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辉
1月8日 晴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同事的儿子完婚之日。这日,礼花、音乐、掌声、笑语不断,但最让我动容、最让我热泪盈眶的是一对新人拥抱四位长辈的场景,它像天边的云彩定格在我的脑海。这时,我的思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渐行渐远……
那是八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家乡发水灾,生产大队向各家各户抽调劳动力去水库抢修。父亲是村小的民办教师,整天守在学校和学生;家里就剩下母亲、哥哥和我。那时,哥哥5岁,大我两个年头。大队的人敲着锣吆喝着:“出工咯,出工咯……”这眼下,家里能出工的就只有母亲了。可是,母亲放心不下我们,最后,想出一个法子--将我哥俩关在家里,窗户用布遮住,门反锁,母亲还反复交代我们不要作声。
带着簸箕锄头,母亲跟着大队的人去了。家里,漆黑一团,两个加在一起不到十岁的孩子相互偎依着、默不作声。屋内的寂静更显得外面的热闹:过往的人群的脚步声、暴雨敲打着屋檐瓦楞的声音、不时传来的狗吠鸡鸣声交织在一起,俨然是一场音乐合奏演唱会,不过纯原生态。憋在黑屋里的我们经受不住屋外的热闹,哥俩合计:逃出去。怎么逃?门反锁了。最后,我们选择割断窗户,从窗户爬出去。计划成功,我们顺着大人的脚印去找妈妈。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口大池塘,因暴雨,池塘的水涨起来淹没了曾经的路。一开始,我们害怕不敢,后来,一想到母亲,我们也就无所顾忌了。当我和哥哥深深浅浅地淌过池塘时,母亲也收工赶回来了,正好碰上我哥俩。母亲,看着我们满身泥水,又看看刚才我们走过的地方,不禁哭了起来,将我们紧紧地、紧紧地抱在怀里,我们也哭了。这次拥抱,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拥抱,母亲拥抱儿子。
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我的第二次拥抱。那是2004年的六月,说具体些就是我儿子快满一岁的时候。俗话说:“三嘎六坐九爬爬。”我儿子十个多月就由爬过渡到走了。刚学习走路,儿子战战兢兢,做父母的也战战兢兢。妻子生怕儿子摔跤,总是不离儿子左右,一根学步绳牢牢地拴住儿子,不得自由。我也怕儿子摔跤,但我会给儿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先给儿子预设一段路,我就站在儿子的对面,然后对儿子说:“儿子,你真行,走到父亲这边来,我给你奖励。”儿子带着父亲给他的信心蹒跚地向我走来,一步、两步……过来了,成功了,我高兴得张开双臂紧紧地抱着儿子,给他一个深深的吻。这次拥抱,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拥抱,父亲拥抱儿子。
小时候,我在父母的拥抱中长大;后来,儿子在我们的拥抱中茁壮成长;现在,我们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小的,他与我们相处之日长;老的,他与我们相处之日短。怎样在这不长的日子里亲近父母,感恩父母呢?
有的人选择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有的人选择带上老人去外面走走,有的人选择给老人买上好的药和补品,还有的人选择给父母拍照制成光盘作纪念,我认为,亲近父母、感恩父母,就不要吝啬给父母一个拥抱。拥抱是最为朴实、最为真挚的爱。小时候,父母因为爱而拥抱我们;现在,我们因为爱而拥抱父母,这才算是爱的传递,爱的轮回啊!
很多人,也许想给父母一个拥抱,但就是缺少拥抱的勇气。我想,这里不是勇气的问题而是内心有一堵无形的墙,只要我们敢推倒这堵墙,我们就会像结婚仪式上的那对新人一样坦然给父母一个拥抱,拥抱要趁早!
湖南省临湘市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