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父母坐在孩子身边,低头翻弄着手机,孩子独自玩着玩具,或者看电视,或者玩平板电脑;孩子在父母的耳边小声请求着去沐浴阳光、拥抱草地、亲吻小花,而父母却关注于手心的几寸屏幕;父母在为一件衣服或者其他事情翻阅无数网页,孩子满眼落寞地独坐身边……身为父母的你可曾想过,在令人眼花僚乱的手机应用里,我们已渐渐远离了生活的真谛和人与人交流的温暖。这种形式上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却是“冷暴力”。
“低头族”爸爸的陪伴
“老公回家后不是玩电脑,就是看手机!睡觉前让他陪小宝几分钟,他也不舍得放下手机。每次等我洗漱回来,要么是他用平板电脑给小宝放动画片,自己则一张大脸映着蓝幽幽的手机屏幕;要么是他玩得物我两忘,小宝或坐或躺,一人发呆。看得我火不打一处来,这种‘陪伴还是‘陪伴吗?真是应了那句‘妈妈生,姥姥养,爸爸回家就上网。男人带孩子真不靠谱!”晓莉微信上此言论一出,朋友圈内立刻回应不断,跟风如潮,有和她感同身受、惺惺相惜的,有替孩子们抱不平的,还有严厉控诉老公“冷暴力”的。晓莉回道:“真担心孩子也染上网瘾,发展成为下一个‘低头族!就在刚才,我‘赶走了老公,抱着小宝坐在被窝里,手里捧着他喜欢的童话绘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此刻,小宝已经甜甜地睡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对手机着迷的小兄妹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白领阶层,高翔从小娇生惯养,衣食无忧,即便读书和工作也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如今虽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依然是个甩手掌柜,下班回家后只顾捧着手机上网,要么聊天,要么看视频,就连吃饭、上厕所也一刻不离,乐得逍遥。同龄的妻子也不甘落后,是位网购达人,除了煮饭、做家务,简单安顿好两个孩子,就是通过手机购物软件浏览各种各样的商品。耳濡目染,小夫妻发现两个孩子同样非常喜欢手机,在玩手机时都特别专注,不哭不闹,手机已然成为高家这对小兄妹的玩具。
别看哥哥高兴只有四岁,可已经是资深“低头族”了,手机自拍、看视频、玩游戏、发微信,无一不通,要是有人打扰他玩手机,哭、闹、打、摔……各种撒泼耍赖招式无所不用其极。一岁的妹妹高傲也对手机格外感兴趣,爸爸、妈妈或哥哥玩手机时,她会好奇地盯着手机,爬过去伸手抢夺。高兴、高傲俨然成了手机的小俘虏。现在,高兴不喜欢到户外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高傲则脾气火爆,稍不如意便哇哇大哭,只有手机能平复她激动的情绪。
孩子与手机的“亲子争夺战”
波士顿医疗中心行为儿科学专家珍妮·拉德斯基曾带领研究小组观察带小孩在快餐店就餐的父母。统计显示,三分之一的父母在进餐过程中不时使用手机;73%的父母进餐过程中至少使用一次手机;超过15%的父母在进餐接近尾声时使用手机。
《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有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仅有三成左右的父母“陪伴达标”。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指标,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亲子关系建立在情感的互动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
父母沉溺手机会影响亲子关系。“低头族”父母因为沉迷手机,挤占了大量的亲子时间,势必导致亲子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减少,孩子的童年记忆都被“手机妖怪抢走父母”的噩梦占据着。孩子从小难以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冲突,最终让孩子疏远父母。长此以往则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长大后便会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与初衷相左的“家庭冷暴力”
心理学家发现,当看护者将精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的设备时,就会忽视孩子,或是减少与孩子的互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虽然人在但心不在,对于孩子做游戏、讲故事、闲聊的愿望都只是敷衍了事,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了“家庭冷暴力”。这种“冷暴力”虽然不是父母主动想要伤害孩子,却在实质上让孩子倍受冷落,甚至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没有手机重要。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注意,如哭闹、乱砸东西等。
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玩手机,索性将孩子推给手机,让他们打游戏、看动画片等来自娱自乐。这无意间的放纵,使得小小的孩子也步入“低头族”。他们将面临的,可能就是沉迷手机、低头不语、不善与人交流的“手机沉默症”。 当孩子效仿父母沉迷手机时,父母反过来又将为此苦恼不已。
家庭冷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出现自卑、自闭、注意力不集中等成长问题;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发展;长期遭受家庭冷暴力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可能成为冷暴力的传递者,变得很冷漠,没有普通孩子的喜怒哀乐,对他人漠不关心;在成长过程中,消极情绪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宣泄,还可能出现各类变化多端的身心症状,甚至是心理上的扭曲,产生一些极端做法。此外,幼年时受到的冷暴力的伤害会被带到成年生活中,在处理自己的家庭问题时可能出现障碍,影响家庭的幸福美满。
给低头族父母的三点建议
陪伴孩子 在外你可能是位有魄力的领导、商业精英、技术控,但在家里,你的角色是父亲或母亲。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这是旁人不能替代的,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天伦之乐的馈赐。但“陪伴”并不是呆在孩子身边就够了,单纯呆在一起但不去关注孩子,那只是“陪同”。父母要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像小伙伴一样,专心陪孩子玩耍、聊天。周末最好带孩子到室外玩耍,接触大自然,与其他孩子交朋友,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入睡前可以为孩子诵读床头故事,童话、寓言、历史、成语故事皆可,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引导孩子对善恶美丑的辨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的陪伴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耐心、负责任,并学会爱。《维达2015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发现,父母陪伴孩子时间越长,对亲子关系越满意;陪伴孩子时间3个小时以上的父母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高达78.5%。
以身作则 无论是与孩子相处,还是教育孩子,都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其实,许多小小“低头族”正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沉迷手机,孩子耳濡目染,难免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在限制小小“低头族”玩手机的同时,父母更应以身作则,比如规定在家时手机只充当“电话”的角色,仅能使用拨打或接听电话的功能,处理一些工作或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晚饭后是半小时的亲子时间,手机一律关机;上床后若暂时没有睡意,父母可以放几本好书在床头翻看,用自己看书的行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言传身教才更有说服力。
巧妙疏导 对于案例中的小小“低头族”们来说,粗暴地没收手机、平板电脑,严禁碰触,并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他们沉迷手机的行为,甚至可能激起更严重的逆反行为。聪明的父母宜用“疏”替代“堵”,通过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走出手机的小世界。
如果确实要玩手机,也可加强互动,如与孩子共同玩一款手机游戏,帮助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