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葬礼

2016-05-30 10:48郭大章
延河·绿色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鹰嘴寡妇哑巴

杨望已经醉了,而且醉得一塌糊涂,连去厕所撒个尿都弄得裤子湿了一大片。

我说:“莫喝了,再喝下去,就真的只能睡在大路上了。”

杨望看着我,说:“喝,怕个卵,当初才来这里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又不是没睡过大路。”

我不再说话,眼前尽是十年前的那个夜晚。那年,我和杨望同时考上大学,我们各自拖着一条蛇皮子口袋,揣着家里东拼西凑弄来的几千块钱,来到这个陌生得让我们生畏的城市。晚间,我们不敢去住旅店,便找了条相对偏僻的道路,蜷缩着睡了一晚,待到天明才去学校报名。

想到这里,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你还提这些做啥子嘛,你现在过得不是好好的吗?”

杨望说:“好什么啊?一天活得跟个孙子一样。”

我说:“不是吧!你好歹也是一大学教师,而且今年才提拔成团总支书记,前途无量啊。”

杨望说:“锤子个前途,完全是干苦力的,还得夹起脑壳做事,我就羡慕你这样,干得不安逸,屁股一拍就走路,自由自在。”

我哭笑不得,杨望哪里明白我的苦衷,我也是被逼无奈才辞的职,去年被弄到一个偏僻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去,说是几个月,结果一年过去了,提都不提回来的事,媳妇儿天天在家闹着离婚,我无奈之下只得辞职,到现在生活都成问题,还自由呢?我倒巴不得哪个把我管到起。

这些,我是不会跟杨望说的,当然,说了他也不信。

杨望接着说:“唉!这一辈子真他妈没得意思,说没就没了,有好大个意思嘛。”

我说:“话也不能这么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呢。”

杨望没答我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看着我,两眼血红,说:“我去年一年就参加了四个葬礼。唉,生命啊!”

我说:“有什么嘛,不就是死了四个人吗?常事啊。”

杨望抬眼看着我,说:“其中有两个你认识。”

听杨望这么说,我差点没噎住,即刻在脑子里把我稍微熟悉点的都过了一遍,但还是没想起是谁,便问了句:“哪个?”

杨望说:“你还记得彭几道吗?”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但想了半天还是没想起来是谁,问道:“哪个彭几道?”

杨望说:“就是当年读高中时,看起来很衰的那个,八年抗战,想起没?”

衰?八年抗战?

当这两个词出现在我面前时,彭几道的形象也清晰的出现在了我面前。

彭几道长得是够“衰”的,虽然他的名字容易让我想起著名词人晏几道,但他却一点儿没有晏几道的潇洒,有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衰”。彭几道很瘦,瘦得只剩一副骨头架架,一件破衣服披在身上,风一吹就鼓荡起来,像极了稻田里用来驱赶鸟雀的架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彭几道看上去似乎总是愁眉苦脸的,不见一点笑容,几缕头发紧贴在前额,显得苍老不堪。

至于八年抗战,这个特征就更明显了,可谓是彭几道的专属名词。我们那会儿,大学还没扩招,考个大学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我们那种偏远山区,更是难上加难,一年难得出几个大学生。但我们那里的孩子除了靠读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出路,所以我们就玩了命的读书,想以此来飞黄腾达。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们真是天真得可笑,读了大学又能怎么样呢?

彭几道就和大学干上了,而且这一干就干了八年,被我们戏称为“八年抗战”。彭几道比我和杨望高几个年级,我们在读初中时,他就已经在读高中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在年复一年的高考中落榜,等到我们读高三的时候,他还在读高三,最后和我们一起参加了那年的高考。

我记得高考完了的时候,我还和彭几道一起在宾馆的楼顶上吹过风。那时,彭几道站在楼顶的边缘,双眼迷茫的看着远方,我真担心他会想不开从那里跳下去。

或许是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在那年的高考中,彭几道勉勉强强考上了位于万州的重庆三峡学院。那一年,也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彭几道,此后便音信全无。

我不知道杨望在此时提起彭几道干嘛,便说:“我知道彭几道,怎么了?”

杨望看都不看我一眼,说:“他死了!”

我冷不丁的吓了一跳,说:“彭几道死了?不会吧!怎么死的?”

杨望说:“上吊死的。”

我没有说话,就那样眼巴巴的看着杨望。

杨望说:“彭几道大学毕业以后,回到了家乡一所中学教书,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当地一个没啥文化但颇有几分姿色的女人,不到一年的时间,彭几道就和这个女人结婚了。我见过这个女人,长得确实不错。”

我说:“彭几道的死和这个女人有关吗?”

杨望说:“岂止有关啊?太有关了!彭几道结婚不到两年,便发现这个女人和外面一个男人有了不正当关系。你知道彭几道撒,就他那衰样,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也不敢去责问他媳妇儿,竟然假装不知道,就那样忍了。唉!”

杨望猛的喝下去一口酒,恶狠狠的说:“要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不把那个狗日的杂种一刀给剁了。”

我说:“唉!”

杨望说:“后来这个女人见彭几道不闻不问,竟然变本加厉越来越猖狂,向彭几道提出离婚。彭几道不答应,跪在地上求这个女人不要离开他,但这个女人还是无动于衷。半夜三更的时候,彭几道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开,就起来吊死在了自家房梁上。”

我说:“何必呢?为了这么个女人,值得吗?”

杨望说:“不光是你想不通,我们大家都想不通啊。最为可气的是,这个女人第二天起来看见彭几道吊死了,眼睛水都没流一滴,收拾起东西,一句话不说就跟着那个野男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

我说:“操!”

杨望说:“同事见彭几道好几天都没来上课,便跑去他家里看,结果看见他还挂在房梁上,尸体都硬了。”

我说:“你去参加彭几道的葬礼了?”

杨望说:“是啊!这是我去年参加的第一个葬礼。其实准确的说,那根本就不叫葬礼,就在他们学校附近随便搭了个棚棚,喊了几个招魂法师在那唱了两夜。来给他送行的人也少得可怜,除了几个同事和学生之外,连他家里的亲戚都没来几个,也或许他压根儿就没得几个亲戚。完了之后,就草草的葬在学校后面的山坡坡上,天天看着他生前工作的地方。”

我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我不晓得说啥子。杨望也没有说话,只一个劲儿的在那喝酒。隔壁桌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正喝得高兴,吵得整个场子乌烟瘴气。

喝了一阵,杨望突然冷冰冰的冒出一句:“唐竹也死了!”

我正把一口茶含在嘴里准备吞下去,被杨望这么一说,便猛的喷了出来,弄得满地都是。

我说:“你莫开玩笑。”

杨望说:“你看我像开玩笑的吗?”

我自己都感觉到我的声音有点颤抖,我明显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我说:“咋个回事?”

杨望说:“跳楼。自己从几十层楼上跳下来,摔得脑浆迸裂。”

我说:“不可能吧!你怎么知道?你看见了?”

杨望说:“听北京的同学说的。虽然没有看见,但我去参加他的葬礼了。”

我顿时觉得胸口一阵一阵的痛,捂着嘴巴咳咳咳的干咳了几声。

我和唐竹可是初中高中都是同学,以前还住在一个寝室,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唐竹家住在一个山沟沟里,穷得叮当响,记得以前大冬天的,他也总是穿着一双破解放鞋,冻得整个脚都是乌青乌青的。唐竹家里还有一个傻子弟弟,可以说他是他们全家唯一的希望了。唐竹这小子也没有辜负家里的希望,读书一直很厉害,总是在年级名列前茅,让当年的我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望其项背。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是青春期正常的萌动吧,唐竹在高三即将毕业的时候,竟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我们班一个女生,还傻痴痴的去找人家表白。这个女生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家里是做生意的,在我们当时来说绝对是属于富裕一类的。她声色俱厉的拒绝了唐竹,还把唐竹告到了班主任那里。自此以后,唐竹竟然一蹶不振,在那年的高考中意外落榜了。

值得庆幸的是,唐竹痛定思痛,在复读一年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东北大学法律系,还一鼓作气,来了个本硕连读。毕业以后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律师,算是山窝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我怎么都想不通,唐竹怎么会跳楼呢?按道理说,毕业两年就在北京站稳脚跟,他的前途也算一片光明,更何况家里都指望着他呢,他这一跳,自己是解脱了,可家里年迈的双亲该怎么办啊?

我问杨望:“唐竹好好的怎么会跳楼呢?”

杨望说:“我晓得个锤子。”

过了一会儿,杨望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只不过我听说唐竹在跳楼之前好像正在追查一件什么案子,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跳楼了。”

我说:“不会吧,那会不会是谋杀呢?报案没有?”

杨望说:“据说是报了,但查来查去好像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我说:“喃个搞起的啊!难道家里就不去讨个说法?”

杨望说:“唉!家里都是些一辈子只晓得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连门都很少出,他们知道啥子嘛。”

我说:“你去参加唐竹的葬礼怎么不叫我?”

杨望说:“我以为你晓得,再说你去年不是被弄到乡下去了吗,我怎么叫你?”

我喝了口酒,说:“这都是一些什么破事啊。”

杨望说:“你没去也好,去了真的遭不住,看起那个造孽啊!那个破落的山村,那几天阴沉沉的总是不见阳光。唐竹的棺材就停在他家院坝,不晓得怎么回事,连棺材盖都没盖,尸体就那样裸露着。他爹妈跪在院子里那个哭啊,哭得声嘶力竭,根根白发上粘满了草屑。”

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压抑,一个人来到外面,眼前是大片大片的灯火辉煌,整个城市正充满着勃勃生机。不远处就是我在这个城市的家,但这十年来,我却找不到一丁点儿的归属感。

杨望还在喝,喝得满脸通红,问:“做啥子去了?”

我说:“出去透了哈气。”

杨望把酒杯倒满,端到我跟前,说:“兄弟俩难得一起,来,喝起。”

我说:“你不是说去年参加了四次葬礼吗?还有两次呢?”

杨望说:“你莫着急嘛。”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问出这样的话来,也许是我在害怕,害怕杨望一不小心又说出两个我熟悉的名字来。

杨望说:“第三个葬礼是我一个学生家长的。”

听杨望这么说,我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杨望说:“这孩子才大一,他妈就死了,得癌症死的。”

我说:“这年头得癌症的确实不少,而且越来越年轻,现在污染这么严重,连呼吸个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也属正常。我们单位前年才分来一个大学的毕业生,一个二十一岁的女孩子,去年在上课的时候讲着讲着就晕倒了,送去医院一检查,癌症晚期,估计很难活过今年了。还有……”

杨望打断我的话说:“你知道我赶到那学生家的时候是什么状况吗?那天下着好大好大的雨,路上到处都是稀泥,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得东倒西歪,还没等我走到他家门前,我那学生就哭喊着跑了出来,扑通一声便跪在了我面前,哭得差点晕了过去。我当时那个疼啊!唉!”

我说:“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

杨望说:“他妈是死在外面工地上的,疼死的。我那学生家里穷,读不起书,他妈便出门打工帮他挣学费,在他高三那年就已经查出患了癌症,但他妈怕影响他高考,硬是撑着没给他说,强忍着病痛继续打工挣钱供他读书,直至他考上大学。熬了有大半年吧,去年终于熬不住了,就死在了工地上。”

我说:“他爸呢?”

杨望说:“他爸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那个家,至今下落不明。”

我说:“那像这种情况,你们学校是不是应该给点照顾呢?”

杨望说:“会的,他的材料我已经报上去了,估计会有一定的照顾,但主要还得靠他自己。”

我说:“其实只要他自己肯努力,也不是什么难事,你想想我们当年读大学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比他也好不到哪去。”

我感觉有点醉了,便起身打算去卫生间洗把冷水脸。透过窗户,我看见一对一对的大学生情侣正搂抱着走向角落里的日租房。

等我从卫生间回来,看见杨望的位置空着,我吓了一跳,想他都醉成这样了,别出什么事吧。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多余的,几分钟后,我看见杨望从门口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

我说:“你走哪去了?”

杨望嘿嘿的笑着:“吐出来果然舒服多了。”

我说:“没得事吧?”

杨望说:“没得事,没得事。”

我说:“第四个葬礼了呵!”

杨望说:“第四个葬礼了。”

我一直在等杨望给我讲他去的最后一个葬礼,但等了半天他都没得个动静,木杵杵的,傻了一般。

我说:“喂,你在干嘛?”

杨望没理我。

我用脚刨了他一下,说:“喂,你在干嘛?”

杨望看了我一眼,依然木木的,眼神有点迷离。

我说:“喃个了。”

杨望突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喝完还是没有说话。我拿出一支烟递给杨望,我看见他点烟的时候,身体竟然在微微颤动。

几分钟以后,杨望开口说话了。

杨望说:“第四个葬礼……是一个小女孩儿的葬礼……才不到十四岁。”

我明显感觉到杨望的话里带着极大的伤痛,于是不再问下去。

杨望说:“你知道我们那儿噻?”

我当然知道杨望他们那儿,那儿我印象太深刻了,一个花了我整整一天时间才找到的地方,我怎么会不知道呢。那会儿我才高中毕业,觉得三个月的暑假很无聊,便想去找杨望耍,于是叫上了另外一个同学罗云东。我和罗云东早上天还没亮便出发,一路翻山越岭,走得筋疲力尽。在黄昏的时候,才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一个高得离谱的山坡坡上。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我差点崩溃,整个山上荒无人烟,只有在几里开外才零星的散落着几户人家,看样子是一个村庄。我当时就想,杨望家该不会住在那里吧,怎么这么偏僻?杨望家还真住在那里,当我们到达他家的时候,我看见杨望正披着暮色在院坝里挥舞着柴刀砍柴。杨望显然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意外,竟有点手足无措起来。我站在杨望家院坝,眼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望不到尽头,顿时觉得自己和整个世界隔绝了。我看了一眼杨望,想到这么一个偏僻的山巅巅上竟然还出来一个大学生,真是不简单。

我看着眼前的杨望,总觉得和那时在山巅巅上看见的杨望完全不一样,但具体哪儿不一样,似乎也说不上来。

我说:“知道啊,怎么会不知道呢,都去过好几回了。你们那儿怎么了?”

杨望说:“我们那儿出了一件奇事。”

听杨望这么说,我顿时来了精神,使劲盯着他。

杨望说:“你还记得我们家背后山梁上那户人家不?”

我努力的回想着杨望说的那户人家。那是一户寂寞的人家,一间破破烂烂的房屋落寞的挂在山梁上,像是被整个村庄遗弃了一般。我还记得,当时杨望曾指着那间夜幕中的房屋说,这里面住着一个哑巴,才十来岁,从小就被爹妈丢弃在了这里。

我说:“你说的是那个哑巴吗?”

杨望说:“你还记得啊?就是那个哑巴。”

我说:“那个哑巴怎么了?”

杨望没回答我,说:“那你还记得我家隔壁那户人家不啊?”

我真想骂杨望几句,说你有事无事总是问我你们那儿那些事干嘛啊?和我有屁的个关系,讲个破事扯这么远干嘛?但我还是没有骂出来,我在想杨望他家隔壁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我只记得杨望家隔壁是一户看起来很有钱的人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整个村子里,只有那户人家住的是砖房,其余的都是木结构房屋,而且看上去装修得比村里其他房屋也要好上几十倍,在整个村子里显得十分醒目。我记得我曾问过杨望这户人家怎么这么有钱。杨望说这户人家是做生意的,男的很早以前就出门做生意去了,但究竟做什么,村子里的乡亲都不知道,只知道才出去不到几年,就在村子里盖起了这么一幢房屋。那个男的自从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整个房屋里就只住着他那年轻的媳妇儿和当时才几岁的女儿。

我说:“那个砖房。”

杨望说:“嗯,那个砖房?”

我说:“你能不能别东拉西扯的,有事说事。”

杨望说:“你急个锤子。”

我说:“我能不急吗?”

杨望说:“那个破屋里的哑巴爱上了这个砖房里的寡妇。”

一听这话,我差点两眼放光,想,果然有故事。

哑巴。寡妇。

我被这两个词语的组合弄得有点神采飞扬,竟然不停的催促着杨望。

杨望说:“你相信真爱吗?”

我说:“相信啊,虽然我们这个时代真爱已经不多了,但毕竟还是有。”

杨望说:“我不信,我们村子里的乡亲都不信,当时哑巴才十九岁,而这个寡妇已经三十几岁了,可比哑巴大十好几岁呢,大家都觉得是哑巴肯定是看上了寡妇家的钱。”

我说:“你莫把别人想得那么龌龊。”

杨望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哑巴和寡妇越走越近了,这个时候乡亲们才发现,哑巴长大了,而且长得还眉清目秀的,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哑巴有事无事总喜欢往寡妇家里跑,去帮着挑个水搬点东西什么的,而且也从来不管村里的那些闲言闲语。刚开始的时候,乡亲们总是说三道四,到后来,看到哑巴竟一如既往的坚持着,想到这一个哑巴一个寡妇都蛮造孽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甚至大家都觉得他们两个这样有个照应也好。”

我说:“看嘛,还是有真爱的,你们冤枉别人了吧。”

杨望说:“你先听我说嘛。”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说:“万一那男的回来了呢?”

杨望说:“回来个锤子!要回来早回来了,十年了都不回来,还回来干嘛啊?”

我说:“也是哈,不回来还好些,不然哑巴就遭求了。”

杨望说:“乡亲们也是这么想的,都希望那个男的这辈子都别回来了,让寡妇和哑巴一起过算了,直到去年那个寡妇的女儿失足掉下鹰嘴崖。”

我说:“不会吧,怎么这样呢?”

我知道那个鹰嘴崖,杨望当年曾带我去看过。那是一个常年云雾升腾的悬崖,除非在阳光很好的时候,一般是看不见崖底的。崖底乱石遍布,掉下去肯定是尸骨无存啊。村里的大人都很少去那儿的,那个小女孩儿怎么会跑到那儿去呢?

杨望说:“去年的那几天我刚好放寒假回家,一天傍晚,我听见隔壁那寡妇正在不停的大声喊着她女儿的名字,似乎是在叫她女儿回家吃饭,但叫了半天并没有叫答应。大概过了几个小时,我听见外面乱糟糟的,吵闹不堪,便出门来看。我看见村子里大部分乡亲都聚集在隔壁寡妇家院坝里,有的点着火把,有的拿着电筒,吵个不停。我不明白出了什么事,便跑到院坝角角里去看,原来是寡妇家女儿不见了,乡亲们正在盘算着怎么出去找找。”

我显得有些莫名的紧张,说:“掉鹰嘴崖了?”

杨望说:“乡亲们拿着火把漫山遍野的找啊找,怎么都找不到,一片嘈杂中不知道是谁说了声‘是不是掉鹰嘴崖了哦说得大家竟齐刷刷的举着火把半天没动。不一会儿,大家便蜂拥着来到了鹰嘴崖底下。”

我觉得我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了,问道:“怎么样?”

杨望说:“乡亲们在崖底找了很久,最终还是在一片乱石堆里找到了小女孩儿的尸体,那个血肉模糊啊!”

我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杨望说:“找到小女孩儿尸体的时候,哑巴竟突然间‘嗷了一嗓子,便晕倒在了地上。”

我说:“哑巴难道开口说话了?”

杨望说:“不知道啊,我们当时也觉得是件奇事,但我们来不及想那么多,七手八脚的就把小女孩儿的尸体弄了回来。回来以后,乡亲们帮着临时搭了个灵堂,简简单单的弄了个葬礼。葬礼上,寡妇哭得声音都哑了,这都正常,但最为让我不解的是,那个哑巴竟然疯了似的护在小女孩儿尸体的周围,不让乡亲们碰,还挥舞着双手‘嗷嗷嗷的叫个不停,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我说:“的确是件奇事哈。”

杨望说:“我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便打了110报警。”

我吓了一跳:“你报警了?”

杨望说:“警察在当晚便到来了。乡亲们看到警察都很诧异,面面相觑。哑巴依然死死的护着小女孩儿的尸体,不让警察靠近,被强制带离了现场。在哑巴被拖走的时候,他拼了命的拳打脚踢,嘴里‘霍霍有声。”

我说:“怎么样了?难道不是失足跌落鹰嘴崖?”

杨望说:“是跌落鹰嘴崖,但不是失足。”

我竟出了一身冷汗:“谋杀?”

杨望说:“天亮以后,警察仔细勘察了现场,看不出任何失足的痕迹,也看不出任何他杀的痕迹,很有可能是小女孩儿自己跳的鹰嘴崖。”

我被杨望说得莫名其妙:“自己跳的鹰嘴崖?”

杨望说:“是啊!自己跳的。法医在检查小女孩儿的尸体时,发现小女孩儿已有了身孕。”

我说:“不可能吧!”

杨望说:“我们也不相信,但事实就是事实。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到了这天下午,哑巴也被警察带走了。”

我急切的问:“不可能是哑巴做的吧?”

很长时间里,杨望并没有回答我,只是傻痴痴的坐在那里,任凭手里的烟一点点的燃着,烟灰越积越长,掉落在地上。

杨望“唉”了一声,说:“从那以后,大家才明白,原来那个哑巴爱的不是寡妇家的钱,也不是那个寡妇,竟然是那个小女孩儿。”

我张大了嘴,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郭大章,1982年生,土家族,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届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获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等。

猜你喜欢
鹰嘴寡妇哑巴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尺骨鹰嘴悬吊牵引治疗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哑巴狗
父子俩
哑巴老师(二)
外固定架、张力带联合结构性植骨重建尺骨鹰嘴治疗鹰嘴粉碎性骨折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幺叔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