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新的一年,望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为重点,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严格环境风险管控,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我们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不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月4日在北京市调研并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要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月11日,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强调。
“一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二要勤奋好学,练就过硬本领;三要修身养性,培养高尚情操;四要笃实创业,奉献青春岁月。”
——在共青团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直属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文沐对团员青年发出寄语。
“本世纪以来,广东灰霾和监测最早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的下降拐点,都出现在2007年左右,这与我省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时点高度吻合。”
——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表示。
数字
● 11次
中国气象局发布《2015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遭遇了11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且集中在最后两个月。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表示,北京去年11月至12月,大气静稳天气比近10年同期偏多55%,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
● 21天
全国政协原环资委副主任吕忠梅1月17日在参加“治霾在行动高峰论坛”时表示,2015年环保部非常忙,平均每21天约谈一个城市。因此,在网上甚至还流传一句话“部长喊你谈话”。
● 49.9%
近日,环保部印发《关于核发2016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配额的通知》,明确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行业企业配额。在房间空调器行业,2016年度二氟一氯甲烷(氟利昂-22)配额涉及34家企业,广东占11家,配额总量占比49.9%。
● 34微克/立方米
广东大气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包括PM2.5在内,2015年广东6项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首次全面达标。全省去年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这是自2013年底按新国标监测以来广东该指标首次达标,并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
● 1.6亿
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迄今为止标的额最大的一桩案件,在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开裁定驳回再审申请之后,正式划上句号。原案被告常隆、锦汇、施美康、申龙、富安、臻庆6家公司被判赔偿如泰运河、古马干河水体污染的环境修复费1.6亿余元、鉴定评估费用10万元。
事件
● 环保部直属环评机构全脱钩
《人民日报》报道称,截至目前,环境保护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已率先全部完成脱钩;省级环保部门全部按要求上报了脱钩方案,已有67家机构提前完成脱钩。
● 全国重点区域及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建成
2015年底,全国重点区域及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初步建成,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区域未来5天形势、省(区、市)未来3天形势、重点城市未来24小时、48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范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建议措施等。
● 广东检方提起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1月21日,广东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情况,近期肇庆市检察院就麦瑞钟、麦瑞标污染水资源案向肇庆中院提起诉讼,该案是广东试点工作以来提起的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 广东高院成立环境资源庭
2016年1月,广东高院原立案二庭正式更名为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审理环境合同、侵权纠纷以及高度危险责任纠纷等其他民事案件,推进审判专业化。而广州、清远、茂名、潮州4个中级法院,将分别管辖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的部分环境资源类案件。
● 河源今年将投入900万元治理东埔河
日前,河源公布了中央财政城市管网专项资金项目安排情况,今年将安排900万元资金,用于东埔河截污管网延伸工程的建设,建设周期从今年3月到12月。
新政
● 《PM2.5防护口罩》标准发布
1月18日,《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AJ1001—2015)在北京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PM2.5防护口罩发布团体标准,也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可以有效防护雾霾危害的口罩标准。
● 环保部将设环境监测数据作假黑名单
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办法,环保部将对地方环境监测数据特别是空气质量检测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严查,并设立“黑名单”,对于出现伪造篡改的企业,企业和相关负责部门都将被列入不良名单。
● 环保部优化地下水环评指引
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替代2011版地下水导则。修订后的导则优化了评价等级判定、环境影响识别要求及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具体内容,细化了评价技术要求,简化了现状监测的部分内容,强化了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 红牌”污染企业一律停业关闭
广东省政府日前发布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红牌”企业一律停业、关闭;要求珠三角工业集聚区于2016年底前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或不达标的将依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
● 省环境保护厅出台环境信用评价指引
省环境保护厅1月5日印发《2015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操作指引》,对企业如何提供21个评价指标、如何评分,以及企业如何准备文件、证书等材料提供明确的指引、说明,并建立网上填报系统。按照指引,污染物达标排放并遵守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是企业获评环保良好企业(蓝牌)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