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妙
高血压是心血管领域内最常出现的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加。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年龄逐渐前移,高血压已不只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已严重波及到中青年“白领”群体,且“白领”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在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有差异。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白领”人群并不知晓患高血压,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有的“白领”虽然知道患病,但对医嘱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达标。本文介绍“白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及精神高度紧张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已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作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等场所工作的“白领”人群,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常出现慢性疲劳、抑郁及骨骼肌不适等症状,加上高血脂、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等疾病共同作用,使“白领”人群患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导致猝死率也有所增加。
主要临床特点
“白领”高血压常表现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周身不适等。
国内外均有报道,“白领”高血压患者多有心率偏快,这可能是由于“白领”人群工作、生活节奏快,极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率反射性增快。
血压变化形式以舒张压增高及高血压前期者多见。对于中青年“白领”人群,导致血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影响外周阻力的危险因素,如社会压力、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快等,致使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过度激活和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此外,还受肥胖和高盐、高糖、高脂肪摄入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呈中度或重度增高,收缩压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靶器官损害
虽然高血压可累及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及微小动脉,进而引起心脏、脑、肾脏及大血管靶器官损害,但这种损害与高血压程度相关。由于中青年“白领”高血压患者病程相对较短,血压增高程度较轻,故靶器官损害情况不及老年高血压患者严重。
此外,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原因之一,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无显著影响,故以舒张压增高明显而收缩压升高并不多见的“白领”高血压较少出现靶器官损害。
但由于“白领”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应激状况过多,如过度娱乐、酗酒及吸烟等易引起血压大幅波动,故近年来发生“白领”高血压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者越来越多,发病年轻化,且发病急骤,进展快,致残率高。
治疗
非药物治疗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是降压治疗的基础。基本内容有减轻体重、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戒烟及限酒等,均适用于“白领”高血压,而改变生活方式对“白领”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
“白领”人群多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较高,对健康教育容易接受,但因工作繁忙,普遍缺乏医疗保健知识,故应从减轻精神压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并根据个人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实施方案。
运动指导
教会患者正确的运动方法,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及频率。
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跑、快步走及太极拳等。运动强度通常达到最大心率的60%(最大心率=220-年龄)。
有研究显示,使用步行器步行运动是患者能坚持运动的一个方法,须注意的是“白领”高血压患者不宜清晨剧烈运动。
提高服药依从性
由于“白领”人群对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故可考虑采取固定、低剂量及联合用药方案等方式以减少每天服药次数,提高药物依从性。
心理指导
“白领”人员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患高血压后担心影响工作,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故心理指导尤为重要。应对“白领”高血压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避免其情绪激动,保持心绪平和,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及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促进降压效果。
合理膳食
“白领”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故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合理膳食,膳食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严格控制钠盐(<5g/d),建议多进食蔬菜、香蕉、牛奶等富含钾的食物,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
若“白领”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轻、中度升高,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不能让血压下降达到目标值;或血压2级以上(中度);或合并有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或已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者;或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者,须使用药物强化治疗。
对50岁以下,血压增高以舒张压为主者,应加强对舒张压的控制。
由于“白领”高血压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RAS系统激活,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
对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应适当选用能减少血容量的利尿剂,但应尽量用小剂量,联合RAS抑制剂应用。此外,应尽量选用对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的药物,以避免长期药物治疗可能导致的副作用。
小结
“白领”人群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增加了其高血压风险,若不尽早对“白领”高血压群体进行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
建议对“白领”人群尽早干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使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须尽早开始药物治疗。