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莉琳
【摘 要】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的关键,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顺利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保证。临床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文探讨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培养 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医患交流不够,缺乏互相理解,造成许多医患矛盾。对于一名合格的医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避免医患纠纷,使医疗行为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要求。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除了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沟通培训应在医学生、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中展开,并逐渐向课外延伸。
二、我国医患关系概述
(一)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威胁、辱骂、暴力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61.48%的医院出现过在患者去世后,患者家属在医院内进行设灵堂、摆花圈等活动;更为严重的是,甚至出现杀害医护人员的恶性事件,给医务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尽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国家、医、患三方面的共同责任,但医师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处于更为主动的一方,医师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时期就注重培养医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现状
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科学,以往的医学教育基本都仅仅强调对医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日益提高。2003年9月,由南京医科大学牵头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患沟通学》对医患沟通这个新的课题进行了探索,从政治、经济、人性、伦理、心理、人际、医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理论综合与实践总结。国内众多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沟通类选修课。
目前的医患沟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课程相对单调,课时相对偏少;涉及医患关系的内容简单,重点不够突出;教材及授课方式以理论为主,可操作性不强,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学生对讲授观点的了解不充分。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基本素质
1.培养沟通技能
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包括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诊治信息的医患沟通等。为了有效提高医学生这几方面的沟通能力,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开展相应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开设《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奠定人际沟通的理论基础;在大学三、四年级的临床知识学习阶段,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医院管理学及医患沟通的艺术,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大学五年级的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能接触到真正的患者,是医患沟通能力运用、证实、纠正和提高的阶段。此外,还要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沟通主体意识,以促使其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
2.培养职业精神
爱岗敬业,对专业的热心与奉献是敬业的表现,同时也是医学实践的必要内容。培养医生职业基本素养,表现为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和伦理学修养的培养。医生热衷并喜爱自己的专业,时刻倾注于医学事业,这是一种素养提升的表现。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具备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和卓越技能外,强烈的责任感更不可少。
医生的爱岗敬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对专业知识和医学科学的崇尚,利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对患者的热情和认真,医生热爱患者、关心患者,履行自己的职责,倾尽心血为患者服务,为患者的健康着想。
3.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本方法是对医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可以造成两种影响,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临床教师应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样对医学生的工作、生活有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要认真运用医患沟通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注意专业知识的应用和理论学习。另外,提高沟通技巧,反复总结沟通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在特定场合,沟通的特长就能发挥出来,使医患沟通更顺畅,同时也为医患关系的稳固建立注入了正能量。
(二)强化专业知识学习
医学生只有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够在面对患者、接待患者、给病人检查治疗,尤其是面临患者提问时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答疑惑。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临床医学生才可以从容不迫地,以通俗易解的语言及规范科学的用词,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疾病的专业问题,并且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问题也可以提供很好的答案,避免因为支支吾吾、闪烁其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最终无法良好沟通。
(三)通过临床实践培养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每个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得来的。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与临床实践过程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促进临床实践顺利进行,而临床实践则又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经验的积累是无止境的,临床情况千变万化,某位患者某种疾病的沟通效果也许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完全不同。临床医学生只有在接触各式各样患者的工作中,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切实感受并见识到不同患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综合分析患者的全面情况。
(四)加强医学法制教育
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能按照法律要求合法、规范地开展医疗工作,也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规避医疗风险。研究调查显示,有88%的医学生对医生执业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感兴趣,但不知道具体涉及哪些法律问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当有意识地将国家已颁布的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纳入日常教学中,供医学生研习。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普法活动,如法律知识讲座、辩论赛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医学生知法、懂法,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日后可能遇到的医疗纠纷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五)医患沟通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往的医学院校对学生的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对医学知识、医疗技能的教育上,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要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教育,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意识,使医学生面对患者及家属时更有自信、更加坦诚、更讲诚信。
1.开设相关课程。制定课程进度表,邀请教师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礼仪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对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医护关系沟通能力的强化训练。
2.SP情景模拟训练,即标准化病人培训。这是一种模仿临床常见医疗情景的训练模式,目的是锻炼医学生在实际面对病患时的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3.教学查房。科内组织教学查房,由教师亲身示范如何做一名善于沟通的好医生。
4.邀请名师开展讲座。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为学生举办系列小讲座,以前辈们严谨治学、廉洁行医、救死扶伤的风范来教育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5.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工作之余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以实习生为主体,为百姓提供医疗咨询与健康教育服务。这些活动可以为医学生提供一个直接与患者或亚健康人群沟通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四、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命和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关注。我国医学科学教育的改革正不断深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病史采集、疾病诊治和患者教育。而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远,杨光远,赵锦程,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03):89-90.
[2]姜绮霞,姚定康,梁春,等.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02):255-256.
[3]董茂龙,胡大海.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