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晋川
摘要: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代表之一,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是集演奏和作曲于一身的小提琴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小提琴的创作与演奏,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音色、技巧。《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更是将他天才的创作特点表现得完美无缺,其音乐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首协奏曲具有的浓郁民族风格,充满诗意和力量的旋律,辉煌的技巧,给他短暂的一生创造了传奇,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维尼亚夫斯基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分析
一、维尼亚夫斯基与《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22部作品,全部为小提琴而作。作为一位小提琴家,他是继帕格尼尼之后,最出色最伟大的演奏家;而作为作曲家,他兼具浓郁的波兰民族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思想,结合了自帕格尼尼之后所有崭新的小提琴技法,并且深受俄罗斯学派的影响,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小提琴音乐作品。《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62年,是他毕生作品中的精华之作,所表现出的高贵气质和抒情性,在小提琴曲中独树一帜。这是一首将真挚而纯朴的情感与炫丽夺目的演奏技巧相结合的伟大作品,维尼亚夫斯基最典型的音乐特征在此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协奏曲是由三个乐章组成,经典的古典乐派协奏曲式,三个乐章是连续演奏,让听众洋溢在浓浓的浪漫主义风情中。
二、《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详细作品分析
(一)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d小调,奏鸣曲形式,4/4拍。音乐由乐队带入,依次呈现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实质是为小提琴主奏作铺垫。68小节处,主奏小提琴以单二部曲式结构开始了第一主题的完美呈现。第一段由两个长乐句组成,都开始于d小调的三音(即68-90小节)。它在移调和变形呈现中,使用大跳音程,以技巧为装饰,用乐队的乐句相衬托,使乐曲在稍带忧郁之感的曲调中体现了高雅的情调。这是维尼亚夫斯基惯用的创作手法,在同一句旋律线进行时运用大跳,这样,更能使乐曲增添婉转迂回之感,让人荡气回肠。
第二段(90-115小节)主题模进在g小调上,97小节-99小节,调式从降B大调转到降D大调,三小节之后,又重新回到d小调。112小节开始,再现了第一主题的旋律。115-156小节是华彩的部分,采用的单三部曲式,伴奏声部由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作为支撑,小提琴开始炫技性表现:先由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分解形成悦耳的和弦段落,表现出温柔而流畅的乐句,随着乐曲的再度发展,情绪也随之高扬,此时维尼亚夫斯基最常用的连顿弓技巧出现,运用铿锵有力的弓法将乐曲转换到双音演奏,完美融合了两种音乐性格,转变得水到渠成,不显唐突。
在这一段里,小提琴演奏者将遇到第一个难点,就在其独奏的华彩段落里,演奏者不换弓,在一弓之内拉完,两个都有46个音符的连顿弓长乐句,且清晰呈现带顿音的每个音。这里需要演奏者掌握娴熟的维尼亚夫式连顿弓技巧,给听众以酣畅淋漓的听觉享受。
接下来127小节,维尼亚夫斯基将4个十六分音符连奏时的强弱进行了规律性变化,从第一音转移到第三音,为双音演奏。对比前面快速敏捷的连顿弓形成了鲜明的比照,音乐的动力感加强。特别是调性的不断变化,不停地在d小调、a小调和F大调之间游离,给演奏者极大的挑战空间。华彩的最后部分终于停在了平和的减七和弦d小调上,舒缓了音乐的紧张情绪,再一次恢复了它本身优雅、抒情,略带波兰民歌忧郁的情调。156-172小节属第二主题,复乐段结构,简单朴素,与第一主题相比,歌唱性强,减少了音与音之间的跳动。第一乐段在164小节上,以F大调和弦结束。第二段于172小节处停在d小调属和弦上,让人觉得张弛有度。
173小节为第一乐章的第三部分,采用很单纯的伴奏,从g小调带入,直至288小节的降B大调属持续音,最后再以一连串颤指结束演奏,为下一乐章的进入做好准备。
(二)第二乐章
降B大调,不太慢的行板,12/8拍,三段体式浪漫曲。
维尼亚夫斯基的创作风格中最美丽的特质,就是将如歌唱般的旋律性和真挚热烈的抒情性完美的融合,在这首协奏曲中的第二乐章有着极为鲜明的表现。这是一首优美温婉的浪漫曲,由第一乐章直接转入。乐章的基本主题在大调上,但它的第七级和第六级音降低半音,有近似小调的效果;伴奏中的音型也很有特点,每一小节自成二个上行又复下行的曲线,前两拍是两个三连音,后两拍则是一个四连音。主题的表达无比甘美,但又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在这种情绪中一度又较为热情奔放。具体表现为:23小节为第一部分,采用质朴的旋律,多调式的变音,表达出作者的浪漫主义思想,24-49小节是第二部分,采用音阶上行和四连音下行的方式,让音乐旋律加强,音乐的情绪更加热情奔放。49小节开始缩减再现部,主奏虽然采用浪漫曲12/8节拍,伴奏却运用4/4拍子来表现,产生强大的对比,形成了更加新颖的听力冲击效果,使得音乐的表现更丰富。在66小节结束的音乐突然由小提琴演奏出音阶式华彩,于降B处结束,为下一章节吉普赛音调的到来做了充分的铺设。
(三)第三乐章
d小调,中庸的快板,2/4拍,吉普赛风格的回旋曲式。
这一乐章采用的回旋曲式写成,乐章的主题标明为“吉卜赛风格”(A la Zingara)。在调式上,运用同主音大小调式的转换,使音乐的色彩变化极具特色。乐章开始时有一小段即兴式引子(1-15小节),具有欢愉跳跃的感觉,它包括了该乐章主题素材,预示了乐章的基本情调,引子最后采用十六分音符,将音乐转入动力性附点音符。并用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句引出乐章的基本主题:
接著在58-82小节,乐队奏出主部的主题,对其进行补充和加强。实现83小节向114小节的过渡,应用了三连音节奏型,在g小调上叙述音乐。在114-156小节中,主部再现于138小节处作为一个很短小的连接,在156小节处出现复乐段的第二插部,巧妙地运用双音演奏,以体现吉普赛音乐风格,激昂宽广,张力十足,旋律丰富。197小节,音乐重新回到d小调,进入了第一个插部的再现。240小节,出现了D大调的属持续音,伴奏声部的不断重复,逐渐走向音乐的尾声,重回快速的吉普赛风格,全曲停止在D大调上。由于整个乐章采用了吉卜赛风格,加以小提琴这种抒情的乐器,将其音乐中缠绵又带着刚烈、深沉厚重却又热情奔放的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维尼亚夫斯基的了解以及对《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炫技色彩以及浪漫风格,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精品。这位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发展过程中的音乐大师,是小提琴艺术发展史的伟大人物,为小提琴的演奏以及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世祥.不朽的小提琴家[M].北京: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
[2]拉阿本.古今杰出小提琴家[M].北京:人民音乐社,1997.
[3]陈篮谷.小提琴演奏技术[M].北京:美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