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依赖的计算机大类分流过程合理性分析

2016-05-30 02:33杨悦梅穆元彬傅联云钟婷婷周婧旻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

杨悦梅 穆元彬 傅联云 钟婷婷 周婧旻

摘要:研究分析计算机大类分流过程及学生专业方向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发现学生的最终专业选择与学生的专业兴趣存在显著相关,此外专业引导和各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流志愿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和录取结果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计算机大类分流过程的合理性,总结了有效开展专业分流工作的思路,为进一步做好专业分流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类招生;大类分流;数据依赖;合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46-03

根据高校“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高职特点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实行计算机大类招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中做了较多的实践工作,总的来看,有效的分流工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做好前期调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方向指导和兴趣培养,在具体分流实施时经常做好学生的专业咨询和跟踪调查并能够在专业分流工作后进行追踪回访。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逐步在高校中推广开来。国外学者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做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并在对应的大学进行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这一模式的带头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间高等教育的广泛合作与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被我国高校所采用,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在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首先提出并实施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元培计划”。随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相继实施大类招生培养。近十年来,中国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已经从重点大学相继扩展到“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院校,甚至部分职业院校也都开始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院“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实施状况

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9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对20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行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校首次开展大类招生的试点学院。为了能够在计算机大类专业方向试点大类招生,信息工程学院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分流工作,具体的分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调研工作。分流工作前期,学院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网络等通信方式,对已采用大类招生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理工学院和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学院进行相关调研,了解了他们大类招生的实施情况,学习他们大类招生的操作方法,吸取他们大类招生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则通过上网查阅相关的文件和论文,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导分流工作的进行。

2.组织机构。学院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成立以院长和书记为组长的分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其中教学副院长和各专业带头人、负责人负责大类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工作,并做好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学工办负责分流工作的引导和实施,教学实训科负责大类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工作及各级平台的建设、维护工作,院办负责全部材料的总结整理归档及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3.实施细节。这是分流工作的核心环节,首先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教学资源制订计算机大类培养方案,并报教务处批准后执行。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各专业群开展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专业方向引导,包括新生始业教育、各类企业参观、各方向专题讲座、教学座谈会等,并在学期末组织第一次分流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及选报意向、面临困难等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第二学期,继续实施基础专业教学和方向引导,并向全体学生公布计算机大类分流的实施方案,成立分流咨询工作小组,定期供学生进行分流咨询,同时设立家长开放日,便于家长了解分流具体实施细节,听取大类公开课和监督学院分流工作的開展。学期末,学院组织第二次分流调查问卷,再次了解学生专业兴趣、困难及志愿填报意向,根据学生本次学生填报意向、市场需求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调整各专业方向的招生计划,最后正式组织专业的选报和录取工作。录取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进行,并综合考虑学生意愿、成绩、兴趣及综合表现进行实施。录取工作结束后对学生的最终录取结果进行公示一周,并在公示期满后进行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满意度。

三、基于数据依赖的合理性分析

1.数据搜集。一年来,笔者对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次进行访谈,并对学生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2014年11月底,我们对计算机大类297名学生发放了第一次分流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294份问卷(293份有效),其中男生159,女生134,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生专业兴趣、专业方向选择、选择专业方向的依据、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及学生认为最有就业前景的专业方向等方面。经过半年的基础课学习、专业引导和分流咨询后,笔者于2015年5月底又对计算机大类296名学生(1名退学)发放了第二次分流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296份问卷(问卷均有效),其中男生161,女生135,问卷除了涉及第一次问卷的全部问题外,还添加了关于专业引导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选择专业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分流结束后,笔者进一步做了分流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满意状况进行了数据收集。此外,本文用到的数据还有大一学生基本信息、家长开放日期间对家长进行的访谈数据、分流录取结果等数据。

2.分流过程合理性分析。根据2014年11月份学院所做的调查问卷统计,大学一年级学生入学年龄平均分布在17~19周岁,他们不仅心理水平对专业的认识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强,而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属于顺从家长选择专业,盲目性相当大。实际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爱好势必会发生转移和变化,导致很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由此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图1中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问卷关于各方向报名人数的较大变动,尤其是网站开发方向,也说明了这一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与学院以往按照专业招生的培养模式相比,今年学院实施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学生未进学校之前选取专业的盲目性,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变化和个性发展需要。

根据图1不难发现,在第二次调查问卷时,学生各专业方向报名的人数与正式报名时所填报的志愿变动不大,这说明学生在最终分流时的专业选择倾向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实际上,学院在确定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时除了考虑市场需求和现有教学资源外,还参照了学生在第二学期所做的第二次调查问卷中关于各专业方向报名意愿的报名人数。这种按照先摸底再设置招生计划的模式进行分流,不仅优先考虑了学生的第一志愿,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且非常有利于学院各专业方向结构的优化。这种模式与以往的专业招生模式相比较,有利于增强高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动力,使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更加合理,与社会发展同步,教育质量达到社会期待的水平。

2015年6月底学院正式启动分流录取工作,根据学生志愿填报情况和最终的录取结果,学院在录取时296名学生中有292名学生被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直接录取,仅有4名学生被从数字媒体专业方向调剂到电子商务方向,最终录取结果显示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专业的分布比较均匀,这与学院高度重视分流前期指导和根据学生志愿及市场实际需求设置招生计划有关。录取工作结束后一周,笔者又对全体学生做了专业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格数据不难发现,平均有85%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感到满意,其中平均15%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所录取的专业表示非常满意,而对所录取专业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却不足4%。当然,笔者还按照班级和学号随机抽取了36位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回访,除了1名家长在对孩子所选专业满意度态度中表示不确定外,其他家长均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简介的反映出学院按照市场需求和现有教学资源设置的分流招生计划基本尊重了学生的意愿选择,分流过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

总体上来看,学院的分流工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尊重学生志愿,又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流结束后,多数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表示满意。

四、未来计算机大类专业分流工作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引导和教育宣传。学院对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大多数学生刚入校只是知道何时进行专业分流,其他情况知之甚少,甚至部分分流事项在专业分流前才对学生进行详细宣传与动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来详细了解分流细则。为了避免由于学生对专业现状、分流情况及专业发展前景了解太晚,时间太仓促导致某些学生望文生义、道听途说,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以及盲目“追风”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做好学院未来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分流工作,确保专业分流更加顺利的开展,高校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分流的教育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分流引导,让学生明白分流的意义所在,提高学生选择的理性行为。

2.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进一步的跟踪调研。对于大类招生的高校若想提升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不但要加强大类培养阶段的基础教育和分流后的专业教育工作,而且要在分流工作结束之后进一步做好学生专业兴趣、学习困难、教学适应度、新班级适应度等问题的跟踪回访,并及时根据回访结果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专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使学生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相关制度体系。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因此,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各学校的实际发展及各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使该培养模式在相关制度体系下规范化发展。比如,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优化学科布局和教学管理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以及构建学生教育与管理等制度体系,以此来保障计算机专业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实施过程中的有序进行。

五、结语

按大类招生是一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开展通识教育。在开展分流工作时,学院应在制度制定方面,密切关注各专业的志愿數额,充分考虑学生的第一志愿选择,并在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志愿。在专业引导和宣传教育方面,尽可能拓展宣传渠道和途径,同时分阶段、有目的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加强咨询服务工作。最后加强专业分流的跟踪回访并不断总结经验。这样,专业分流工作将不仅可以促进学科均衡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志杰.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探索和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万俊毅,尹然平.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

[3]李剑欣.高校大类分流过程中的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

[4]张世敏,蔡扬,王捧军,戎来.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3).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大学生引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