技能要求在不断变化,各种比赛对学生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和改变。而专业团队老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有些虽有企业经历,但已经离开较长时间,专业团队老师对行业的变化情况无法准确把握,导致参赛指导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四)专业团队老师和学生参赛积极性不足

备赛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任务。只有在强大动力和自主意愿的推动下,老师和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才能被最大激发出来。目前,很多专业团队的老师和学生都处于被动参赛状态,参赛积极性明显不足。

1.老师参赛积极性不足的原因

(1)日常教学工作和参赛指导工作存在时间冲突

备赛期间需给学生做大量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对于本身教学工作量就比较大的老师来说,两项工作的叠加将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工作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

(2)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大多数高职院校设定的奖励只针对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而没有获奖的老师则无法获得相关奖励。现在各类赛事竞争激烈,获奖比例一般在60%以下,投入大量精力最终有可能没有获奖,付出所有却得不到丝毫回报,这使一部分老师宁愿将时间投入到别的方面,也不愿意去从事学生技能大赛相关的组织工作。

2.学生参赛积极性不足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没有将参加技能大赛作为自己在校经历的一部分进行规划,感觉参不参加比赛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另外,参赛获奖的同学虽然能拿到一定的奖金和荣誉,但这些激励措施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佳,被老师选中参赛的学生中有很多不愿意承受参赛过程的辛苦而拒绝加入。而且,并非所有的参赛者都能获奖,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担心不能获奖而被同学嘲笑,或者投入太多时间精力而没有对等的回报。

(五)比赛组织过程中保障措施不到位

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技能大赛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备赛过程中需购买相关设备、器材等,而在外地参加集中汇报和现场比拼环节时也会增加交通、食宿、服装等支出。虽然各高职院校对技能大赛已经做了资金上的偏斜,但总体上来看,各专业团队在备赛过程中依然存在僧多粥少、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部分非重点扶持专业往往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无往参赛或者参赛效果不理想。

2.相关服务不到位

备赛和参赛过程中,专业团队需要其他部门协同配合,但在实际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提供滞后、交通服务和场地无法提供等问题。因此,专业团队除了备赛以外,还需要腾出精力做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这使得专业团队参赛过程更为艰难。

三、专业团队参赛组织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参赛工作整体规划,形成参赛长效机制

1.将参赛工作纳入专业建设工作规划

应将参赛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使参赛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衔接配合,相互促进,如参赛安排与人才培养方向之间的衔接、参赛目标与就业方向之间的衔接、参赛项目与课程设置之间的融合等等,在赛事选择上要围绕人才培养方向来决定,从而避免参赛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2.专业团队内形成持续性参赛机制

在参赛方案中规定如何确定参赛项目、如何确定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如何动员和宣传、参赛的激励制度等等。有了统一规定,执行时就有章可循,避免出现有赛就比、有赛就乱的情况。

(二)加强参赛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组织管理

1.赛前

首先,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梳理,选择适合的比赛项目长期重点参与,再根据比赛项目的要求,将老师分成2—3个小组,针对性地负责某个比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其次,应做好赛前宣传工作。包括新生入学时应给学生做好引导,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多参与比赛;在各项比赛开始前一段时间,在本专业学生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比赛氛围。

另外,应形成梯队选拔模式。如选定了参加省级的一个比赛项目,可每年提前组织举办一场同类型的校内比赛。通过校内比赛,老师对参赛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指导老师发掘优秀的比赛选手,为最后的参赛奠定基础。

2.赛中

(1)对比赛文件充分分析和讨论

专业老师形成指导团队,对比赛文件认真分析。指导老师务必对比赛通知文件中有关参赛内容和评比的细则仔细阅读分析,并根据这些要求讨论备赛应该如何具体实施。遇到文件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应主动与比赛组委会进行沟通。

(2)制订合理的备赛方案

包括在备赛的各个阶段应完成哪些准备工作、各阶段的培训和工作重点、各个阶段的实施时间以及发生一些特殊情况如何处理等等。

(3)备赛过程中及时协调沟通

备赛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及时跟进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参赛学生开讨论会,对前期的备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后期的工作进行布置。

3.赛后

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都应对比赛的实施情况认真总结。尤其是有现场答辩、技能对决环节的比赛更应做好总结工作。对显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重点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下次比赛中如何改进。同时,对学生承诺的奖励要一一到位,并对获奖情况进行充分宣传,在显眼的地方张榜表扬,从而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参赛的引导。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老师、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1.老师方面

除向获奖指导老师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外,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提升老师指导比赛的积极性:

(1)将参赛效果与年度考核相挂钩。获奖的老师可以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一定的加分,这样对老师的年度考核级别、职称评定等均会产生影响,使激励效果更持久有效。

(2)适度放宽比赛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要求。对于参赛指导老师在工作量上按参赛级别给予一定幅度的减免,从而保证老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比赛指导。

2.学生方面

(1)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精神层面的激励

除物质奖励外,要重点加强精神层面的激励。比如张榜公布获奖学生名单、组织专场奖励大会等。通过充分宣传,提升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激励学生乐于为比赛付出时间和精力。

(2)增强参赛奖励的实用性和长期性,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利益的奖励措施

比如对于省市级别的比赛,只要全程参加,相关课程可以免修;与考证有关的比赛,可以免去考证要求;优先推荐参赛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和就业等。

(四)加强协同合作,保障比赛顺利进行

1.内部协调解决参赛资金问题

专业团队参赛应尽可能少而精,选定部分比赛项目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在校内申请足够的资金支持,并在专业团队内进行合理分配。必要的情况下宁肯放弃某项比赛也不能将参赛经费平摊到多个比赛项目。

2.专业团队内应做好合理分工,加强团队合作

团队内合理安排人员分别负责参赛工作的信息沟通任务、参赛管理任务等工作,从而使工作落实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现象。

3.专业团队之间做好相互配合

有些比赛项目存在跨专业技能要求,特别是综合类的赛事。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老师,都可以跨专业团队组队,从而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提升比赛效果。

4.加强专业团队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专业团队应事先与车队、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联系,说明所需要的服务支持,从而确保比赛过程中交通、资金等服务及时到位。

5.做好校企合作,共同做好参赛工作

基于专任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专业团队应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引入企业的产品、设备和人员为参赛提供支持,即除了加强校内实训设施建设、专任老师技能提升外,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企业人员纳入比赛指导团队,把学生带到企业一线进行训练。

四、结束语

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对专业建设水平有重要影响。专业团队必须充分认识到参赛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在参赛的人员安排、参赛过程控制、学生老师的激励效果提升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使参赛工作有序开展,并在参赛成绩上不断取得突破,从而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覃常员.高职院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2013(05).

[2]张昱.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纺织服装教育,2015(02).

[3]张东.关于高职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管理策略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06).

[4]单以才,施泽波.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5).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