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教育”:多学科视域下的理念建构

2016-05-30 02:51安传迎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安传迎

摘要:“沉浸教育”是在整合教育学中“沉浸教学”、心理学中“沉浸理论”、传播学中“沉浸传播”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沉浸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三点: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育使人幸福快乐地持续提升自我;教育是动态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关键词:“沉浸教育”;多学科视域;理念建构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72-01

一、“沉浸教育”的教育学基础:“沉浸教学”

“沉浸教学”起初只是一种外语教学模式,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它是指以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语言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沉浸”在目的语言环境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使用目的语言教授目的语言课程,而且用目的语言教授其他课程。事实证明“沉浸教学”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上具有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沉浸教学”方兴未艾之际,心理学界涌现出了“沉浸”理论(下文会具体阐述)。在“沉浸”理论的启发下,“沉浸教学”由一种单纯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广泛适用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指“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成效。”[1]

无论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沉浸教学”,还是借鉴了心理学“沉浸”理论的“沉浸教学”,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都对教学观念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有利影响。然而,我们认为“沉浸”这一核心概念仅仅用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而且也是可以将“沉浸”与整个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构建起“沉浸教育”的理念。

二、“沉浸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沉浸”一词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之后他又提出了“沉浸体验”的概念,认为“沉浸状态是最佳的本能运动状态。在那里,人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上。这是每一个人都会不时有的感觉,其特征就是最大限度的专注、参与、直至完成,展示出最好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时间、食物、自我意识等全部被忽视了”。[2]琳达·K.特维诺和简·韦伯斯特继承并发展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沉浸”观点,提出了“沉浸理论”,认为“沉浸的状态——人参与一个好玩和探险的体验——是自我激励的,因为它是一个让人感到高兴的和被鼓励的重复过程。”[3]

目前,“沉浸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工作生活、体育活动、人际沟通、网络生活等方面。“追求沉浸体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4],“沉浸体验”关乎每一个生命的生活质量。因此,“沉浸理论”与同样为着每个生命质量的提升的教育是天然地联结在一起的。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如果能同时处在一种“沉浸”状态,教育将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幸福生活。

三、“沉浸教育”的传播学基础:“沉浸传播”

“沉浸传播”是李沁创造性地提出的新概念,是她认为的即将到来的“第三媒介时代”的主导传播范式。“沉浸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以人为中心、以连接了所有的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它是一个使人完全专注的、也完全专注于个人的动态定制的传播过程。它所实现的理想传播效果是让人看不到、摸不到、觉不到的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5]“沉浸传播”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全新传播方式,对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突破性的质变。

“沉浸传播”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传播实现的,教育本身也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在传播人性化与“泛在化”趋势下,教育传播活动将呈现出个性化、沉浸化的特点。教育传播个性化是指教育传播将以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具体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实现师生之间同时进行多对多、一对一的教育传播。教育传播的“沉浸化”是指教育与受教育者沉浸在教育传播活动中,没有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等时空界限,把教育传播活动变成一种随时随地的泛在性快乐体验。

四、“沉浸教育”:泛在化、快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沉浸教育”是教育学中“沉浸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沉浸教育”是心理学中“沉浸理论”与教育学的自然结合,“沉浸理论”呈现出了“沉浸教育”理念构建的必要性;“沉浸教育”是“沉浸传播”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沉浸传播”为“沉浸教育”提供了理念启发。“沉浸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过动态地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快乐地提升自我的泛在化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涵包括三个部分:

(1)教育的“泛在化”:与生活融为一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我认为把二者的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揭示教育与生活的本真关系。教育与生活实现时空双向的相互“沉浸”,教育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生活里,教育的进行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实现像“沉浸传播”那样的“泛在”。

(2)教育使人幸福快乐地持续提升自我

教育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本应是幸福快乐的。朱永新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6]教育生活幸福的实现离不开“沉浸体验”,教育本身作为人提升自我的过程也应是一种“沉浸体验”。

(3)教育是动态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沉浸传播”使得每个人在未来社会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与服务,这使得教育传播也将发生相同的变革,从而使教育成为了一种动态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也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且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调整。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璐,周超飞.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沉浸教学模式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12,(6).

[2][4][5]李沁.沉浸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7,43.

[3]景娟娟.国外沉浸体验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

[6]朱永新.中国新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