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质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6-05-30 17:51:02潘文革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统计事业单位质量

潘文革

【摘要】:统计工作是事业单位领导做出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参考依据。当前,统计的职能已由单纯的信息搜集整理转变为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有利于发挥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体职能。做为统计人员,应清楚的认识到统计工作中所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本单位的科学、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统计;事业单位;质量

引言:

当前,统计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学正规的统计工作可以全面、客觀的反映事业单位现状,为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统计数据是制定本单位决策、计划、战略的重要参考信息,让管理人员对单位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认清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使统计工作能迅速及时、全面准确的提供更多的数据和资料,是统计工作中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

一、事业单位统计质量现状

统计既是总结过去,了解和掌握现状,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发展的建议,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统计管理和统计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突破,基本上能满足单位发展现状的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影响统计质量的因素逐渐增多,统计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增大,事业单位统计失真的现象尤其严重,如何提高统计质量,成为摆放在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时代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在统计法规日渐完善的基础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做好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影响事业单位统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统计工作以“真”为基础,向民众、上级部门和社会提供真实信息和数据。任何统计结果都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而事业单位的影响因素更多。

1、统计体质的影响

统计体制中的“部门分割”后,造成一些企事业单位需要准备的报表上百种,其中国家各部门下达的报表占 80%。一些地级市的基层单位每年承担的报表居然有三百多种。每一种报表包含的数据指标也有很多种。对实际操作单位而言,这项作已经超过单位的工作负荷。为了完成任务,经常会出现忽视统计质量的现象发生。

2、统计技术规范性欠缺

当前,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在统计调查和操作技术上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在统计行业还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行业规范,缺乏数据和技术指导。另外,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规范来束缚工作人员的行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在进行统计调查时,调查行为过于抽象,即使调查出了准确的数据,也很难将这些调查行为与实际行动相联系。

3、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落后的数据管理方法,统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应有的统计数据需求,有的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仅靠相关软件辅助工作,完全没有个人思考和研究,不能实地查考,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动态性,使实际工作缺乏可靠的数据依据。

三、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质量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统计指标系统

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系统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方法的创新就是对现有统计报表和指标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精简、整合现有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以“简化、效率、迅速、准确”为原则建立统计指标系统,对现有统计指标系统进行科学调整,加快抽样调查方法的研究,大胆在某些领域内开展抽样调查的试点推广工作。同时,在完善统计指标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统计报表要以方便基层调查和填写为原则,坚决剔除那些过时或者是应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

2、科学设置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指标能够高效、充分反映出需要了解的细致、准确的相关信息 随着社会发展,原有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我们必须要根据工作需要设计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切记要避免求全贪多的思想,正确处理好需求与可求、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讲求高效与准确。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 体系时,应当遵循全面性、规范性、及时性,客观性的原则,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按工作需求规范化、按管理服务及时化、按真实要求客观化。

3、灵活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

统计工作中需要应用多种统计方法,每一种统计方法自有适应的范围。统计工作中可以展开多样的抽样调查,与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推广抽样调查,强化抽样效果。采用不同方法,做全方位、多层次的统计,抽样、典型及重点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方便适应不同的要求,用调查的科学性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严把数据质量关

对数据的可靠性管理应从数据的源头做起,提高数据源头的质量。首先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动态管理,将数据信息的时间及有效性做好标记,保证数据的来源可靠性。其次,积累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在统计分析中做到横向或者纵向比较。发现其变化规律,找到合理的、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完 整性和透明度,确保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反映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统计部门可以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评估、监控中心,在各级政府、事业、企业发布的统计信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客观运行情况。

5、运用科技手段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领域使用计算机技术统计软 件、账务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够减少统计人员的计算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反馈与传递速度,提高信息数据的质量,通过网站加强統计信息的发 布、交流、查询,使全社会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这样 既减少了统计人员工作量,有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完整,通过数据库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小结:

经济结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各种因素影响着统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对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和判断,进一步转变思维,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找准统计工作的着力点,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统计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秦迎春.事业单位统计信息质量问题与改进方式解析[J].统计与管理,2016(10).

[2]孙继红.改进统计方法提升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质量[J].中国电子商务,2012(3).

猜你喜欢
统计事业单位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3:19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