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对象,熟练掌握合作讨论技能

2016-05-30 10:48:04胡昌明
关键词:成员学会技能

胡昌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通过小组合作中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在课堂上具体落实时对于小组成员如何分配,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预期目的呢?本文拟作如下分析,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分享。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讨论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一、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对象

1. 合理确定小组人数。班级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班次分成若个学习小组,一般以4或6人为宜,按照一优二中一差或二优二中二差搭配分组。学习小组确定正副组长各一人,这样既可以便于分配学习任务,又有利于结对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任务,副组长负责检查落实,大的问题全组讨论解决,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组内每个学生学习有任务,交流有对象,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 同质异构,均衡发展。学习小组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均衡发展”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爱好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能保证各小组成员均衡发展,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时能势均力敌,不致于出现各小组因差距过大而无法调动积极性的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成员分工落实到人。学习小组组建后,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才会有序进行。在每个小组内要设值日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督查等,这样才会让学生任务落到实处。每个小组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角色定位,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

4. 适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或者努力程度等原因,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科任教师的反馈和组内成员的反映等,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成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二、熟练掌握合作讨论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开展学习任务。由于数学课堂的特殊性,在合作讨论时,要达到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 重视学习方法和步骤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要重视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学习方法和步骤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的前提。只有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各小组的学习方法、步骤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及时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2. 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合作,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倾听与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小组确定发言次序,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必须只许认真听并对别人的发言作好笔记,判断别人发言内容准备与否,抓紧重点,概括发言内容。待其他同学发言结束后,如有必要作出自己的补充或发表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倾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相应培养。

(2)学会大胆准确地表述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自我观点与见解的提出都通过语言来表述的。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宽松民主的环境,充裕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大胆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文明用语。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胆表述增强学生的自信,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3)学会正确地课堂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还包括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诊断、归纳、演绎等来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要求学生评价时必须客观、公正、不存私心,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人;同时,教师要通过观察、巡视、指导等方式对学习过程积极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3. 认真把握终结性评价。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汇报、交流、评价。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组长汇报,侧重于学习收获和感受。要求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成功,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大有好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教师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角色的定位,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但是并不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而否定其他学习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整合于其他学习方式之中,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成员学会技能
高级技能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学会分享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